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A股暴跌的核心问题是投资功能丧失

liaowangzhisheng 2013-07-09 21:19:16 周俊生/文 总第210期 放大 缩小

进入6月下旬,A股市场出现了急剧暴跌,特别是6月24日、25日两天,沪深两市股指都出现近年来少见的深幅下挫,在A股市场上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上证综合指数在很短的时间里毫无阻挡地跌破了2000点、1900点,在投资者中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恐慌心理。

A股市场今次出现的暴跌,正值银行来出现严重的“钱荒”。6月20日,上海银行间利率全线上涨,利率首次超过10%,达到惊人的13.44%这一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一些银行暴露出之间互相“赖账”消息。银行间互不借钱的消息,一时间惊到了所有人。股市作为一个对于各种信息高度敏感并且很容易产生放大效应的市场,在这种市场气氛之下出现暴跌,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

“钱荒”对股市构成心理影响

A股市场建立20多年来,除了因市场低迷原因不得不暂停发行新股以外,大部分时间始终保持着高速扩容的速度,用20多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用数百年时间走过的路程。这被监管部门用来作为一种成就的夸耀,但这种发展其实是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之下,以加大融资的手段来实现的,它超越了股市作为一个市场必须逐渐发展,尤其是必须与投资者承受能力相适应这样一个规律,因此表现出很大的扭曲。这种扭曲表现出来的是,市场的资金与这种高速扩容的速度严重不匹配。

多年以来,管理部门也一直在致力于为市场引入新的增量资金,以便满足市场扩容对资金的要求。除了发展基金市场以外,保险、信托等机构也被引入市场,包括社保基金在内的众多机构入市都被管理部门作为利好政策而引入股市,甚至不顾舆论的强烈质疑,希望开拓养老金、住房公积金等资金进入股市的通道。但是,即使有这些努力,股市资金仍然显得捉襟见肘。此次“钱荒”事件的发生,犹如一根导火索,将市场在这方面面临的困难暴露无遗。

但是,这次爆发的“钱荒”,主要是指银行间资金的紧张,它反映的是银行业经营上的问题,它们长期以来借助于国家的投资扩张政策,成为依靠信贷扩张而坐收存贷息差的最大获利者。当国家开始放弃投资扩张政策,推动经济转型以后,银行这种依靠存贷息差赢利的单一模式受到了挑战,特别是国家长期执行的紧缩货币政策使银行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最终因为多种因素集中在一起产生叠加效应,爆发了一场罕见的“钱荒”的危机。

按照中国对资本市场的规定,银行资金是从来不允许进入股市的,事实上世界上有很多国家也在银行资金与股市之间有严格的隔离,这主要是为了保证银行资产的安全。试想,如果银行资金可以随便进入股市,遇上像6月下旬这样的暴跌,它就意味着银行资产的严重缩水,这必然会引起全社会恐慌。因此,银行业的“钱荒”影响的只是银行业自身的运作,它在股市上有可能会影响到部分银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这对整个股市大盘来说只是非系统性风险。

长期大跃进导致市场严重失衡

股市的暴跌,归根结底还是其自身的机制出现了问题。就A股市场来说,它的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是投资功能与融资功能的严重失衡,而且失衡是在政府长期以来过度重视融资功能,甚至对其拔苗助长的情况下出现的。

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是股票市场的两个“轮子”,它们本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但由于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在经济事务中陷得过深,因此A股市场建立20多年来,一直被政府作为支持企业融资的一个工具来使用,IPO即使在前几年全球市场一片低迷的背景下,仍然能够连续多年创造“世界第一”的成绩。这种竭泽而渔的疯狂圈钱只是让一小部分企业得利,却使股市的投资功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多年持续的暴跌使投资者损失惨重。

政府对融资功能的过度利用,使A股市场表现出一种虚假繁荣,但投资功能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可惜,政府对股市投资功能的认识是模糊的,管理部门只认可投资者从上市公司中领取分红回报,对于投资者在股市交易市场上的赢利,则认为是一种投机,采取了种种手段加以限制。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新股发行中,管理部门对于一些发行公司超越实际资金需求胡乱定价拔高发行价的行为,认为是“市场化”而听之任之,但对于这些新股进入交易市场后的继续走高,这本来是一种真正的“市场化”的结果,却认为是“恶炒新股”而刻意打压,导致大量新股上市第一天就跌破发行价。

就A股市场建立20多年来的发展历史看,它的投资功能从来没有好好发挥过,至今已经完全衰竭,而它的融资功能,也在前两年经历了疯狂表演后走入末路。这种畸形的市场自然要遭遇市场规律的报复。这种报复首先是使A股市场的投资功能丧失殆尽,现在面对的便是融资功能的丧失。当股市的这两个功能都丧失殆尽以后,那么,股市的存在就变成多余的了。今天的A股市场,已经成为一架名副其实的“财富绞肉机”,它对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所起的作用,也已不再具有正面性。

重塑市场的投资功能,需要管理部门真诚地面对投资者,而不能再把他们当作只是为配合完成融资目标的工具。由一场“钱荒”风波引起的A股市场暴跌,表面上看是资金问题,其实是A股市场投资功能丧失的核心问题在发作。市场管理部门必须清楚地看到A股市场存在的危机,对其进行刮骨疗毒。

市场急需“封闭式治疗”

A股市场长期的重融资轻投资的机制,使股市应有的两个功能丧失殆尽。但是今天,监管部门对恢复IPO仍然表现得很迫切,如果A股市场的投资功能不能得到修复,这种在政府强力推进之下的IPO重启除了给一小部分人再创造一次暴富的机会外,注定行之不远。面对目前市场出现的困难,监管部门必须痛下决心,认认真真进行一场“封闭式治疗”。

所谓“封闭式治疗”,就是态度鲜明地彻底关上股市融资的大门,以IPO的暂时休整来换取与经济发展水平和投资者承受能力相适应的空间。同时,还应对已经上市的公司进行认真的核查,将其中一些“问题公司”下放到已经建立的三板市场。事实上,本轮IPO暂停时对800多家申报IPO的公司进行的财务自查和核查,就是一种“封闭式治疗”,通过这次自查和核查,有200多家公司撤回了申请,接近三分之一,这说明,申报公司中有不少是存在水分的,它们也许能够在发审委的审核中被拿下。可是,从以往对IPO的审核来看,其中有大量公司将轻松过关。

透过此例,反观以往IPO高潮阶段大量已上市的公司,其中是不是也有三分之一的公司是蒙混过关的?这是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尽管监管部门对已上市公司中一些造假严重的公司进行了行政处罚甚至将有关人员移送司法处理,但鉴于这些公司已经上市,在处理上还是手下留情的。对“问题公司”的迁就,实际上就是对投资者的不负责任。

“钱荒”风波引起A股市场暴跌,表面上看是资金问题,其实质是A股市场的深层次问题在发作。市场管理部门必须清楚地看到A股市场存在的危机,像国家对宏观经济实施的调整一样,对A股市场进行“封闭式治疗”,用三到五年时间彻底纠正20年来市场发展中积累下来的一系列问题,这是比呼吁政府出政策出资金来“救市”更有意义的一项重要工作。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