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甘肃正面临天大的机遇

fengyanfengyu 2013-06-15 22:32:08 本刊记者 贺琼/文 总第207期 放大 缩小

6月3日至10日,大公报、香港商报、紫荆杂志、瞭望中国杂志、凤凰卫视、澳亚卫视、澳门日报等九家港澳媒体组成的“港澳媒体陇原行”代表团对陇东南地区进行了深度的采访和考察,代表团以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主席、大公报董事长兼社长姜在忠为团长。6月4日上午,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省委副书记欧阳坚,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等甘肃省委、省政府领导在兰州会见了港澳媒体代表团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王三运书记首先介绍了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并希望港澳媒体充分利用自身的特殊作用,向世界推介甘肃,宣传甘肃,让港澳台同胞以及世界华人华侨更多地了解甘肃,支持甘肃的发展。接下来,欧阳坚副书记、连辑部长介绍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情况,连辑部长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三大独特优势,千载难逢

王三运书记面对港澳媒体记者侃侃而谈,对甘肃省的情况如数家珍,对甘肃的发展前景信心十足。他首先谈到甘肃正面临的“三大独特优势,即:政策叠加优势、资源富集优势以及后发跨越优势。

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甘肃作为欠发达地区,正处于奋力转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中央对甘肃的支持和关心力度越来越大,最突出的就是这些年围绕西部大开发这个战略,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对甘肃采取了很多比较特殊的政策。如为甘肃量身定做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兰州新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的打造,必将为甘肃省转型跨越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王三运进一步诠释道,甘肃不仅拥有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实施以及国家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机遇,还享有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国务院为甘肃省量身定做的扶持政策。兰州新区是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也获得了国务院正式批复,这是又一个进入到国家层面的战略平台。在生态建设方面,甘肃省还是国家的生态安全屏障。甘肃省正享受着各种政策的叠加优势。

资源方面,甘肃省资料富集,甘肃省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境内文化古迹星罗棋布,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红色文化地位特殊。石窟文化、丝路文化 、始祖文化、长城文化、农耕文化和黄河文化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甘肃是中国的“有色金属之乡”,是唯一拥有各种自然景观的省份,这些资源不仅综合性强,而且产业链条长。甘肃能源资源富集,历史文化厚重,通道优势明显,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后发跨越的优势是,欠发达的省情、叠加的机遇和思富求变的强烈愿望。这些后发优势,不仅可以避开发展弯路,而且为我们跨越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王三运如是说。

面临天大的机遇,甘肃正在打造“三个平台”:以兰州新区为重点的经济平台、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重点的文化平台,和以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为重点的生态平台。王三运说:“一个省里有这么几个由国家层面来推动的平台,产生的作用不容低估。”

大力实施“3341”项目工程

王三运谈到,近年来,甘肃省抢抓政策叠加和产业转移的难得机遇,大力实施“3341”项目工程,主攻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富民多元产业、区域首位产业,着力把资源优势、后发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全省经济发展进入了高位增长的快车道。王三运介绍说:“我们要在发展中转型,发展中跨越,好中求快,迎头赶上。虽然甘肃相对比较落后,但是在2012年实现了‘12456’。即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位居全国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国第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位居第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国第五,生产总值增速居全国第六位。呈现出后发赶超、转型跨越的良好势头。我们将牢牢盯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牢牢抓住转型跨越、富民兴陇的关键问题,进一步在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上集中发力,在加快建设兰州新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等重大国家级战略平台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让陇原人民早日过上更加富裕的幸福生活。”

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建设文化大省

甘肃省委副书记欧阳坚,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着重谈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相关情况。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战略定位是:以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平台,把甘肃建设成为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产业带动经济转型发展、推动现代文化创新的文化大省。按照规划,甘肃省已全面启动各项工作,有序展开重点项目和基础建设,到2015年,重点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以上;到2020年,大多数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展示,形成较为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甘肃省正以这一平台助推加快文化大省建设。围绕东西横贯境内16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文化带,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和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传承等13项工作,简称为“1313工程”,力争把甘肃省建设成为华夏文明保护传承示范区、文化惠民示范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基地和中国西部文化创新发展新高地。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