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需要文化原创力

tebiebaodao 2014-03-01 11:27:28 袁跃兴/文 总第232期 放大 缩小

《南方周末》举行了一项“文化原创榜”颁奖,旨在向中国全体文化创造业者致敬,向海内外公众推介一批“最具原创精神、有高度人文关切”的年度杰出文化作品。

在当下文化原创力稀缺,文化艺术产品生产亟需创造力的情形下,这个“文化原创榜”不仅有意义,也具启发性。2013年,中国出版长篇小说共计3000余部,《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等电视节目持续火爆,但文化的表面繁荣,并不能掩盖文化“原创力”的稀缺。主办方南方周末表示,“盘点2013年的中国文化生产力,不难发现,原创的精神在中国仍然是稀缺的,打开电视,人气最高的真人秀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国外模式的翻版,中国好的声音层出不穷,中国的好作品仍然难寻。”

今日中国为什么需要原创性的、生机勃勃的文化产品?Made in China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更需要我们称之为的Cultured in China。经济繁华与权力荣耀都抵不过时间的淘洗,如果面向未来我们无言相告,譬如没有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来深刻地铭记这一时代,那么自1978年以来全体中国人辛苦开创的激流般的30年,多年之后就将是历史上的南柯一梦。

文化媒体上,关于文化建设、文化创新等的讨论,是我们常提常新的问题。我们知道,文化在形塑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政治与经济行为上,起着关键作用。更有人说,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心灵和大脑。因此,推动文化的发展、繁荣,加强文化建设,进行文化创新,建设文化强国,这一切的力量和源泉,都应该来自于文化的创造力。

文化发展需要人类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文化创造力的昂扬与衰微,与一个时代的精神趣味、思想氛围、人们在文化艺术里渗透的程度有关。文化的创造力需要宽容、包容、多元的环境,这可以使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极大地发挥和激发出来,社会的总体创造力因此而生机蓬勃、创意充沛。社会公众通过深度的参与和彼此碰撞而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的创造力——由于是来自人民的想象力、自发意志和共同承担未来的责任意识,而不是来自从上而下的权力,这种精神力量因而是凝聚而坚定、向心力强大、不易解体的。在理论、精神和艺术一类的东西上,新的希望、新的信仰和新的思想永远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人们不可能期待它们从死气沉沉的单调中诞生出来。

发展和提高文化创造力,必须走出文化仿造和复制的误区。如今这个技术突飞猛进、商业发达、消费旺盛的文化大背景,应该成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的一种条件和源泉。如果让文化追求技术、追求功利的倾向扼杀了文化冲动、压抑了精神信仰、禁锢了激情,那么文化中的精神力量萎缩、原创智慧低下、创造力式微,也便不足为怪了。创造性、创造精神的衰落,其实是不符合人类的特征,也不符合文化的特征。人的本质特征是具有创造性的,但如果我们放弃这种精神自主性、生命的主体意识时,仿造、复制的文化就会泛滥流行。

文化创造力来自我们的心智、情感、精神。文化史上,一些民族的文化批评家、作家,曾因人们放弃文化创造力而发出拯救的呼声。今天我们仍需要一种对文化创造力的拯救。在这个时代,拯救我们的心智、情感、精神和信仰,其实是要为人类文化的创造力留下空间。此创造力的源头在人,在我们的精神生命。

作为创造者的人,他的创造力的成功在于文化的创造,在他的文化创造中人的精神和生命是不朽的,而且这种创造力永不枯竭。但是,这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坚守的、永恒的文化信仰,这个文化信仰精神,决定了我们的文化创造力是朝着这个精神信仰直线进步,而不是脱离它、偏离它,甚至倒退。

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文化创造力表现为精神追求成为标志时代精神和趣味的主流文化价值,成为主宰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取向,表现为思想深厚、想象力活泼、创意灿烂奔放、自我挑战和自我超越的责任心旺盛。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或者对于一个时代来说,这种文化创造力蓬勃旺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才是一场真正的文化盛宴的到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