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周边国家政局变数何在?

tebiebaodao 2014-02-13 15:01:02 总第231期 放大 缩小

■董向荣/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政治研究室主任)

未来5-10年,周边国家政局变化的总体态势是: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变数较多。总体稳定并不是指不出现政权从执政党向在野党的权力交替,而是政权变动过程依法依规、选举运作规范、权力交接平稳有序、局势可控。局部动荡是指有的国家可能会在政治领域内出现局部失控状态、区域性的民族宗教冲突,邻国之间也有可能出现领土等引发的争端和冲突。变数较多,是指在民主尚未稳固的转型国家,核心政治人物的去留、政治态度甚至是健康状况、宗教问题、外部干预、民主的扩散与传播等等,都有可能影响周边国家的政治态势。

东北亚:日本政治保守化趋势明显,朝鲜新政权面临较大压力

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领导能力历经考验。2013年普京在叙利亚、斯诺登两大超级棘手问题上的从容表现,为其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声誉。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的2013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上,普京被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显然,第三度出任总统的普京,权力依然巩固,未来十年内继续执掌俄政局的可能性较大。但是,也应该看到,在俄罗斯国内,普京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国内恐怖势力的抬头、腐败的蔓延、对资源型产品出口的倚重等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存在,为俄罗斯的复苏笼罩上一层层阴影,挥之不去。俄罗斯人是否有足够的耐心,给普京更多的时间来领导这个昔日的大国,还很难完全定论。

日本是中国不得不天天面对的一个邻居。未来十年,日本国内政治将进一步保守化,基本政策目标是实现“正常国家化”,挑战二战以来的国际安排,对地区秩序产生冲击。日本的保守化是一个大趋势,会因为政治人物的变化而波动,但大势不变。2006年,当安倍晋三换下了执意参拜靖国神社的小泉纯一郎,中国曾长吁一口气,与安倍一起“破冰”,走出中日关系僵局。如今,再次出山的安倍,要作为美国制衡中国的先头兵,以制衡中国为借口重新武装,在执政一年之际,悍然参拜靖国神社,彻底撕下了虚伪的面纱,被中国媒体称为“国际舞台上语无伦次的奇葩”。如果把“奇葩”放在日本错误的历史观和所谓“正常化”的诉求、在东北亚国际地位的相对下降、日本与周边邻国中国和韩国的关系僵局等背景下来看,并不奇怪。困局之中的日本,在外交上只能是更加咄咄逼人。

在与中国“唇齿相依”的朝鲜半岛。韩国国际地位呈上升势头,国内政治相对稳定,未来十年所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安全挑战,对朝政策将成为国内政局变化的重要议题。在朝鲜,上台已有两年的金正恩,还算有惊无险地完成了家族内权力继承,政治合法性亟待加强,内政、外交、军事、经济等各领域的政策亟待协调,新政府将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承受巨大的国内外压力,不确定性不减反增。

从中国方面来看,稳定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至关重要。日本修改宪法,成为正常国家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来说,是一个绝对的利空消息。曾经遭受过日本侵略的韩国、朝鲜、东南亚诸国也不会放任日本的重新武装。现实的情况是,各方力量应有效联合起来,共同遏制日本国家行为的危险趋势。朝鲜经济社会状况堪忧,中国应与国际社会合力避免地区内爆发冲突,避免刺激脆弱的朝鲜。中国应运用多种政策工具,说服朝鲜,融入国际社会,做国际体系中正常的一员。

东南亚和中亚地区:实现了所谓“民主转型”的国家,正面临国家治理问题

缅甸、印尼、泰国等国都经历了民主转型,但这些国家的政治局势尚不稳定,核心政治人物的变化,比如泰国的普密蓬国王、缅甸的昂山素季等,都会牵动国内政局。在多数转型国家,军人干政的总体趋势是下降的,但军人在国内政治发展中仍起到重要作用,在重要政治关头,军人的政治态度仍将影响政局走势。如果经济形势恶化和社会局势动荡,不排除军人再度干政的可能性。

未来5-10年,东南亚是中美影响力角逐的重点地区。东南亚国家政局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印度洋战略。由于其重要的地域战略地位和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缅甸已经成为中国、美国、日本在东南亚尤其是大陆东南亚地区争夺影响的焦点。特别地,由于中国对缅甸加大投资和战略倾斜,缅甸的重要性凸显,招致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在缅甸加大外交资源投入,以此来遏制中国。在诸大国博弈当中,中国在缅甸对外关系中地位出现了相对下降,主导地位被撼动,中缅关系趋向好而不热。此外,东南亚国家政局变化影响中国的周边和边境安全。缅甸内政不安,外溢至中国云南等地,对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从战略重点来看,缅甸本身就是实施中国印度洋战略的一个重要对象,又是中国从陆上通过其走向广大印度洋地区的最为重要的通道,但又是政局变化最大、不确定性最大的国家。与缅甸各派政治力量保持密切沟通,对于维护中国的战略环境和边境安全至关重要。

在中亚,独立以来,第一代领导人长期执政。未来十年内面临着政权交接的严峻挑战。第二代领导人接权、坐稳、平乱、加固的关键时期,可能会发生政局不稳甚至动荡,新一代领导人会制定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对外关系也会有调整,对中国产生影响。未来一段时期内,中亚的宗教极端势力进入上升期,会在示范效应、人员往来、极端思想等方面对中国西部安全产生消极影响。

未来中亚作为输送“东突”恐怖势力的通道作用会加强,两地伊斯兰极端思想、原教旨主义思想会交流更加频繁,一些新传入中亚的极端主义思潮,可能会在中亚流行之后继续流向中国。此外,中亚国家可能发生的局部社会动荡,会影响中国在中亚的经济活动,包括中国在中亚投资和中资企业的生产与安全。

由于中国与中亚的地缘因素、经济影响力,未来中亚国家可能会选择中国作为平衡俄美关系的“伙伴”,从而给中国加强与中亚国家关系带来契机。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未来5-10年,中国要与中亚国家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加强与中亚各国的全方位联系,拓展新的合作领域。

南亚: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局势存在很大变数

2014年,北约将从阿富汗撤军。之前北约在不该出兵的时候出兵阿富汗,又在局势不稳之际撤出阿富汗,留下尚不稳固的卡尔扎伊政权,阿富汗政局很难走出混乱,前景令人担忧。阿富汗处于中亚和南亚交界地区,内政外溢不可避免,北部的中亚各国、南部的巴基斯坦都会受到波及。在这一地区,民族宗教问题搅动国家政局,伊斯兰教的复兴影响深远,各种影响渗透至中亚五国和巴基斯坦乃至中国边境,将不可避免地形成对中国西部和西南方向的巨大压力。

从中国的应对来看,在南亚,中国需要坚守两个底线。一是应坚决避免全面介入阿富汗事务。从近200年的历史来看,世界大国英国、前苏联、美国等都曾深陷阿富汗。中国虽与阿富汗接壤,但并没有能够解决阿富汗问题的“神器”,应绝对避免深度介入阿富汗事务。从安全的角度,以上海合作组织的名义,共同维护地区局势的稳定、尽力避免内乱外溢是可选之策;二是深化与巴基斯坦的全面合作关系,协助稳定其经济社会形势,共同打击“三股势力”,确保中国战略优先方向上的安全。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