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接轨的插曲

liaowangzhisheng 2013-10-24 19:03:41 丁东/文 总第220期 放大 缩小

 

进入全球化时代以后,“接轨”一词在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卫生诸多领域,与国际社会的环境和规则相统一,都称之为与国际接轨。其实,接轨一词本来是铁道运输的专业术语。是谁首先引申到其他领域?原来是画家郑胜天先生。他是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个公费出国进修的美术院校教师。1981年去美国做访问学者,1983年途经苏联乘火车回国。苏联和中国铁路轨距不同。跨越边境时就产生了接轨问题,这给郑先生留下深刻印象。以后遇到中外艺术观念方面沟通的术语,他最先建议翻译成“接轨”,由此逐渐延伸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广泛的领域。

最近,郑胜天先生在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了四卷本的艺文选:《偶遇人生——把自己扫描一遍》、《艺坛漫游——点击艺术风景线》、《文化交错——游荡者没有档案》、《视觉盛宴——双年展+博览会》,参与编辑者郑海天先生送我一套,读后让对接轨的意义和接轨过程的周折有了更生动的感悟。

郑胜天先生今年75岁。195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留校任教,后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师从董希文。1979年,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有意和美院合办一次国外进口美术图书展览,展后书店将所选书刊以优惠价格卖给学院图书馆。他和殷光宇、司徒虹到北京夜以继日,选订书目。在此之前,中国美术界对国外当代艺术几乎一无所知。这批进口画册展览后,落户浙江美院图书馆,它填补了国门关闭三十年留下的巨大视觉空白,全国美术学子争相赶赴杭州阅览,成为一代新潮美术家启蒙性的精神资源。可以说,这项画册引进工作,促成了中国美术界与外界的第一次大面积文化接轨。

还是1979年,国家决定选派大专院校教师公费出国进修。当时中国大学教师外语水平普遍很低。郑胜天被学院推荐参加国家组织的外语统考。如果外语过关,就可以出国进修。温习时间只有一个月。他自知笔试及格有难度,决定猛抓口语,于是找到大嫂程迺欣求助。程带他找到早年的同学冀朝铸。冀朝铸是毛泽东、周恩来与尼克松、基辛格会谈的翻译,英语水平自然很高,当时在驻美大使馆工作,正好回来度假。他对郑胜天问了一下,说,你这样的英语水平,估计考上可能性不大。当下商量出一个临时抱佛脚的办法。由郑胜天揣摸一些可能的口试题,写出答案,请冀朝铸修改一遍,用标准美国口音念出对话,录在录音带上。当时袖珍录音机十分稀罕,冀朝铸正好从美国带回一台,答应借用一个月。经过这番耳听口练,郑胜天笔试虽不及格,但口试成绩优秀,榜上有名。后几经波折,终于在1981年到达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美术系进修。

在美国进修期间,他广结朋友,吸收新知。当时公派出国学者每月从使馆领400美元,省吃俭用勉强应付生活。要买绘画材料或外出旅行完全不可能。使馆对访问学者管理很严,规定不得在外挣钱,如果收到讲课费,也要如数上缴。郑胜天是画家,朋友邀请他举办画展,出售作品。他虽囊中羞涩,但不敢违反规定。这时,美方系主任想出一条变通的妙策,让郑胜天把一些画捐赠美术系,卖画所得由画廊直接付给学校。系里为他设立账户,如买画具或外出,材料店、旅行社直接向系里收款。这使他不仅可以从容作画,还能到心仪已经久的墨西哥等国旅行。两年进修结束时,又遍游欧洲12国,参观了几十座美术馆、博物馆,拍了几千张照片和幻灯片,经苏联回国。

回学院不久,他便出任油画系主任兼外办主任。当时中国艺术界了解世界可谓如饥似渴。他利用国外带回来的资料和见闻,多次公开演讲,从艺术潮流讲到美术教育,从博物馆学讲到智力开发,不但受到校内师生欢迎,也受到中国美术界的欢迎。他还请赵无极等海外现代艺术家来学院办班。在全国油画座谈会上,率先介绍后现代主义和多元文化。他保护学生大胆创新。1986年他再次以交换方式到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访问,促成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在美国举行,首次以群体阵容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大陆的艺术新潮。他创办《世界美术信息》报,组建世界美术研究会。又以策展人的身份,把许多中国艺术家推向具有国际影响的平台。三十年来国内美术界的新一代名家,六七成都得到过他的提携。他对于当代中国美术重新与世界接轨的历史作用,可以与徐悲鸿那一代人把西洋艺术引进中国的历史作用媲美。

他收获了接轨成功的喜悦,也品尝过接轨不成功的失望。浙江美术学院从1984年起,与国外多所院校合作培训,成效显著,为学校挣得不少外汇。与明尼苏达大学合办的中国画学习班曾被美国大学校外教育机构评为1985年最佳项目之一。1988年郑胜天邀请纽约视觉艺术学院来杭州开办摄影暑期班。美国师生食宿费用中方负担。美方提供一批暗房设备,办班结束后留给浙江美术学院。这个双赢计划,让中方得到教授摄影课程的先进设施,美国师生也在中国拍摄作品,满载而归。有位美国学生说,这次旅行使他的人生改变。他们回去后,兴高采烈地举办了汇报展览。

然而不久后的一天,郑胜天半夜被电话叫醒。原来,中国驻纽约领馆某官员对汇报展览的照片大为不满,认为歪曲社会主义中国形象,要求该校撤除。纽约视觉艺术学院院长不接受,为此抗议。此事惊动了国内高层。郑胜天被召到浙江省外办详细汇报。领导决定,今后外国学生在杭州创作的作品,回国前必须由中方审查,否则不许带出校门。郑胜天哑然苦笑。后来才知道,所谓歪曲形象,不过是拍摄了杭州的瓦房旧街和赤膊乘凉的老人。美国学生拍照并无恶意,中国领馆官员却感到羞辱,双方观念无法接轨。这和此前安东尼奥尼拍摄《中国》的遭遇,可谓异曲同工。这一纠纷,使浙江美院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谈成的合作培训现代设计人才的计划,就此泡汤。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