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人民要过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

tebiebaodao 2013-06-15 22:20:02 铁永功/文 总第207期 放大 缩小

“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今年3月17日,在履新后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总理承诺,要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

这是一个服务型政府的掌舵者对政治伦理的宣示,某种程度上也是现实的要求。今年以来的财政收入数据,可以很好说明这一点。

 

“紧日子”可能真要来了

财政部4月15日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仅增长6.9%,其中中央财政收入下降0.2%,3月份中央财政收入更是下降5.2%。与之前财政收入动辄30%以上的高增速相比,这种变化可谓天壤之别。

上述统计数据表明,受经济增长趋缓和一系列结构性减税举措影响,中国财政收入正告别高增长时代。另外,由于中央财政支出七成转移给地方,中央政府“钱袋子”紧了,不仅中央支出受影响,也会影响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这再次警示,当前已经到了各级政府必须削减开支、过“紧日子”的关键时刻。

尽管一季度中央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并非近年来首次,但在近期财政收入增速明显放缓背景下,其带来的警示信号不容忽视。

“中央财政收入负增长是一种趋势性现象。”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对记者说,受经济增速趋缓以及结构性减税举措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增长困难将成为一种趋势,以往动辄百分之二三十的高增长很难再现。

财政部指出,3月份中央财政收入下降,主要是工作日同比少2天以及进口环节税收等减少。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2968亿元,同比下降28.7%;关税566亿元,同比下降27.5%。

白景明说,进口环节税收是中央财政的固定收入。受去年初清缴2011年末部分收入入库较多、基数较高,以及一般贸易进口增幅低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进口环节税收大幅下降,对中央财政收入影响较大。

此外,专家指出,GDP增速放缓对中央财政影响也很大。与GDP挂钩最密切的是增值税,工业增加值增长放缓等因素会直接影响中央财政收入。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央增值税仅增长0.4%。

在上述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已经指出,未来财政再保持高速增长的收入态势不大可能了,但是民生支出是刚性的,不能减,只能增,那就需要削减政府的开支。

仅从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数据上看,中国已经很“富”了。尤其是政府掌握的财政资金,每年都在以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增长。但是,具体到一些事情上,又显得钱不够花,处处喊“钱紧”。

比如,校车事故频发,很多学生或者步行十几公里上学,或者只能挤在有安全隐患的非法改装校车上,因此国家下决心要解决校车安全问题。但配符合标准的校车首先遇到的就是资金难题,教育部曾回复人大代表关于配校车的议案称,配校车总计花费需要4500亿元,开支太大,目前无法实现。

需要钱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给学生提供免费营养餐,因为投入跟不上而缺斤短两,以次充好,很多孩子仍无法吃上热饭菜;让城乡大病患者不再只靠“自助求生”,需要提高城镇医保和新农合保障标准,建立大病医保制度,但因为缺钱,这个制度迟迟无法建立和完善……

从谁的“口袋”里省钱?

现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国家“钱袋子”紧了,这些必须要花的钱怎么办?政府该如何适应随之而来的财政运行紧环境?

“越是财政收入增速放慢,政府就越要过紧日子。”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指出,以往财政高速增长时代,官员形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现在从前财政宽松的日子没了,而经济转型和民生支出都是刚性的,不能减,只能增,因此只能从自己身上开始“动刀”。

新一届中央政府履职以来,推出的“八项规定”,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活动,出台针对国家机关和国企的一系列禁令,除了执政党反腐和密切联系群众的需要,也起到了节省政府开支和降低行政成本的作用。

李克强在履新时提出的“约法三章”,更是将这一要求具体化。一是在本届政府任期内,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这为各级政府约束“三公经费”和降低行政成本提出了更高要求。

正是为落实“本届政府任期内,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的承诺,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紧急通知,对各地、各部门修建政府性楼堂馆所情况开展清理检查。

近期,一些地方政府性楼堂馆所规模宏大、装修豪华,成了当地“最美风景”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并引发社会关注。从网友“晒”出的图片和曝光的资金数额看,一些地方政府大楼之豪华、投入之巨大令人咋舌。一位领导人在看了媒体反映的一些地方的情况后,愤怒地追问,在这样的大楼里办公,就不怕群众戳脊梁骨吗?

地方为什么热衷盖大楼?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政绩观念。地方主政领导的政绩,应当体现在广大民生工程上,绝非豪华楼堂馆所上。二是官场陋习。中央三令五申不准修建豪华楼堂馆所,可是修建豪华楼堂馆所的地方却不止一个,大家还相互攀比,看谁修得高,装修得好。三是经济利益在作祟。部分官员可以从工程招标中寻租受贿。

有专家建议,要遏制修建豪华办公楼的奢靡风,首先要“勒紧公共财政钱袋子”,从根本上减少财政预算支出,当地方政府感到“手紧”,就自然要过紧日子。其次,要将权力关进笼子,建立财政资金的硬约束机制,资金流向透明公开。再次,细化惩则,加大纪检监察部门对违规者的问责力度,让盖楼成为“谨慎的危险决策”。

“紧日子”该怎么过?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要让大手大脚铺张惯了的各级政府,学会过“紧日子”,并不容易。

近期,从中央到地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取得了一定成效。豪华餐馆生意冷淡,豪华进口车少人问津,个别奢侈品牌退出中国市场,这都是一些积极的迹象。但一些地方很快找到了应对之策,公款吃喝躲进了私人会所甚至农家院,名烟好酒换个包装装进矿泉水瓶,消极对抗“八项规定”的花样不断翻新。一些人也借机鼓吹,发出了厉行节约可能“影响发展”和“抑制消费”等危言耸听的警示。

正如中央领导人的判断,“八项规定”出台数月,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连“戒奢”都还没有达到,更别说艰苦奋斗,建设简朴政府。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如果抓不好抓不实,不能持之以恒,结果等于“不抓”。在国家“钱袋子”收紧的情况下,尤其要将“八项规定”的要求长期贯彻落实下去,并想办法管住还不习惯受约束的权力,拿出“割肉”的勇气降低行政成本,从源头上制止政府乱花钱行为。那些吃喝招待费动辄上亿、豪华办公楼堪比白宫的政府部门,哪有一点要过“紧日子”的样子。在这些方面,公共财政开支还有很大的压缩空间。

政府学会过“紧日子”,还有一个“省下的钱怎么花”的问题。对各级政府来说,要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守住民生底线,要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当前急需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钱花得科学有效。不能因为财政收入减少,而减少对公共服务、民生项目的投入。该花的钱要花,该办的事要办,不能因为政府开支的缩减,而降低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

从根本上讲,要加快约束政府花钱的制度建设。要抓住契机完善财政绩效管理制度,并对官员乱花钱行为引入司法惩戒机制,确保各项监管制度执行到位。还要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公共财政“账本”,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审计和社会公众对预算的监督作用,确保政府每一分钱都花得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在一些关键领域,还要依靠继续推进改革来推动过“紧日子”。比如,正在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取消和下放一大批审批项目,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也可以大幅减少行政开支和人员成本。加快社会建设和社会领域改革,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把原先由政府承担的只能,交给市场和社会,可以做到“惠而不费”,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不养人。

再比如,积极推进公车改革,不少地方探索出了不少新办法。比如公车一律挂公务标志,防止公车私用;工作日公务车按号限行,既节约公务支出,又减少污染物排放。目前,还没有听说哪个地方因为车改、限行等使得公务员变懒了,该办的事不办了。这样的改革只要有依据、有效果,就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