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总理报告有何不同

tebiebaodao 2014-03-23 14:48:48 邓聿文/文 总第235期 放大 缩小

 

两会召开前,我曾把总理的报告列为今年两会看点的的首位,原因很简单,去年虽是新领导主政,但去年在人民大会堂做报告的还是上届领导人,而今年才是新领导首次做报告,新人新气象,政府报告总该与前任有些区别才能显示出“新”。

如今李克强的首份施政报告已经亮相了,好坏自有不同评论。从我的角度看,评价领导人的施政报告,可从两方面着眼,一是报告本身谈了哪些问题,突出了哪些重点,提出了哪些措施;二是与其前任甚至自己的前份报告比,有哪些不同。当然,这两个方面也有很大重叠。

李和温不同的施政重点

李既然是首次发表施政报告,那就只能与其前任比,他的前任有温、朱、李(鹏)、赵等,后面四位时间隔得太久,所以拿温做比较合适。

我选了温在2004年、2012年和2013年的三份报告。之所以选这三个年份,是因为:2004年也是温做总理后首次发表施政报告,2013年是温十年总理生涯的最后一次报告,带有总结过去五年的性质,同年度报告的可比性差一点,因此,再选一个2012年的,时间上与2014年接近。

三份报告综合起来,与李的报告相比,我得出的结论是,两位总理的施政报告有以下几个差别:

一是李对改革的重视要超过温,温虽然也大谈改革,而且频频就政治改革发声,被中国社会乃至国际舆论视作中国的改革派,但在其施政报告中,改革的工作、部署和论述都放在报告的后面,甚至在某些年份没有这块内容。比如,2004年温第一次做政府工作报告,在一年来工作回顾部分中,改革被放在第五点,题为“推进体制创新,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在主要任务这块,也谈了改革,放在第六个点,题为“抓住有利时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回顾部分没有谈改革,任务部分涉及到改革,放在第八点,题为“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五年工作回顾有改革内容,放在第六点,题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第八点谈政府的问题也涉及到行政体制改革。在对2013年工作的建议中,改革被放在第四点,并且与开放联系起来论述。

从这三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改革的安排来看,温时代的改革其实是“雷声大,雨点小”,这也是人们为什么说过去十年改革基本没动的原因。事实也是如此,2012政府工作报告对2013年改革的建议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价格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但这几项改革到今天还几乎原地踏步。

李的改革意愿、决心和能力则显然要强过温。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不但大篇幅谈改革,而且把改革的内容安排在报告的显要位置。在总结2013年政府工作的经验时,报告第一条就把“功劳”算在改革头上,将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之策,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详细列举了去年改革所做的事情。在今年的工作部署中,再次把改革放在第一位,并表示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而在接下来的今年重点工作部署中,明确提出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并对几项重点改革作了表述。

可见,改革在李心中的分量要远大于温。这与李自身的理念、环境和形势有很大关系。李对市场是信奉的,温则重视政府的作用。另外,目前的环境和形势比温时代更恶化,如果说,温还可以在改革上打打“太极”,李则没有时间和空间,他必须硬着头皮发动和推动改革,否则,改革不进就是退。正鉴于此,学界有人认为,习李过去一年启动的改革,要超过胡温过去十年。

李和温不同的施政路线

李在报告的工作回顾中也涉及到外交,谈了去年开展的外交活动和取得的成绩,而这块内容在温的报告中则是空白。温也原则性地谈论外交,但把它放在报告的最后部分,李除沿袭这一惯例外,今年在报告的工作回顾部分,首次增加外交方面的内容。究其原因,有两点,一点是中国的分量和话语权在进一步提高,这使得李认为有必要在报告中为外交添上一笔,作为政府过去一年的业绩;另一点是,在过去一年,中国外交确实有起色,新领导摒弃过去历任领导奉为金科玉律聱的韬光养晦方针,转而奉行强硬路线,大秀肌肉,反而打开了中国外交的一片天地。

在环保和污染问题上,李温也有很大差异。李在报告中突出了防止大气污染、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内容,表现出了一种向大气污染宣战的决心,而温的报告这块内容则相对弱化。李用了专门板块来谈论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原因当然是中国的大气污染在这两年越来越严重。以雾霾为主的大气污染,动不动就“雾锁中国”,已成为社会公害,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国家的声誉,甚至引发国家认同,削弱改革开放的正当性和执政党的合法性。故而李不能不重视这一问题。温的2004年报告没有这块内容,2012年和2013年的报告虽然有这方面的表述,但都没有独立成块,而是把它放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个板块中来谈的。这显示温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如李。

在城镇化问题上,李把它作为政府的一个工作重点,温以往的报告,则对此完全没有涉及。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城镇化是在李接任总理后提出来的战略。虽然城镇化这个东西在温时代也在做,但温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个战略去推动,因此,在报告中不对它着一墨很正常。李之所以重视城镇化,在报告中安排专节谈“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原因就是上面提到的,这是李10年任期的一个重要战略,改革到现在,中国可以拉动经济长期增长的东西不多,而城镇化是一个。故李对城镇化青睐有加,当然,李认为,它的城镇化是走以人为主的新型城镇化,以区别于过去围绕“物”(土地)的旧城市化。

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李和温在报告中的表述也不同。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照例是要谈谈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问题。但以往的报告(不只是温时代),对这一问题多做一般性的表述,并无吸引人的亮点,这主要是因为涉及到国防和军队的问题,在中国是高度不透明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一块内容总体上也没有特别之处,但其中的一句话耐人琢磨——“统筹推进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联系上下文,似乎闻出了一股战场硝烟的味道。原因当然是中国周边的环境在过去一年来有所恶化,其中主要是中日的钓鱼岛争端已经滑向了战争边缘,而南海也不平静,这不得不使得中共要做好打仗的准备,这句话实际上就透露出了这方面的信息:中国正在备战。

李和温不同的施政风格

如果说,上述五点显示了李和温不同的施政路线、重点和风格,那么,以下这点不同无关施政,却似乎更能揭示出中国当下政治的特色。这点不同若不有心比较,会被人当作一种理所当然的做法而忽略。这个不同就是报告中习近平名字的出现频率。

温的历年报告只是在末尾象征地点了一下胡的名字,一般的表述是“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这是中共文件的“八股”表述,一贯如此。这种表述方式形成于何时,没有考证,但至少有很长的时间,而在胡做总书记时期达到顶峰。但温的报告只一处点胡的名字,我开始以为是温的个性,有意这么做,后来又查了朱做总理时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在报告末尾点一下时任总书记的名字,可见这是政府工作报告的传统。

按理,李也可以“萧规曹随”,完全用不着在报告中多处点习的名字,想来习也不可能有什么微词。何况,习做总书记后,倡导文风变革,摒弃八股式的文件语言。

但仔细看一下,这次在报告中竟然有五处点了习的名字。这五处是:报告第一段即说“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在谈到外交成就时,用了“习近平主席”;小结一年的成绩,认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作今年工作部署,不忘强调“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报告末尾“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联想到俞振声所做的政协报告,出现习的名字更多(而以前的政协报告出现中共总书记的名字很少)。

在中国,总理报告不完全是总理个人意志的产物,它本质上体现的还是集体的意志。然而,这种以总理名义所做的报告,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总理的痕迹。上面的分析就显示了李、温两个总理在个人理念、对事物的关注度以及施政重点和方向上的差异,当然这里不是说孰好孰不好,因为它与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联性。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