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的日本战略

tebiebaodao 2014-04-14 13:58:48 王 冲/文 总第237期 放大 缩小

 

和几位长期在日本工作、了解日本的朋友吃饭,说起中国对日本是什么战略。这几位都想了想,笑了。说,没什么战略吧。

这和我的观察大致相同。中国对日有欣赏,有仇恨,有合作,有矛盾,但从战略的层面讲,似乎还缺乏长远的战略考虑和一以贯之的执行。

中国的日本策略

战略具有全局性、预测性、谋略性等特点。日本的对外战略简而言之,就是“学习强者”。从学习唐朝好榜样到脱亚入欧,再到脱亚入美,均是秉承此策略。

学习强者以自强,膨胀到极点就是二战期间给邻国带来深重灾难的侵略行为。所谓战略错误,就是野心和实力不匹配带来灾难后果。

从中日比较的角度,近代以来中国缺乏战略。2014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00周年,遥想当年,中国要当朝鲜的大哥却又实力不足,对日盲目自大却又缺乏战略准备,终成大错,大清“纸老虎”被打回原形。

日本侵华,中国步步退让,战争全面爆发时蒋介石提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毛泽东坚持持久战、游击战,这算是军事策略,不是战略。一个被侵略的国家,唯一的战略就是保家卫国。

战后中国分裂,失去了从战略上作为战胜国遏制日本的大好时机,反而坐看日本在美国的保护伞下突飞猛进。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喊出了中日友好、让中日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这个口号。但永远友好更像是乌托邦式的目标,而不是战略。

随着中国展开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教育,随着日本首相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中日之间龌龊不断。中日出现“政冷经热”,中国一方面和日本做生意,一方面坚持批判日本。

之后,日本政坛走马灯般换首相,加之日本本身缺乏战略眼光,因而中国对日的策略也游移不定。

近年,中国对日本的策略有两个重点所在。其一,希望能拉拢日本为我所用,不让日本完全听美国的话;其二,经济上借助日本,获取投资、技术,保障就业。

可以说,拉拢日本是个遥远的、不切实际的梦。日本内部虽然也有独立自主的思潮,也有美亚并重的论调,但不是主流。美国对日本的掌控力和日本对美国的依赖性,让任何离间日本同盟的做法都无异于缘木求鱼,可想而不可得。

经济领域中日确实互补,但近年来中日即便在经济领域也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中国的GDP超过日本给日本的心理给予打击,而2014年以来日本媒体热潮的话题之一,是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GDP已是日本的两倍。

随着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政治对立等诸多原因,日本产业界已经逐渐开始向东南亚转移,经济对中日关系的牵引力在下降,但对彼此而言依旧不可或缺。

经济合作与民族主义

安倍上台的重要事务是提振日本经济。

经济增长,离不开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日本可以投资刺激,但随着高龄化、少子化,日本的消费难以提振,因此,增加出口才是日本经济振兴的真正利器。

增加出口,离不开中国这个新兴大市场。

日本舆论认为,日本经济走向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日交恶使日本经济受到重创,日本引以为傲的制造业受到影响,汽车、电子等产品对华出口大幅下滑。安倍内阁要使日本经济摆脱困境,改善对华关系十分重要。

对于中国而言,新政的重要基础便是维持经济的增长,这需要日本的资金;环保、新能源领域,也需要日本的技术。我和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企业人士接触得知,由于担心中日就钓鱼岛开战,诸多合作项目停滞。

问题的关键在于,经济利益能否抵挡民族主义?

中日因钓鱼岛产生的争端,在两国民族主义者的压力下,双方政府都难以退让,甚至有擦枪走火的危险。但爆发战争的风险其实很小,因为当下的世界潮流,不是靠战争解决纠纷的时代;因为当下的中国和日本,谁都不希望运用这个最下下策的解决方案。

只要有这个基本共识,那就有缓和的机会。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也是如此。中日关系在最低潮处,必然迎来反弹,这是趋势,双方领导人要做的,就是善用机会,或者创造机会,抓住这个趋势。

中日双方共同的难题在于,两国都出现了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对对方的厌恶程度有增无减。中日双方面临的症结在于,能否用经济利益的锁链,挡住滚滚的民族主义洪流。

中国尚可以开动宣传机器,重拾中日友好那些说法;而日本的安倍政权却要面对媒体的诘责,稍一示弱,便会被当作把柄,严加指责。

然而,政治家是讲究实际的,都不会因小失大。安倍执政,中方很可能不会抛出绣球,这也意味着,中日关系可能是一个相对漫长的冷淡期,整体上难以让人乐观。

中日关系不乐观

首先,中日的战略竞争态势没有变。亚洲长期以来是中国为主导的朝贡体系,中国独大;近代以来,日本脱亚入欧,实现富国强兵,称霸亚洲,开始给亚洲带来灾难。如今,中日两强并立,双方谁都不太适应。这个态势,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对此,中国人过于乐观,认为日本在衰退;日本人又过于悲观,过高估计了自身的衰退和中国的成长。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极易导致错误的认知和战略上的误判。因此,磕磕绊绊甚至擦枪走火,都并非不可能。

其次,日本的战略基石是日美同盟,而美国的策略则是重返亚洲,日本始终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棋子。这个基本态势不变,中日关系就不会迎来根本的好转。

第三,日本国内整体右倾,随着经济的下滑,民族主义抬头,这迫使日本政坛整体向右转。修宪,便是明证,修改教科书又是一例。

第四,中日相互不信任增加。日本,曾经给亚洲带来深重灾难,一旦废除和平宪法的关键条款,会向何处去,令人担心。而中国在崛起后,会做什么,也令外界担心。

中国对日的策略

中国如何定义日本,如何定义中日关系,应该是中国对日战略的基础。

对于中美关系,中国提出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在这个框架下,日本是美国的一个棋子。但并不是说中国对日就没有战略。

尽管日本民族主义抬头,但不应把日本看作敌人,可以看作战略竞争对手。中日之间最好不要发生战争,这应该是个常识。但也不要幻想中日之间回到八十年代相互欣赏的境地。

中日之间也不是冷战,该来往的还是来往,该争执的也要争执,经济贸易联系即便不大幅增长,也属于密切关系,割不断的。

如果要准确定义中日关系,美国人提出的“冷和平”似乎颇为准确。未来十年,中日之间很可能是冷和平。

鉴于此,中国对日的战略似乎并不复杂。那就是,继续发展,获取更大的相对优势,通过增强硬实力、软实力,让日本“仰视”,这才是解决中日矛盾的根本途径。

从战略的角度而言,中国的对日战略,其实就是搞定美国。搞定老大哥,小兄弟就老实了。

具体策略,就是维持斗而不破局面,保持适度压力。顺势而为,不刻意强求表面的友好,但遇到缓和的机会也不要放过。

在中国国内,需要启蒙,需要建设人人富足的公民社会。不应该情绪化看日本,也不应该刻意宣传仇恨日本;而在两国之间,则需要保持高层领导、企业家、文化界人士的密切沟通,以及国民之间,尤其是青年人的交流。唯此,方可从冷和平走向真和平。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