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别让反公款吃喝规定走了过场

tebiebaodao 2013-05-17 22:24:17 胡敏/文 总第204期 放大 缩小

新一届中央委员会推出“八项规定”以后,严刹公款吃喝风便成为考量执政党作风转变和威信塑造的一面镜子。应该说,规定立竿见影,成效显著。

据媒体报道,其执行以来,许多地方的高档酒店生意清淡了,昔日店内觥筹交错、店外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终于消停一时了。甚至不少地方统计,一季度高档餐饮业经营收入大幅下滑,某些餐饮业上市公司更是业绩不振。

但近来,一些媒体又跟踪报道,某些地方的公款吃喝却又玩起了“躲猫猫”游戏:记者发现,一些私密性较强但消费档次比高档饭店还高的会所生意甚是兴隆,其间不乏公职人员来往穿梭,千元菜品常见,“变相”发票可开,歌舞升平照旧……国人绕道明规定、善用潜规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脑筋急转弯”再次显出如此般的“硬功夫”来。

于是,大家不无担心,反公款吃喝乃至相关的清明规定,会否“高压”一时就走了过场,好政策终不能善始善终。

国人好吃喝,其实由来已久。中国人本讲究聚席文化,家人和朋友间在觥筹交错、大食剁硕之余可以交流感情、增进友谊,也还繁荣了饮食文化,本不为过。但社会上如果到处弥散吃喝之风,酒店餐桌上竭尽铺张之能事,这不仅与中华优秀的节俭民风相背,若这些吃喝的“银子”还占了公家的便宜,揩了公家的油水,入局者更是“喝坏了党风也喝坏了胃”,这就于家于国极为不利。此风当刹!

据了解,中央八项规定颁布执行后,颇受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欢迎。许多领导干部以前疲于餐桌应酬,每天难得吃一顿安稳饭,现在终于也能下班回家,与家人吃个消停饭了。

但为何规定执行不久,好风气尚未热乎起来,“变相豪请”又有抬头,公款消费花样翻新了呢?用经济人的眼光看,就是它还有需求、有市场、有交易。

怎么讲?

首先我们看公款吃请的一般都是什么人:被请者大抵都是手中握有一定权力的官员或者公务员,他们往往是贵重客、座上宾,请者一般是下级、企业经营者和中介者,正是“往来均权贵,桌上无白吃”。撇开感情交流不论,一顿饭局,要连接的是其背后的某种交易。我们经常看到的,比如,下级跑官,企业要项目、要批件、要公章,等等,这都是实实在在的需求。一顿饭局,往往就成了一场难以公开透明的“灰色权利”交换的引线。

其次是谁来买单。当然是请客者。要说自费不可能。媒体报道,就是国家主席一月收入也就过万。一顿饭动辄几千上万,谁能吃得消。下级的、地方的部门到上级部门或到中央来办事的,一般都有各种名目的接待费、会议费、项目费、课题费、公关费,等等,可以是财政列支的,抑或可以列入种种预算外费用的,这自然属于公款。当然眼下财政收紧、纪律严明,谁会去“碰红线”呢?现在的饭局买单者,往往都是有企业经营者或是老板们买单的,这当不属于“公款”吧?不过细究起来,商人们是最讲求投资回报的,哪有“免费的午餐”。花一顿饭的支出,日后是要有更大回报的,如果交易做成,那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可以说是“公款”的另一种转移支付。

其实,问题的根本到不在一顿饭局上,不在用什么名义去卖单上。

如果我们的干部晋升制度真正落实了量才使用、以绩考核,社会完全能任人唯贤,公开透明选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每个有抱负的人都能为人民服务,都能发挥潜能、活出人生的事业精彩;如果我们的各种项目审批、资格认证、投资机会等,能公开遴选,按照市场规则进行透明交易,按照实际能力进行资源配置;如果政府的公权力不可以私下寻租,在阳光下执行……这样的饭局不仅会大大减少,吃饭也就变得更加纯粹了。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就任总理后的首场记者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坚决遏止住当下社会的“潜规则”代替“明规则”。中央领导人看的十分明晰。今天的中国社会陷入了一个“关系社会”,无穷无尽的“关系网”缠绕着在大众的身边,干什么都要找关系,干什么都要有关系:小孩入学升学要找关系、看病要找关系,干部晋升提拔要找关系,地方找项目要找关系……甚至可以说,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没有关系都是寸步难行,扯不清理还乱。中国经济增长虽然很快,但无处不在的“关系公关”,让人们活得太辛苦、活得没有尊严,活得太不简单了。

解决关系社会的顽症,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严明法治,严明纪律,拥有公权力者必须带头垂范,严格自律。一个健全的社会,必须让它回归社会的公正公平,切实让公权力在法治的阳光下履行,让权力真正关到法律的铁笼中,让权力受到权力的监督,让市场发挥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让社会经济主体的理性做出合乎市场竞争规则的选择,让每个人凭借劳动和勤奋活出社会的尊严。

就此,回过头来说,治理“舌尖上的铺张”、“餐桌上的腐败”也不过是“探囊取物”般小事易事。管住权力,峻法重典,何来一项反公款吃喝规定就能反复呢?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学者)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