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共“整风”的迷思

tebiebaodao 2013-08-21 20:44:58 伟达/文 (国际文化战略研究和咨询专家) 总第214期 放大 缩小

 

据报道,中国共产党已开始了新一轮“整风”,旨在切实加强全体党员群众路线教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所谓“整风”,应是整顿作风的简称。为什么要“整风”呢?很明显,非整不可,不整就会出现危机。

比较起来也挺有意思,“整风”这个概念在西方政治中没有,估计准确翻译起来都有些困难。众所周知,西方政党搞的是轮换制,即如果执政不力,可能就会被选民请下台。下台以后可以有更多时间反思策略,重组人才,调整方针,以期争取选民,东山再起。从这个意义上讲,也可以算是“走西方式的群众路线”吧。

“整风”这个概念无疑是具备强烈的中国特色。中共在成为执政党以前,就曾经有过著名的“延安整风”,建国后又譬如有1957年的“整风”,并号召群众“大鸣大放”;再后来,“整风”也曾走极端到“文化大革命”,将许多领导干部撤职打倒,甚至置于死地。

改革开放以后,中共接受了“文革十年动乱”的教训,试图不再搞大规模的群众政治运动,但也发现党的风气与社会价值观仍不时地需要整顿改善,邓小平时代鼓励“五讲四美”;江泽民时代推崇“三讲”;胡锦涛时代提出“八荣八耻”。

这一系列的整风运动实际效果如何,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既然现在又要搞整风,笔者以为历史的经验教训至少有三点值得反思借鉴。首先,整风的广度、强度和深度并不容易把握,当客观尺度不充分时,有时候就会导致整风主导者的主观臆断。譬如1957年那一次,起初欢迎群众起来给执政党提意见,后来中央又觉得对局面控制没把握,于是“整风”忽然变成了“反右”。

再者,从整风的实际效果来看,如果就靠开会听报告,学学文件,找出几个典型,结果容易不疼不痒走过场,造成敷衍了事,甚至弄虚作假;而如果在整风过程中立竿见影,触及皮肉,对事对人,则确实可以形成一定的震慑效果和矫正作用,但如此操作又经常造成整肃扩大化,成了历史拖欠债务,事后又需要平反昭雪的概率也不低;

还有,“整风”往往缺乏制度和法律的硬性参照系,也很难做到常态化,甚至也会为投机钻营者甚至野心家阴谋家所利用。譬如“延安整风”出了康生,“文革”则造就了林彪和江青集团;而改革开放后的一系列“整风”主要目的本是反滥权反腐败,但实际效果也一直不理想,薄熙来、刘志军式的人物还时有出现。

于是,结论似乎是如果在21世纪的今天仍仅依靠传统的“整风”策略和手段,实不足以压制邪气,遏制腐败,赢得民心,弘扬正义。走群众路线的思路不错,但关键是如何能走得有力有效。

为什么此次中共整风要强调“群众路线教育”?一定是因为脱离群众的情况已经相当严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恐怕还是“走群众路线”对不少党员干部缺乏强制性,也就是说今天“整风”可能就亲近一下群众,明天“整风”结束了则又恢复“官本位”。

最近,中国的邻居越南推行了一项改革新举措,应是不无启发:越南国会的全体代表首次以无记名方式对包括国家主席、国会主席、政府总理在内的高级官员进行了信任投票。

这就是把“整风”常态化,制度化,法律化,公开化的一种尝试,这就是硬性规定党和政府的官员必须走群众路线,必须面对定期的公开监督评议。对执政者而言,走群众路线不是一个说服教育的问题,而是一个必须强制执行的职责。

这其中的关键因素恐怕还是群众需要拥有合法合理制约和监督权力的资格,要让权力经常感到群众的监督和压力,使得权力学会不敢再怠慢群众,反而主动地接受群众监督,为群众真诚效力服务。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网)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