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俄关系的“顶层”与“底层”

liaowangzhisheng 2013-04-15 18:03:56 总第201期 放大 缩小

 

今日的世界早已不再是半个世纪前的美苏争霸格局,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今日的中俄关系,也不可能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中苏同盟的翻版或对于一个新当选的国家领导人来说,首次出访选择去哪个国家通常具有十分重要的象征意义。因此,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的时事观察家们都认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自己首访的目的地定在俄罗斯,是要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发出某些信息。

但这么下结论可能忽略了另一个事实:3月中旬,刚刚上任的习近平主席会见的第一位重要的外国政要,恰恰是同样履新不久的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Jacob Lew)。他是作为奥巴马总统的特使,专程前来北京恢复双方中断了好几个月的高层接触的——并非中美关系出现了以往常见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是因为这段时间两国都面临最高领导人的选举和政府的新旧交接。此外,习近平参加完在南非德班举行的一年一度的“金砖国家峰会”回到北京以后,所要接见的第一批外国访客中,应该就有另一个地位更重要的美国官员——新任国务卿约翰•克里(John Kerry)。

我们看到,在访俄的3天里,习主席马不停蹄地会见了俄罗斯总统普京、总理梅德韦杰夫、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国家杜马主席纳雷什金和国防部长绍伊古等俄罗斯政坛主要人物,他吊唁无名烈士墓、在学院演讲……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习近平还受邀访问俄罗斯国防部,成为首位参观俄军最高指挥部的外国领导人。在冷战年代,那里曾经是国际共产主义阵营的武装司令部。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中俄两国都有十分的必要搞好双边关系。同时,鉴于两个国家的巨大体量和实力——中国和俄罗斯分别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和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是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俄罗斯是曾经的两极世界中的一极……中俄关系又注定要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少数几个双边关系之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邻国,中俄拥有漫长的边境线;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能源和原材料出口国,中国则是“世界工厂”,也是俄罗斯能源和原材料的最大进口国,多年来一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俄罗斯迫切需要中国的投资和消费品,而中国也渴望得到俄罗斯在许多领域的尖端技术……普京总统希望“在我们的经济起航中能借助中国的东风”,如果中国能够在习近平主席任内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那么俄罗斯的这个愿望将会更加强烈。

例如,经过长达10年多的谈判,中俄天然气领域的合作能否取得突破?是这次习近平访俄行程中海内外媒体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一旦协议正式签署,中国将取代德国成为俄罗斯天然气的第一大进口国。而在习主席抵达莫斯科之前,有报道说全球最大铝生产商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的母公司En+ Group已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签署20亿美元的贷款协议,这笔贷款将用于开发俄罗斯的煤炭资源,最终目标是向中国供应煤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和进口国,中国目前的需求占全球煤炭总消费量的一半。

事实上,除了上述贸易、投资、信贷和本币合作之外,双方在武器贸易、军事、反恐等许多领域,还有着广阔而互补的合作需要。最为重要的是,两国都希望增加各自的影响力,推动当前国际金融秩序的变革,并在地缘政治领域抗衡“重返亚太”的美国。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是,中国同俄罗斯都与区域内的另一个大国——日本,存在尖锐的岛屿纷争。中日两国近年来因钓鱼岛问题日益剑拔弩张,而俄日之间的“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问题也从未停歇过。中俄虽然都声称双边合作不会针对第三国,但随着奥巴马总统似乎越来越倾向于满足安倍首相“加强日美同盟”的热切期待,中俄显然也会越走越近。许多敏感的读者应该已发现了一个微妙变化:最近一两年来,中国官方媒体悄无声息地用“南千岛群岛”这个名称代替了几十年来惯用的“北方四岛”。

一个有趣但容易为人忽略的事实是:中俄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与各自的实力,存在着一种反向的落差或者“时滞”:俄罗斯已不再是一个超级大国,但它在内心深处仍然渴望被视为一个超级大国,并在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反,中国是个新兴的超级大国,但却不太愿意也不太善于到自己周边以外的世界上去出头。这有可能越来越促成一种奇怪且不怎么保险的合作,即英雄迟暮的俄罗斯,借助中国所拥有的实力来大刀阔斧地展现自己的雄心壮志;而蒸蒸日上的中国,则躲在俄罗斯的庞大身躯后面小心翼翼地谋求自己的现实利益。在笔者看来,俄中两国在东亚的朝鲜问题和中东的叙利亚问题上所扮演的角色,便是这种独特的“准同盟关系”的微妙折射。

自俄罗斯进入“普京时代”以来,中俄两国当局不再存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抵牾,两国的领土争议与边界划定问题也已于新世纪初年全部解决,这使得双方的政治关系变得仿佛亲密无间。普京和梅德韦杰夫都曾多次说,中俄关系处于“几个世纪以来的最佳时期”。双方都希望将这种“最佳”政治关系,转换为各领域的具体合作与现实成功,处于相对弱势一方的俄罗斯可能在这方面尤为积极。

这种“几个世纪以来最佳”的政治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恐怕仍然仅停留于高级别的政府层面。在民间,由于许多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因素,中俄两国民间往来并不热络,这一现实大大制约了双边合作潜能的充分发挥。

就算海南三亚的沙滩上躺满了拖家带口的中年俄罗斯人(据说大多是前苏联的尖端技术工程师),就算眼下就连笔者生活的上海居民小区里都有了越来越多的年轻靓丽的俄罗斯租户(估计是时装模特),但若到中国的大街上去随机询问十个普通路人:俄罗斯和美国,哪个国家你更熟悉和喜欢?相信选择俄罗斯的人不会超过三个,尽管它是中国毗邻,而美国远隔万里重洋之外。

此外,中俄两国各自国内都面临着重大而迫切的政治、经济转型压力,现行的体制都很不稳定,未来存在着很大的制度不确定性,两国国内的法治化程度也都有着难以回避的重大缺陷……这在中俄两国全方位合作的前景上蒙上了一层阴影,更是从深层次上决定了“俄罗斯雄心”和“中国利益”结成的政治纽带很可能相当脆弱。

值得欣慰的是,今日的世界早已不再是半个世纪前的美苏争霸格局,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今日的中俄关系,也不可能是半个多世纪前的中苏同盟的翻版或升级更新版。只要坚决摈弃意识形态挂帅,凡事以现实利益为立足点,假以时日,两国就一定能够在越来越深广的合作中实现双赢。反过来说,也只有将现实利益放在第一位,这种合作才是可取的,至少对中国来说是这样。

就拿那份备受瞩目的天然气供应合同来说,中俄双方在习主席访俄期间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这份谅解备忘录仍未在价格问题上达成妥协,但双方都承诺在今年底前签署最终协议。目前看来,时间将站在有利于中国的这一边。因为来自中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诸国的供应选择正在快速增多;并且,以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的形势来看,国际油气价格进一步大幅度上涨的概率并不高。

除了双边机制,中俄两国眼下还共同拥有两个非常难得的多变合作平台,那就是以反恐军事合作为主的区域性的“上海合作组织”,和以经济合作为主的全球性的“金砖国家集团”。在这两个代表性更为广泛的开放平台上,中俄两国可以更好地为了推动各自心目中更合理的国际政治、军事和经济、金融秩序的实现而努力。笔者认为,相对于中俄双边合作,至少对于中国的利益而言,这两个多边平台应当得到更优先的重视。

级更新版。以现实利益为立足点,两国就一定能够在越来越深广的合作中实现双赢。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