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看不透的央企招待费

shehuiguangjiao 2013-11-22 18:22:10 余旖/文 总第223期 放大 缩小

 

10月21日,国资委纪委书记强卫东做客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时,通报了中国铁建超8亿元业务招待费的检查情况,并透露中央纪委领导对此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甚至要求强卫东和中国铁建纪委书记齐晓飞在核查报告上签字背书,以利监督和责任担当。

巨额招待费都花去了哪儿

今年3月,中铁建披露的2012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业务招待费为8.37亿元。而仅以2012年年报口径,1720家上市公司披露的“业务招待费”共计133亿元,排名前十的均为国企。中国铁建虽然招待费总量第一,相比前一年却是负增长,中国交建招待费增速则接近业绩增速的7倍;上海建工和葛洲坝,招待费超过了年利润的11%;五大央企建筑公司(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水电、葛洲坝、中国化学)2012招待费合计超过22亿元,相当于每天花掉612万元……由此可见,天价招待费实在不只中国铁建一家,而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大型央企的通病。

业务招待费的会计定义是指企业为了生产、经营业务的合理需要发生的应酬费用,即人们常说的吃请往来。这个看似简单明确的定义让公众产生巨大质疑:招待费规模如此庞大,央企到底请了多少人、请了哪些人、吃了什么——能吃掉这么多钱?

央企在巨额招待费上的通病,有些原因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比如热衷攀比,浪费成气,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央企规模庞大、机构众多、层级复杂,彼此迎来送往不加控制,很容易造成开支过度。这几年在舆论的监督下,央企严重超越社会平均水平的高工资、高福利被盯得很紧,但是福利惯性难以改变,于是常采取变通方式,让职工拿虚开的餐饮发票等报账冲抵,以代替直接发放福利。这些都可能“贡献”于数亿规模的业务招待费之中。

除此以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产业环境以及不正当竞争的压力。目前,建筑行业和大型基建工程的发包、转包都被视作肥肉,企业争食不择手段,除了要要尽善尽美地“招待”各方权力以外,在一些关键人物身上不计血本地“公关”甚至贿买也在所难免。这些能言的、不能言的“费用”,有不少都被计在业务招待费上。

一份证券类杂志曾报道,包括中铁建在内的数个工程投标单位,都通过向铁路局领导赠送财物以求得关照,这些开销部分以招待费或者经营费用等形式入账。司法资料显示,原中铁集装箱运输公司原董事长罗金保,在任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筹备组组长以及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铁路局局长等职务时,在铁路建设招投标过程中先后多次非法收受中铁、中铁建所属10个单位和个人贿赂款物,共折合4700余万元人民币。要获得如此“大胃口”领导的青睐和照顾,显然不是简单请吃饭请参观就能解决的——企业投其所好的路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极尽所能地贿赂。于是,豪宴奢游、贵重礼品、金钱乃至情色,都成为企业之间“经营竞争”的手段。而这一切形成的开支,也自然而然地进入业务招待费等项目的核算。

经营行为不是贿买权力的挡箭牌

尽管国资委纪委书记强卫东所强调:“中国铁建业务招待费支出总体上是符合规定的”,纪检部门和国资委也已对与中铁建违规问题有关的57人给予通报,还有8人接受党纪政纪处分,1人被移送司法机关。但是,中铁建招待费风波后,舆论的追问始终没有平息——比如,是不是如纪委书记所言的“符合规定的招待”就一定合理?公众对此,就一定要接受?

由于央企招待费在很大程度上勾连着基础建设领域的幕后交易,因此在结果上,对中国基础建设特别是重大基础建设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有相当大的影响。而央企在“被迫公关”的同时,也是很多滥权行为的利益共同体,对于社会的监督,表现得极为傲慢和闪躲。这让媒体和公众不得不深忧虑,灌注在“业务招待费”中的水分,仅仅是被央企浪费和滥贿掉的资金吗,是否还有层出不穷的豆腐渣工程中的深刻危机?

企业的钱不同于政府财政,支出不受制于外部人员的好恶,而主要根据企业的经营需要。何况还有人认为,企业的钱是自己挣的,自己挣自己花,即使奢侈一点浪费一点,别人也管不着。但是,企业的行为必须向企业所有者负责,私人企业的招待行为有老板监督,国有企业的招待开支,也有它必须负责的对应人。国资委虽然代行全民所有之职,但央企真正的所有者是国民,因此其经营行为必须经得起国人的检验甚至挑剔,否则监督、分享等白纸黑字的权利,就无从谈起。

因此,以企业行为做借口,把公众监督视作“外人”“别人”的多管闲事,恰恰是没有摆正位置,以仆为主、鸠占鹊巢的表现,在法律责任上,更有僭越乃至欺诈之嫌。尽管国资委对央企的监督和规范正在加强,但像“总体上的规定”是如何规定的,仍有向社会逐步公开的必要,不能以为招待费问题只要得到纪委书记的背书,即可“过关”了。

制度不健全仅靠讨伐难改竞争生态

这场对于央企招待费的口诛笔伐,可能让当初视潜规则为普通事,对媒体追问和批评,傲慢应对了一句“扯淡”的中铁建总裁始料未及。然而,他当初的辩解“有的(企业)比(我们)这个还高呢,他们就是账目出得有问题”,却在某种程度上提示出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

从上市公司2013年半年报的数据来看,“招待费”与去年相比整体呈现下降态势,中铁建在压力下也非常低调地回应,称“力争2013年业务招待费比上年下降10%以上,即不超过7.533亿”,看起来,追责颇有生效。但是,正如一些财会人士指出的:一些备受关注的企业开始对招待费避而不谈,或者干脆改变年报列支项目名称,把“业务招待费”被隐藏起来,和公众玩起来了“躲猫猫”的游戏……

实际上,招待费这一名目,是个相当模糊的万用筐,既可以装进业务招待的必需消费,也可以装进奢侈消费、过度消费甚至行贿支出,它本身就缺乏透明和规范,很容易成为一本“糊涂账”。例如,中国最大的商业保险集团中国人寿,2012年年报显示全年净利润为110.61亿元,业务招待费高达14.18亿元,数额巨大而且占比超过10%,但中国人寿不曾对此进行过任何公开回应,十数亿元的巨额招待费使用是否合法合规,至今不得而知。而中国铁建除8.37亿元招待费外,还有差旅费8.08亿元,办公费5.78亿元,管理费用项下的“其他”项也高达22.4亿元——“其他”究竟涵盖了什么,年报并无任何解释。而这些行为,在企业看来“都是符合规定的”。

即使媒体拿来与大手大脚的央企脚做对比的民营企业,真正的招待费内情,也并非那么好看。

著名财经评论人叶檀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认为民企招待费低,这并非实情,由于税收抵扣原因,民企招待费只会少报不会多报。”实际上,在一些行贿案件中,民营企业为了得到大型基建项目,同样要花样百出地“招待”和收买,甚至比央企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这些资金通过做账进入了成本而已。媒体一番追打之后,也许,这才是央企真正想检讨、向向民企“学习”的地方。

改个数据太容易了,正如中铁建所言,明年公众看到的“招待费”肯定会大幅下降。但是,账面漂亮了,基建承包体制不变,劣币驱逐良币的产业生态不变,企业的行为真会发生实质改进吗?

当前对于国家公务机关和工作人员的贪奢浪费,监督惩处越来越严。央企招待虽然不是三公消费,但由于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规模和地位非同寻常,运营也较特殊,具有一些与“三公消费”相似的特点和影响。特别是在当下,行政权力掌握大量市场资源,央企有可能通过收买权力而谋求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从而与权力的贪欲一拍即合、沆瀣一气,这在诸多贪腐案例中也屡见不鲜。因此对招待费把关不严,看似经营问题,实则可能造成对权力寻租的宽纵,于社会而言危害极大。

从国外市场来看,随着央企走出国门,参与到世界企业竞争的大平台,检验其经营能力与发展理念的舞台不仅越来越大,也越来越严格。在这样的竞争中,是否还像国内竞争一样,能够容忍如此泛滥的腐败、奢靡和浪费风气?央企靠各种“招待”“公关”拿下的项目、获得的订单,是否还能手到擒来?这些,恐怕才是更重要的问题。所以,为了真正锻造中国企业和产业脊梁,提升在全球业务市场的信誉和竞争力,央企,必须刹住泛滥而混乱的“招待风”了。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