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9小时考试和巨大的压力

liaowangzhisheng 2014-03-09 18:10:12 总第234期 放大 缩小

来源:英国《卫报》

翻译:杨丽娅

周五下午3点45分,北京史家小学门口已经围满了等着接孩子的家长。对于11岁的邹婷婷(音译)来说,五分钟之后,她就可以从西门出去,投向来接她的妈妈的怀抱。婷婷一天的课程结束了,但是她的一天才刚刚开始——她有一个小时的家庭作业,还有乒乓球课、游泳、艺术、书法课和钢琴课。

婷婷的母亲,黄春华(音译)说,和很多中国母亲一样,她曾经也把孩子的成绩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现在她则意识到了一个健全的教育的重要性。“我曾经看过英国的课程教材,我觉得有点嫉妒。英国老师引导孩子自己发现知识,而不是像中国这样‘填鸭式’教育。”

最近几周,英国的家长们和教育工作者对中英之间的教育差异感到恐慌。去年12月,亚太经合组织公布2012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的结果,上海学生夺冠,英国排名第26位。这项测试包括对阅读、数学和科学能力的考察,评估范围在65个国家的15岁的中学生中展开。

当英国教育部长到中国学习教育成功的“秘诀”时,中国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看到了自己教育体系中的弱点,比如腐败、非人性化、压力过大和不公平。实际上,他们都希望到西方来寻找经验。黄妈妈说,一些家长通过贿赂史家小学,让自己的孩子进这所学校。而她拒绝回答自己是否这么做过。

婷婷在周末参加的各种昂贵补习班让她很累。而当她将来进入高中时,她很可能必须放弃很多课外活动,投入更多的精力在高考上。许多家长认为这场总计9个小时的考试,将会决定孩子未来的生活轨迹。

而且,比起英国教育部长,中国专家对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也没那么看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劳凯声(音译)说,“即便上海学生在测试里成绩很好,这不意味着上海的教育体系就没有任何问题,事实恰恰相反。”

只要中国的教育体系仍然如此庞大而且资源稀缺,那么学校就仍然会将考试成绩作为可靠的竞争指标。劳说,“中国教育体系强调死记硬背,这有利于增强学生们的应试能力,而不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力或者其他人际交往的能力。中国的学校把这些东西单纯地忽略掉了。”

根据一项排名显示,上海清洁工或者食堂师傅的孩子,在数学方面都比英国医生、律师的孩子要领先三年。但是这些数据并不能反映平等。尽管上海人口只占中国的2%不到,可其人均GDP将近全国人均水平的2倍,大学入学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

而且,上海近一半的学生都是外来家庭,他们由于户口问题不允许在上海参加高考,只能在家乡省份考试。而且2009年有12个省份参加了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最后政府只公布了上海的结果。“2012年的该项测试中国则没有公布有哪些省份参与,经合组织的官员也没有透露,”哈佛大学教育专家Tom Loveless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和中国的关系缺乏透明度。”

但是,一些新闻的曝光显示出了中国教育体系的无情,从而引发了人们反省。2012年,一组学生在课堂打点滴坚持学习的图片在社交网络上流传。这些学生是为了要参加高考。2013年5月,江苏两个青少年由于“未能完成家庭作业”而自杀。2012年,一位考生在考试之后才得知母亲已经在12天前去世,在此之前,亲属和学校为了避免他分心而没有告诉他。

中国政府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去年6月,政府公布教育指引,敦促学校关注学生的“道德发展、责任感和理想抱负”,而不是他们的考试成绩。

但是究竟如何解决仍然很难预知。一位在北京某中学刚退休的教师说,她通过教“奥数”补习班来挣“外快”。奥数是用来选拔优秀数学学生的一个项目。

尽管在上世纪90年代,北京政府就禁止学校设立入学考试;但结果是有的学校干脆用奥数成绩来替掉原来的数学考试。所以家长们开始给孩子报补习班,就算孩子不感兴趣。尽管教育部一再打击这种奥数机制,但是学校仍然换个名字继续保持这项机制,报名的人数仍然很多。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