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甘肃吹响建设文化大省的嘹亮号角

fengyanfengyu 2013-06-24 21:56:05 本刊记者 贺琼 /文、图 总第208期 放大 缩小

6月3日至10日,由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主席、《大公报》董事长兼社长姜在忠率领的港澳媒体陇原行代表团,对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规划中的“三区”之一——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进行了深度的采访和考察。本刊记者参加了此次采访活动,一路走来,亲身领略了陇东南地区多姿多彩、美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深刻地体会到甘肃内涵丰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真切地感受到甘肃人民热情好客、纯朴自然的民风民情。不到甘肃,体会不到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提出“华夏文明八千年”响亮口号的正是文化资源极其丰富的甘肃省。今年初,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甘肃这沉睡了几个世纪的文化大省被唤醒了,全省上下吹响了建设文化大省的嘹亮号角。

省委书记王三运:

政策叠加优势,助推甘肃腾飞

走马甘肃,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官员对文化的热爱,对文化的自信和自觉,对甘肃这块土地的情有独钟,对甘肃优势与劣势的如数家珍。尤其是说到甘肃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他们都会滔滔不绝,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6月4日上午,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省委副书记欧阳坚,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在兰州会见了代表团一行。王三运首先对港澳媒体来甘考察采访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谈到,甘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甘肃发展,除了支持西部加快发展的一些普惠政策外,还为甘肃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特殊扶持政策,先后批复了兰州新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并有望批复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这些都为甘肃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注入了强大动力,创造了良好条件。政策的叠加优势,必将助推甘肃的腾飞,为2020年甘肃与全国同步进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省委副书记欧阳坚特别强调,甘肃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承载着中华文明厚重的历史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开发利用好这些绚丽文化,不仅是甘肃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是一项国家层面的重大举措,是对中华文化和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甘肃虽然经济发展相对靠后,但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厚重,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得天独厚。甘肃全省上下正立足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探索一条经济欠发达但文化资源富集地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白银:

资源枯竭城市的成功转型

港澳媒体代表团在姜在忠团长的带领下,考察了白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康视达企业,考察了曾是共和国有色金属长子的白银公司。白银市委副书记、市长汪海洲,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高鹰等领导会见了代表团一行。汪海洲市长介绍说,白银市因矿得名,因企设市,是中国目前唯一以金属命名的城市。白银是距离兰州最近的城市,是兰白核心经济区重点城市之一,是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和新兴科技创新城市,也是资源枯竭转型城市。红色旅游方面,白银是中国革命的红色圣地,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这是中国革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代表团成员游览了中华自然奇观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来自港澳地区的记者大多是第一次见到规模如此宏大的古石林群,气势雄伟,形态各异,鬼斧神工,犹如雕塑大师的梦幻杰作。电影《神话》、电视剧《天下粮仓》、《大敦煌》等40多部影视作品在此拍摄。走进黄河石林峡谷,就像穿越到远古时期,峡谷内来回穿梭的驴车、马车慢慢悠悠地载着游客,更是平添了几分历史的沧桑感,人在画中游,穿越古今。

兰州新区:

一座现代化的新兴城市

在兰州中川机场附近,平地冒出一座有“陇上江南”美称的新城,这里空间开阔,地势平坦,规划面积806平方公里,这就是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如今的兰州新区,道路宽敞,繁花似锦,湖水悠悠,宜居、宜商、宜游,现有总人口10万人。甘肃省及兰州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兰州新区的开发建设,举全省、全市之力支持新区发展,计划通过5-10年的努力,把兰州新区打造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的集聚区,国家经济转型和承接东中部装备制造业转移的先导区,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扩展区,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目前已经有包括中石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吉利汽车、三一重工在内的多家国内外大型企业落户新区。凤凰卫视的摄影记者倪红飞去年曾到兰州新区拍过片子,此次前来令他大吃一惊,这里的变化太快了,行政大楼已经启用,一些工厂已经开工,兰州新区舟曲中学的学生们正在操场跳藏族的锅庄舞,现代化的跑道和操场,一流的教学设施,来自甘南地区的学生们在这里幸福快乐地学习与成长。据兰州新区党工委委员、兰州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郭智强介绍,兰州新区将发展成为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成为西部地区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聚集、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nextpage$

天水:

羲皇故里 八千多年的文明史

6月5日,港澳媒体代表团风尘仆仆赶到天水,天水市委书记马世忠,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彭鸿嘉会见了11家港澳媒体的负责人和记者。马世忠书记自豪地说,天水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和2700年的建城史,是“三皇之首”伏羲氏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伏羲文化在全国具有唯一性、独特性,是天水文化最亮丽的名片。6月22日正是全球华人公祭伏羲大典的盛大节日,届时,海内外华夏子孙、国外友人纷纷来到天水朝圣祭祖,旅游观光。今年举办的主题是“同根同祖,中华共祭”,公祭伏羲是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凝聚,天水正借机打造“全球华人祭祖圣地”,给天水推进伏羲文化的雄心注入新鲜血液与强劲动力。

代表团一行来到位于天水市的伏羲庙,这是全国最大最早的伏羲庙,庄严雄伟,巍峨壮观,游客在欣赏雕梁画栋的古建筑群的同时,还能深刻领悟到八卦文化的精髓。

天水的麦积山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就在天水市麦积区境内。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来到麦积山石窟,欣赏古人留下的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瑰宝。走进石窟,除了赞叹就是震憾,千年前泥塑的佛像、菩萨像,依然泥质如新,坚如烧陶,每个造型都是那样生动优美,技艺精湛,远看千佛一面,近看千佛千面,形态各异,惟妙惟肖。麦积山石窟现仍保存窟翕194个,泥塑、石刻造像7800多尊,壁画千余平方米,充分体现了上集六朝精华,下启唐宋新风的民族艺术魅力。

平凉:

道源圣地 养生福地

6月7日,港澳媒体代表团在平凉市广成大酒店会议室与平凉市委书记陈伟,市政府副市长李生发,平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奉真等领导进行了座谈。

陈伟是一位质朴干练的女书记,她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介绍了平凉的人文历史,使远道而来的媒体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平凉的独特魅力。陈伟还从平凉丰富的资源谈到平凉发展煤电、草畜、果菜、旅游四大产业的优势和举措,从一中心两园区的城市布局谈到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和农村危房改造谈到平凉建设小康平凉、和谐平凉、文明平凉、生态平凉的奋斗目标。她的脱稿介绍给我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李生发副市长向我们介绍了平凉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有关情况,重点推介了平凉市养生文化的源流及养生名片的打造情况。他说,平凉的目标是打造“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养生第一地”,打造理念养生、美食养生、运动养生、国医养生、温泉养生、避暑养生六张养生名片,让游客在平凉体验了这些养生项目后,亚健康状态能得到明显改善。

平凉大打“养生”牌,除了这里是全国知名的文化胜地、生态宝地、避暑新地之外,还源于平凉的崆峒山是道源圣地,道家养生文化源远流长;还源于皇甫谧的针灸术,针灸鼻祖皇甫谧的故里就在平凉的灵台县。道家名山崆峒山,因轩辕黄帝问道于道家仙人广成子而得名,崆峒山雄秀神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让人们在登山锻炼、眺望的同时,无形中进行一场道源寻根之旅,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如沐仙气。

庆阳:

红色耀中华 香包甲天下

6月8日,代表团一行来到有着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庆阳市,省长助理、庆阳市委书记夏红民,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黄正军等庆阳市委、市政府领导在庆阳宾馆会见了代表团一行。

夏红民书记在介绍庆阳时,用了简明扼要的四个字来概括,即“红、黑、绿、黄”。“红”即光荣的革命历史。1934年11月,刘志丹、习仲勋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庆阳境内华池县南梁创建了西北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南梁政府。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是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绣金匾》、《军民大生产》等红色歌曲,就是植根于庆阳民歌沃土的经典之作。“黑”即丰富的矿产资源。境内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富集,具备建设千万吨级大油田、亿吨级大煤田的资源条件。“绿”即丰富的绿色农产品和生态旅游资源。庆阳是全国最大的杏制品加工基地和白瓜子加工出口基地,全国品质最优、面积最大的黄花菜生产基地。“黄”即以岐黄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为代表的黄土地域文化。庆阳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宝地,出土于庆阳境内的“环江翼龙”、“黄河古象”化石和华夏第一块旧石器,标志着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黄河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周先祖不窋在庆阳“教民稼穑”,开启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先河,并且创造了最早的“礼仪”雏形;中医鼻祖岐伯曾在这里与黄帝论医,成就了《黄帝内经》,庆阳被称为“岐黄故里”,是祖国中医药学的源头;香包、陇绣、民间剪纸、道情皮影和陇东民歌被称为庆阳“五绝”。

6月9日,庆阳西峰区为喜迎端午节举办了盛大的香包民俗文化节,这是第十一届香包民俗文化节,在体育馆广场举办了隆重的开幕仪式、陇东民歌演唱赛和“和谐西峰大舞台”优秀文艺节目展演,为香包节营造了热烈祥和的氛围。到处是喜气洋洋、精美绝轮的香包,如今,人们一提到香包,就会想到庆阳,一提到庆阳,就会想到香包,香包已成为代表庆阳的闪亮名片。我们去参观了几家以香包刺绣为主的民俗文化产品生产基地,据悉,在庆阳,从事香包刺绣的从业人员多达20万人,产值达6.3亿元,产品畅销国内28个省、市,远销美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等几十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深受人们的喜爱。如今,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项朝阳产业,支柱产业,成为转移富余劳动力,增加群众收入和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

短暂又匆忙的在甘肃的日子,“绚丽甘肃•港澳媒体陇原行”代表团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当地政府的热情欢迎和盛情款待,一路走来一路学习,成员们深感不虚此行,亲身感受到甘肃悠久厚重、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人文资源,也感受到甘肃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强烈愿望和奋起直追的实际行动。我们坚信,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在建设文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甘肃一定能够书写文化崛起新篇章,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甘肃文化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目标指日可待。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