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博鳌论坛专家讨论:用改革释放新的制度红利

shehuiguangjiao 2013-04-22 18:32:08 总第202期 放大 缩小

 

关键在于高效使用资源

樊纲 (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推动中国改革,迫切需要打破垄断,包括国有企业的垄断,形成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鼓励新思想不断涌现,使经济不断发展,其关键是如何高效使用资源。这就要求我们未来能够改进我们的效率,包括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以及如何进一步防治污染。中国有很强的发展潜力,经济年增长速度可能在二十年、三十年内继续保持8%,即使是7%,也仍是高增长率。中国还有35%的人口在从事农业,我们需要另一个二十年、三十年,每年创造一千万的就业机会,把他们转移出来安置在其他部门。经济增长的质量、幸福感都很重要,但量化同样重要,因为中国人口众多。

林毅夫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改革需要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工业革新和结构的转化,中国在逐渐失去过去的人口红利,但我们还有更多的资源,现在我们的人均收入达到6000美元,而在1978年时还不到人均200美元,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在过去三十年消费增长是非常快的,但如果中国实现消费拉动型的增长,也要警惕出现像美国那样的信用危机。

改革需要加强民众参与

林毅夫:系统地观察中国改革进程,我们往往能发现,国家决策层制定的政策目标要真正实现,必须要有基层的参与和配合。政府在决策的过程中听到公民的声音,这是政府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经成为现实,因为我们有网络、微博、短信以及一些社会调查的网站,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来了解人民的愿望和希望,从而改善自己的决策,以一种渐进的方式向前推进中国发展和变革。

巴尔舍夫斯基(Charlene Barshefsky,美国前贸易代表):要想实现经济领域的变革,一般需要完成两件事。一是确定经济发展目标,并制订一系列的计划;二是政治能力,使既定目标和计划得到良好执行。然而,改革必然会带来一部分人利益或权利的丧失,所以要想在中国社会目前达成一致,变得越来越困难。

应鼓励国企的竞争对手

林毅夫:最重要的是在市场中实现公平的竞争,不论是国企还是私企都需要有相似的竞争环境,它们都需要获得信贷和其他方面的资源。如果通过不断改革将国企的特权去除的话,无论什么企业都能够实现公平的发展。在中国的经济转型刚开始时,国企得到了很多政府补贴,现在中国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中国国企在国内市场中和国际市场中都非常具有竞争力,所以没有理由再给它们补贴。我们现在需要进行改革,同时还要发展更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去满足农民的需求。

樊纲:现在很多的改革都要求政府削减自己的权力,要国企放弃自己的垄断地位,但他们是决策者和规章制度的制定者,改革就是要改自己,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中国需要有一个远景目标,促进创新、竞争和新的思想。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使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要能够帮助私企、小企业。我们不是要直接改革国企,而是要鼓励国企的竞争对手。

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伦敦经济学院高级客座研究员):我认为国企将继续在中国发挥重要作用。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进行了一次非常好的国企改革,现在好像国企的发展遇到一些问题,但总体上来说仍然非常成功。西方一些人现在认为公有企业可能会像官僚机构一样缺乏创新精神,但是中国国企的情况和欧洲国家的这些公有企业并不一样,它们并不符合西方国家的标准,但完全符合中国的盈利标准。处在这样一个中间点,中国政府显然需要进一步促进国企创新。

(《环球时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