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吉林:生态经济驱动持续发展

zhuantibaodao 2013-07-09 20:55:11 本刊记者 邵干 辛宽/文 总第209期 放大 缩小

 

从提出生态城镇化,到大力推动生态经济的发展,吉林省委书记王儒林将吉林省的发展提升了到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

通过生态经济与文化、社会、民生的共融成长,吉林省正切实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通过发展技术领先、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吉林省正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的统一。

搭建长吉一体化生态走廊

俯瞰吉林版图,净月潭、莲花山、石头口门水库、北湖、卡伦湖、星星哨水库、松花江、饮马河、松花湖、龙潭山、北山、莲花山、大黑山……星罗棋布点缀于两个特大型城市区域内,正是吉林省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主轴之一,长吉一体化区域。

长吉一体化是吉林省城镇化进程的主战场,但吉林省委书记王儒林坚持生态城镇化的道路,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成为长吉一体化发展的准则。

长春市拥有森林城的美誉,净月潭有100平方公里的人工森林;吉林市一直以山水城市著称,松花江穿城而过;而在长春市和吉林市之间,东南是长白山脉,西北是大黑山脉,中间是伊舒地堑。

吉林省委书记王儒林提到,长吉一体化,将为吉林省城镇化进程书写具有特色的一笔,必须具有世界眼光,高标准地把长吉一体化规划好、建设好。其原因就在于“在全世界两大城市之间,能够拥有如此雄宏壮美的绿心,并不多见。”

长吉一体,生态先行,长吉两市GDP占据全省60%以上,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基础雄厚的生态产业相结合,体现着最具吉林特色的生态城镇化发展建设。

长春市、吉林市已经在多方面逐渐形成一体融合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在生态方面的衔接和扩展,长吉一体化追求“生态、人文、绿色”,两大生态城整合成生态圈,保护水源、增设绿地、建设园林,建设宜居城市,打造美好乡村,实现山、水、城、林、人和谐共生,建设吉林省生态文明的走廊。

按照这个原则,长春市加快打造1000平方公里规模的城市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让城市走进森林,真正把长春打造成天蓝、地绿、水净、城美的绿色宜居森林城。吉林市将向低碳样板城市建设迈出大步,总投资824亿元的300个节能减排项目预计2014年将全部投用,着力推进产业低碳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交通清洁化、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

提升生态文明的“绿色”效益

吉林省提出建设生态吉林,也就是要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既不要贫穷落后的青山绿水,也不要乌烟瘴气的殷实富裕。而是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过程中,让前景无限的市场空间和规模庞大的生态产业来提升吉林生态文明的绿色“效益”。

围绕生态吉林建设目标,吉林省在生态环境方面将实行环境保护规划项目、重点流域污染防治项目、污染减排项目、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五位一体”的项目推进模式。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重点流域水质达到规划目标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新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44.2%,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12.34%,建设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生态经济发展、生态文明水平提升的生态吉林。

大力推进减排工程建设,全省火电行业单机容量在30万千瓦及以上的机组脱硝设施全部开工建设;生产规模在2000吨/日以上的水泥生产线低氮燃烧设施改造工作全部完成;10万千瓦以上机组脱硫设施全部开工建设;钢铁行业烧结机脱硫工程全部建成;加快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切实提高污水收集率。

深化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加快实施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到2013年底完成60%的规划项目;加强图们江、鸭绿江流域污染防治,到2013年底完成35%的规划项目。加快实施长春市伊通河环境综合整治计划,积极推动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力争伊通河、条子河重要支流水环境质量全面达标。

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统筹城乡环境保护,让环境保护成果惠及广大农村。加快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设,完成已建成示范项目的验收工作,指导建成示范项目建立长期运营机制。完成第三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的建设和验收工作,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1200个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动建立大生态理念,加快主体功能区划,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资源,推进具有吉林特色的产业发展。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实施东部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工程、中部黑土地保护治理工程、西部绿色生态屏障工程,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加快建立和实行重要湿地生态补偿和生态补水机制。完成380个省级生态乡镇、3000个市(州)级以上的生态村创建任务。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保障生物安全。注重由数量向质量转变,提升自然保护区管护水平。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