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信息博弈中的PX事件

tebiebaodao 2014-05-03 21:00:23 王海滨 /文 总第238期 放大 缩小

 

PX事件迷思

PX事件最容易被误读为科学之争,认为“PX低毒论”和“PX剧毒论”之间的争辩以街头政治的形式展现出来,就是PX事件。实际上,关于PX的毒性、致畸性等理化性质,科学上早有定论。所以PX事件的本质不是科学之争。

PX(para-xylene,对二甲苯)是一种液态的中间化工品,它来自哪里?又都去哪儿了?简单地说,PX主要源自对原油的提炼加工。原油在经过常减压处理后,会得到石脑油和减压馏分油等。对它们进行连续重整和加氢裂化处理后,会得到芳烃。对芳烃进行抽提分离后,便可得到二甲苯等中间产品,而PX是三种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中的一种。

PX都去哪儿了?对PX进行加氢精制等处理后,可得到PTA(精对苯二甲酸)。PTA的原料中2/3是PX,而PTA又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主要生产原料。PET被广泛用于制造涤纶服装、矿泉水瓶、手机外壳、液晶显示屏保护膜,等等。因此,我们每天都在穿着、用着PX产品。如果PX有剧毒、有致癌性,我们早就中毒得癌症了。

另外,在生产PX的过程中,确实会同时产生苯和硫化氢等产品。它们的毒性较强。但是,硫化氢和PX没有必然关系,生产乙烯等其他化工品也会产生硫化氢;而且,因为苯和硫化氢在加工后可以作为商品出售,炼厂不会忽视对它们的加工利用,结果是这些毒物会被炼厂吃干榨尽,不会让其逸入周围环境。

目前国内的PX事件都不是政治冲突。政治冲突一般都是零和博弈,一方所得等于另一方所失。假如政府和化工厂隐瞒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一旦秘密被民众知晓,在民众获知真相的同时,政府和企业会蒙受损失,那么围绕秘密的攻防战就是政治冲突。但是PX本身不是敏感产品,政府和化工厂无需保密。如果民众知晓了工厂生产PX的信息,政府和企业也不会有损失,这是一个共赢而非零和的结果,所以不是政治冲突。

政府须肩负起信息管理重任

2007年的厦门“散步”事件之后,国内民众对PX项目的关注度一直较高。浙江宁波、辽宁大连、四川彭州、云南昆明、广东茂名等地PX事件的先后发生,说明各地政府在满足民众的信息需求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厦门事件后,各地PX项目难免会不时刺激部分民众的神经,并激发他们知情的诉求。这一“难免”部分由石化业的一些特点注定。不论是PX生产装置还是其他炼化项目,它们都不可能像一些人希望的那样,远离民众,远离人口密集的地区。相反,国内所有PX生产装置都位于人口稠密的地区,从而容易激发敏感民众的邻避(not-in-my-backyard,别在我家后院)反应。

PX项目是一种大进大出的项目,需要坐落于交通便利的地方,而国内交通方便的地方往往也是人口密集之地。PX生产装置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石脑油等生产原料。PX项目的产量也很大,一般为每天数千吨。大进大出的生产方式决定了PX项目必须建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国内一些PX项目是大型炼化工厂的组成部分。企业不会对外售卖PX,要么对其进行深加工,制造PET等化工品,要么用于调制高标准的汽油。由于原料运入和产品输出的规模更大,大型炼化厂对交通条件的要求更高。

顺便说一句,和PX项目/炼化企业相比,同样受争议的核电站对交通条件的要求更低。核电站生产的维持只需要很少的核燃料,产生的核废料更少,其产品——电力——通过电网输出,不需要位于交通方便(因而人口稠密)的地方。

既然PX项目/炼化工厂与众多人口为邻,就得有人来承担起与周边民众的信息沟通责任。那么在化工厂和当地政府中,应该由谁来负担信息发布、沟通的首要责任呢?答案是政府。

化工厂——不论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一般不愿意向公众发布其生产等各方面状况的信息,尤其是有可能招致麻烦的信息。这容易理解。一个化工项目动辄投资上亿,大型炼化项目的投资额更以百亿计。化工厂如果遭遇非计划停产或削产,其损失将非常大。因此,化工厂一般不会主动向公众发布信息,唯恐惹火烧身,影响其生产。

除了没有意愿外,化工厂也缺乏沟通公众的能力。企业“无能”的根源主要有二:首先,处理政府关系通常让化工厂的外联部门不堪重负。一个炼化项目,从酝酿、建设、试生产到投产运营,往往需要做海量的政府工作,消耗企业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理论上,与公众的信息交流、沟通宜早不宜迟,所以项目建设及其之前是沟通的黄金时期。但是在这些阶段,炼化企业的政府公关压力最沉重。为了建成投产一个大型炼化项目,石化公司不仅要获得中央政府诸多部委(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土资源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安监总局、环境保护部,等等)的批准,还要获得项目所在地各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背书,涉及的政府机关多达数十个。兴建炼化项目也需要跨越重重关隘。从项目立项,到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到基础设施建设批复,到试生产,到竣工验收……程序繁复。沉重的政府公关压力让炼化企业疲于奔命,难于顾及其他。其次,由于长期严重偏向政府公关,国内化工企业往往很缺乏与公众交流、沟通的经验和技巧。

基于此,地方政府不仅要以身作则,自己做好公众沟通工作,还必须帮助、监督当地化工企业做好信息发布、公众沟通的工作。

警惕公共事件政治化

PX事件并不特别,它只是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快速转变过程中,政府所遇到的一种社会治理挑战,而在变革社会里,新的社会治理挑战必将不断涌现。基于此,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须有整体观念,并从更高的层次上观察和处理PX事件。

在PX以及其他敏感(无论这“敏感”是源于人为推动,还是自然形成)项目,政府负有主动发布信息,沟通民众的政治和道德责任。该责任部分源于服务型政府的要求,部分源于政府在不充分、不对称的信息格局中所享有的信息优势。

除了负有道德责任外,政府还承受着改善信息管理、预防事件变异的紧迫压力。到现在为止,各地先后出现的PX事件的本质仍然是信息骚动,还没有变异为政治事件。但是,PX事件一再发生,这本身就是危险信号,反映了部分民众对政府、相关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行业专家的不满和不信任,也反映了政府和专业人士公信力的丧失。更严重的是,部分事端的暴力转向说明PX之争有变异为政治冲突的危险趋势。在此关键时期,政府必须采取正确的因应措施。

然而,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对PX事件的应对方式既不能让群众满意,也不是建设性的。它们仍习惯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统治”民众而非治理社会。当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多次以维持社会稳定为由压制民众,以删除网上帖子、强制民众签订承诺书、吓阻抗议者等方式去控制抗议规模,这种短视行为的结果是即便局势暂时受控,民众对政府的怨怼却会更加严重。

因此,如果政府不及时创新其工作方式方法,PX之争等公共事件可能将很快发生变异,从行政治理事件变异为政治冲突。一旦这种从简单事件到复杂事件的变异完成,之后解决起来会复杂得多。

对于PX之争等公共事件,各级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是转变工作理念,放下身段,尽快实现从统治、压服民众向服务民众、治理社会的思想上和行动上的转变。各级地方政府需要做的具体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赶早不赶晚,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矛盾,对拟建在当地的争议项目,保证有意愿的民众充分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等项目前期环节;坚持鼓励、督促当地敏感企业做好重要信息的披露和公众沟通工作;为实业项目减负,删减针对实业项目不必要的审批手续;督促实业项目的环境保护工程的落实;将部分规划、监督等职能外包给独立的第三方专业机构,等等。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