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2013:习李的中国经济改革

tebiebaodao 2013-12-31 18:45:04 张 锐/文 总第227期 放大 缩小

 

全新的改革班底,澎湃的改革豪情,荡漾的改革激流,科学的改革设计,铿锵的改革步履,蔚然的改革胜景……展开2013年中国经济的靓丽拼图,习李履新已近一年,改革所激发出的正能量以脉冲与生猛之势强力穿越与辐射其中。

简政放权:真实的重构

构建“小政府,大社会”不仅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题中之义,更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强烈要求。为此,力推政府管理机构从事务型向服务性、从巨能型向轻快型转换,是历届政府接传和追求的政策目标。力戒浅尝辄止的历史顽疾,也不同于以往雷声大、雨点小的实施后果,2013年中国政府对自己的重构活灵活现。

以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为宗旨,新一届政府选择了大幅砍削行政审批权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从宣布第一批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项目开始,国家相关部委先后三次取消和下放审批权的尺度和力度步步加大,整个2013年共取消和下放了334项行政审批等事项。资料显示,历经近 7轮尤其是2013年空前的行政审批事项减持,国务院最终调整和取消了2718项行政审批项目。

放权的同时全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成为了更为精彩的看点。本着稳步推进大部门制的改革思路,国务院首先作出决定,撤销了铁道部,筹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推动铁路政企分开;继而整合了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资料显示,除国务院办公厅外,改革后的国务院组成部门由27个减少至25个。

政府权力的“瘦身”与政府机能的转换,置换出来的是喷薄而出的市场活力。

上海自贸区:颠覆式创新

如同当年将深圳作为对外开放的特区从而撬动了中国前所未有的变革能量一样,2013年9月29日正式挂牌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样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时代含义和令人心动的未来愿景。作为“试验田”,上海自贸区将会诞生更多的创新基因,作为“风向标”,上海自贸区将引领中国经济发生更大的裂变。

政策的落地超乎预期。从在外商投资领域试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到取消核准制转为备案制,从推出“先入区、后报关”的贸易监管创新,到推进工商登记与商事登记相衔接,从推动金融等服务业六个领域扩大开放,到允许区内个人开展各类境外投资和机构境外融资,由高层直接推动的自贸区政策创新力度前所未有。据不完全统计,从自贸区诞生至今,中央和上海市政府推出的各类大小新政共计130多项,而具有自贸区“经济法”性质的《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条例》将于不久之后正式发布实施。

创新势能的聚合和政策杠杆的力挺激活了企业进驻和投资的脚步。据上海自贸区管委会统计,截至2013年11月底,自贸区接待企业、个人咨询和办理业务超过5.8万人次,共办结新设企业1434家。其中外资新设企业38家,外资注册资本超过5.6亿美元,平均注册资本近1500万美元;内资新设企业1396家,内资注册资本超过347亿元,平均注册资本近2500万元。

营改增:喷薄的活水

对于身处微观经营活动领域的企业而言,过去一年中最感兴奋的无疑是财政税收变革所营造出的巨大红利空间。在作出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同时,国务院第四次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北京、江苏等12地试点一年多的基础上,自2013年8月1日起,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做法推广至全国。

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2013年前10个月,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共减税939.65亿元,预计全年减税超1200亿元。

继“营改增”为企业减负之后,决策层作出的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金限制的决定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投资门槛,加速了市场主体的扩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9月底,全国各类市场主体总数已突破5872万户。值得注意的是,企业注册资本与财政收入在总量上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企业注册资本每增长1亿元,就能带动财政收入增长1490万元。

金融改革:惊人的跨越

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审视,无论是设计的内容和延伸的范围,金融领域在2013年所上演的改革故事在历史的时空中无与伦比,以致人们相信一个纯市场化的金融运行制度越来越近,一个国际化的金融躯体造型愈来愈清晰。

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7月19日中央银行宣布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可以视为金融改革最具看点的一场大戏。伴随着这场戏幕的拉开,金融脱离实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收益倒挂的沉疴痼疾将得到清理和校正,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谈判博弈能力将显著增强,其获取贷款的交易成本将明显降低。重要的是,贷款利率市场化将引发的价格体系重估和利润再造从而加剧银行业的竞争,进而倒逼全行业进行深刻的变革和调整。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先小额后大额的利率市场化的基本路径,在贷款利率完全放开之后,存款利率的松绑也为期不远。

作为一支劲旅和新兵,民营银行的最终落地无疑在整个金融领域掀起了不小的“鲶鱼效应”。据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截止2013年11月底,共有苏南银行、国融银行和苏宁银行等36家民营银行的名称获得了核准。为了给民营银行造势,银监会修订了《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将原有“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变为“依法设立”,同时,对入股资金从“来源真实合法”变为“自有资金”,此举被解读为“为设立民营银行扫清了障碍”。

内部强身健体的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作为金融对外开放的旗杆升至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资本项下的突破幅度出乎意料。

结构调整:洗盘式推进

船舶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75%,煤炭价格跌了三分之一,一吨钢的利润还不够买一根冰棍……产业结构不合理引起的产能过剩顽症在2013年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从而引发了决策层雷霆般的整改行动。值得注意的是,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治理措施完全不同,凌厉的新政侧重于打造和培植全新的经济躯干和骨骼,以壮大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同时“管住控制增量、调整优化存量、建立长效机制”是高层敲定的结构调整的战略与策略。按照这一部署,山西将淘汰压缩焦炭产能1800万吨,内蒙古将淘汰水泥落后产能459万吨,山东将淘汰炼钢产能2257万吨……据工信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报告,截止2013年底,19个行业落后生产线全部实现关停,“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有望提前一年完成。

淘汰落后与过剩产能的同时,全力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了决策者最为用心的谋篇布局,随后,促进信息产业、健康服务业、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频频出台,新的经济增长点跃然纸上。与此同时,国家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务院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立下大气污染防治“军令状”;国务院部署防治大气污染十项措施,力推节能环保产业的扩围和强身。

国企改革:纵向性深入

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方阵中,多种利益主体错综交织的国有企业被视为最为艰难但又是最为厚重的改革板块,正因如此,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需要更为高超的政策设计与操作技巧。以此观之,本着强化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目的,遵循“转方式、调结构、强管理”的科学路径,过去一年中,国有企业改革在部分地带得以成功突破,整体变革获得纵向深入。

通过重组从而锻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国企改革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中国二重与国机集团重组,彩虹集团并入中国电子,华粮集团并入中粮集团,中央企业层面重组扩身的步伐格外铿锵。数据显示,在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67家国有企业荣耀上榜。同时,国资委修订完善了中央企业的考核办法,以力促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质量与国际化经营能力。

通过引进民营资本从而倒逼国有企业改革进程是市场化安排的一部重头戏,决策层为此明确了“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和公用事业等领域向民间资本渐次开放”的宽阔思路,受此驱动,2013年中引入民间投资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上升到占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的57%,378户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市场引入民间投资累计638项,价值达到15146亿元;与此同时,民间投资通过产权市场参与国有产权交易受让达到8784宗,市值达到2753亿元。

反垄断:公正的回归

也许是时间上的耦合,被称为市场经济“宪法”的《反垄断法》进入2013年正好落地的第5个年头。然而,由于过去5年之中几乎没有任何作为,以致各种行政性和市场性垄断横行于世,《反垄断法》的权威性和威慑力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诟病与强烈质疑。不过,令公众没有想到的是,也就在2013年,承担反垄断职责的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频频出手,乃至人们将2013年称为反垄断元年。

史无前例地对部分行业垄断者开出数额不等的罚单足以彰显决策层维护市场公正、整顿市场秩序的决心。2013年1月,国家发改委对三星等6家国际大型液晶面板生产企业的价格垄断作出罚款3.53亿元的决定;2月份,国家发改委对茅台、五粮液维系高端价格体系的不正当行为作出4.49亿元的处罚;8月份,合生元等6家乳粉企业的限制竞争行为被国家发改委处以6.7亿元的罚款,这也是中国反垄断史上开出的最大罚单;同月老凤祥等5家金店价格垄断行为受到国家发改委1000多万元的重罚。

在发改委凌厉出拳的同时,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于2013年7月份先后作出了对湖南省郴州、常德、张家界和永州市保险行业协会查处的决定,两个月后,国家发改委对三亚、丽江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价格违法案件进行处罚。作为“中国互联网反垄断第一案”,奇虎360公司和腾讯之间的诉讼已进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层面,由企业自身发起的反垄断诉讼却由此迈开了步伐,其标志性意义不言而喻。

纠偏与校准的脚步没有停止。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表示,发改委反垄断调查的下一个目标会跟老百姓密切相关,包括石油、电信、汽车,银行都在调查视野之内;不仅如此,商务部对全国人大代表提交的“修改反垄断法”议案作出正式回复,称2013年将完成《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实施条例》的修改工作,并及时上报国务院。

新股发行:制度性再造

长达六年的“熊市”不仅让股市中的投资者伤痕累累,也迫使着决策对民众诟病最多的股票发行政策作出反思,从而无奈按下了“新股发行”的暂停键。然而,没有投资价值和丧失融资功能的股票市场绝对不是一个健康的市场,在历时一年多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中国证监会于2013年11月30日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制度性再造引致了民众对资本市场的浓浓期待。

以市场化和法制化为取向,强化上市企业信息披露及其责任风险是《意见》最为引人注目的亮点——训诫警示与处罚力度可谓空前。

着力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实际权益是《意见》的根本性诉求——投资者因为股价“跌跌不休”惨遭损失、同时相关上市公司麻木不仁的时代将成为历史。

当然,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并不意味着监管放松。一方面,未来的新股发行将由市场自主决定,逐步由核准制过渡到注册制;另一方面,在完善事前审核的同时,监管层更加突出事中监管和事后严格执法,以维护市场公开、公平与公正。据官方安排,《意见》发布的一个月之后,即2014年1月,停摆一年零一个月的新股发行将重新起航。

顶层设计:战略性运筹

改革意味着涉险闯关,特别是当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同时置于各种利益矛盾交错纠结的复杂背景之中时,更需要决策者的超常智慧与英明决断以及壮士断腕的勇气。诚然,没有辜负民众的期待,堪称2013年压轴大戏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未来改革的取向作出了透彻而清晰的回答。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