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江苏省长李学勇:全面深化改革,谱写中国梦江苏篇章

fengyanfengyu 2014-04-03 16:12:08 本刊记者 贺 琼/文 总第236期 放大 缩小

去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江苏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项要求,勉励江苏把已经取得的成绩看作事业新的起跑线,按照“两个率先”的要求,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一年来,江苏省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把贯彻三项要求作为推动江苏省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战略之举、关键之策,细化分解为十项举措,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切实加大“调”的力度,加快“转”的步伐,加速“质”的提升,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今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江苏转型发展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全面展开的关键一年。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长李学勇走进新华网全国两会特别访谈节目,就江苏省的改革发展接受了新华网的专访。

“六个优化”着力转型升级

李学勇首先谈到,目前江苏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转型升级攻坚期。经过多年快速增长,支撑江苏经济发展的要素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到了只有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他比喻说,喜欢爬山的人都有一个经验,爬坡过坎时要放慢脚步,但不能放松用力,必须脚掌扒地、十趾用力,这样才能走得稳健,最终走得久远。在这样一个关键阶段,江苏经济要真正实现行稳致远,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作为主攻方向,聚焦转型升级,着力提质增效,重点做好“六个优化”的文章。

这“六个优化”就是: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创新驱动,坚持“高轻优强”调整取向,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需求结构,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发展;优化城乡结构,坚持“四化”同步,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优化区域结构,坚持统筹兼顾,巩固和发展不同区域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协调共进的好局面;优化收入结构,按照“两个同步”的要求,保持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优化生态环境,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更大力度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生态环境改善的实际成效。

在李学勇看来,目前的改革与以往的改革有很大的不同,不是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改革。他说:“不管是解决生态问题,还是推动民生幸福,都要靠改革。”

“四个一批”抓好改革落实

当主持人提问江苏是如何落实中央的要求的,将在哪些方面孕育新的突破时,李学勇说,江苏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要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解决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本动力在改革,根本出路同样在改革,必须以更大勇气和智慧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

李学勇说,今年要推进的改革很多。我们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省委的工作要求,坚持正确方向,以改革统领全局,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改革发展一起部署、协同推进,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从最紧迫的事项改起,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切实抓好改革落实。主要抓好“四个一批”:对一批正在推进和方向明确、立即可行的改革,加大推进力度、抓紧付诸实施;对一批涉及面广、需要中央决策的改革,加强与国家层面对接,有序推进;对一批认识还不够深入、但又必须推进的改革,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对一批需要创新的制度性建设、需要修改完善法律法规的改革,深入研究、适时启动。结合江苏实际,重点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创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制度、深入推进各项综合改革试点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以重点突破推动改革全面深化。$nextpage$

“重生态”纳入工作总体思路

江苏经济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环境的承载力也面临更大的压力。近年,直面日益突出的雾霾、水污染等问题,李学勇说,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鲜明提出,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生态是最公平的福利,环境是最基本的民生。江苏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把“重生态”纳入省政府工作总体思路,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依法治污、科学治污、铁腕治污,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取得实效。李学勇介绍说,江苏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更加注重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重点是划红线、搞补偿、抓评估:“划红线”,就是制定全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划定15大类779块生态红线区域,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2.2%。“搞补偿”,就是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不能让保护生态的人吃亏,所以要对生态功能保护区给予一定的补偿,因为他们有的项目不能搞了,经济增长和收入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给予一定的补偿。去年我们省级财政拿了10个亿,专项用于划定的生态红线区的补偿。“抓评估”,就是积极探索绿色发展评估报告制度,委托专业权威机构建立了包括3个方面11项指标的绿色发展评估体系,进一步强化了绿色发展导向。

对于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江苏尤为重视。李学勇介绍,今年工作一开局,就以省政府1号文件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十条措施,提出到2017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0%左右,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抓好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太湖流域水质持续改善,南水北调江苏段水质达标。着力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3580个城市环境整治项目取得重要进展,累计完成12.8万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

四大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江苏在民生建设上不仅着力于解决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也特别注重提升群众的生活水平,完善社会保障,进而提升民众幸福感。“

李学勇说,不断增进民生幸福,是政府工作的职责所在。民生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近年来,我们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加大投入。民生的改善,投入是关键。李学勇介绍,“十二五”以来,江苏省公共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这个比重还将进一步提高,其中省级财政支出将达到80%左右。不仅是钱的投入,江苏还通过调整考核体系,引导各地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改善民生上。今年江苏省政府确定的109项考核指标中,与民生相关的指标接近一半。

二是办好实事。“办实事,实事实办”,是江苏民生建设的一大特色。李学勇说,围绕民生领域的薄弱环节和紧迫问题,从群众最期盼、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做起,江苏已连续8年每年办成一批实事好事。今年继续安排了新的民生十件实事,并用44个指标将这些实事细化、量化、具体化。

“收入是民生之源。民生工作怎么样,首先是收入说了算。”李学勇说,江苏省政府把增加居民收入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来抓,制定了28条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13年,江苏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32500元和13550元,分别增长9.6%和11%。农民收入增幅连续四年超过城镇居民。

三是构建体系。不光有具体的实事,江苏在民生工作上也特别注重体系建设。李学勇介绍,从2011年开始,江苏就启动实施了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养老服务“六大体系”建设,按照系统化设计、制度化安排、规范化建设、长效化推进的思路,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要素加以推进,成效日益显现。下一步,江苏还将通过制度创新深入推进“六大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机制、公共服务社会参与机制,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效率和水平。

四是守住底线。“解决民生问题,不仅要讲平均数,还要看大多数和极少数。”李学勇认为,做好民生工作,要有底线思维,要关注困难群体,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重点保障苏北六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群众和城市困难群体的生活。从2012年起,江苏实施了新一轮脱贫奔小康工程,规划用四年时间实现年均收入低于4000元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李学勇介绍,经过两年的努力,全省已有近200万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我们要继续加大力度,让其余200万人尽快实现脱贫。要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努力让全体人民都能过上小康生活。

回首一年,李学勇说,总书记勉励江苏把已经取得的成绩看作事业新的起跑线,我们体会,新的起跑线就是以“两个率先”的新实践、奋力谱写好中国梦江苏篇章的起跑线。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主题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做好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