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春风劲龙江

zhuantibaodao 2013-04-06 19:25:12 总第186期 放大 缩小

  本刊特邀记者 魏波 本刊记者 赵宝城/文

  七月盛夏,记者在黑龙江进行了近一个月的采访,行程三千里,涉足十市地和农垦、森工两大系统的几十家工矿农林企业及百余家庭,记者一路走来,深深被这里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百姓乐业的景象所激动,为龙江大地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而欢欣,为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经济强省、大美龙江”的巨大热情所鼓舞,更倾听到各地“调结构、转方式、强创新、科学发展”的铿锵足音。所见所闻,印证了一句过去不甚相信的评价:黑龙江正悄悄地由大变强。

  四年来,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内的数十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来自全国各地数以千计的考察者,都在这块土地上调研、思索:这个历史上曾因“大”(大工业、大农业、大油田、大煤矿、大森林、大草原)而盛,又因“大”而衰的省份,如今不动声色地由大转强了,经济发展一年跃上一个大台阶,究竟靠的是什么?

  答案是多种多样的。比如,黑龙江省的各级领导班子善于抓住机遇,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把中央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把发展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高起点、大强度推进发展;黑龙江的人民群众求真务实、富有吃苦耐劳、负重奋进、自加压力、团结拼搏的实干精神,等等。无疑,这些答案都是非常正确的。但是,记者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多个不同层次的座谈会上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这几年黑龙江能后发超越,应感谢我们的吉书记。是省委书记吉炳轩以高昂的激情、高度的智慧和高超的领导艺术,团结省级五大班子成员,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通过实施‘八大经济区’发展战略和‘十大工程’建设举措,使黑龙江走上了由大变强的富民强省新路。”

  大农业独创全国四个第一

  2008年4月7日,中央决定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吉炳轩同志任黑龙江省委书记。仅仅过了五天,吉炳轩就轻车简从,来到黑龙江的粮食主产区——绥化市,展开他上任之后的全面调研之旅。

  吉炳轩同志初来黑龙江省的时候,只有56岁。那时候,人们见来了个搞宣传的——都以为他不懂经济,担心他担负不了封疆大吏这个重任。但时过不久,人们发现情况不对了,首先是他身边和经济部门的同志们紧张起来。

  不开常委会或者也没有必须他出席的活动的时候,这位新来的省委书记总喜欢往下边跑,即使两会之间相隔只有一两天,他也要驱车下乡。

  他的精力充沛得惊人,他的腿脚勤快得像老农。攀山上的毛毛道,走庄稼地里的横垄沟,随行人员中的年轻人有的都跟不上他。

  到了一个地方,当地的干部还没有寒暄半句,他开口就进入正题:“……备耕怎么样……种子……化肥……农机具……专业户……合作社……结构调整……龙头企业带动……”他不爱听废话,自己也不讲废话。

  “吉书记经济是内行呢!”人们发现跟他在一起得聚精会神,一丝不苟,想马马虎虎“哄”他一下是比较困难的。

  “炳轩书记干工作像救火”。随着人们对他的认知深入,省里和下边的不少同志对他又都有这样的定义。

  那是一种紧迫感,是他几十年前当县委书记、市委书记、中央机关部长时早已炼就的工作作风。

  他又怎能不急呢?2008年国际市场粮价剧烈波动,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中央高层领导心中牵挂的头等大事!他耳边始终回响着温家宝总理“中国大粮仓,拜托黑龙江”的嘱托!他所急的是,要尽快谋划出一条使黑龙江这个农业大省建设成为农业强省的新路,为共和国打造一个稳固、优质、可靠的“大粮仓”。

  吉炳轩书记心里着急,但他思路异常缜密。凭着在河南、吉林两个农业大省丰富的工作阅历,他明白,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虽然先后从300亿斤到700亿斤跨跃了五个大台阶,但传统农业的比重仍然较大,黑龙江农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据此,吉炳轩上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后就先声夺人主持制定了一项庞大的粮食增产规划——到2012年,粮食总产超过1000亿斤,即黑龙江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建设规划,意在提高国家应对粮食安全的能力。

  在随后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上,吉炳轩向与会者分析说:

  “……一方面按照中央《实施粮食战略工程,加快建立粮食核心区》的战略决策和《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的部署,国家专门制定了支持黑龙江农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另一方面黑龙江发展现代大农业拥有其他省区不可比拟的优势。比如土地资源,我们拥有2亿亩土地,农民人均耕地近10亩,耕地面积和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首位;比如水利资源,全省平均水资源量800亿立方米,人均2160立方米,丰富的水资源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基础条件;比如生态资源,黑龙江林地面积2007万公顷、湿地556万公顷、草原433万公顷,这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天然生态屏障。还有科技优势、综合机械化优势,特别是管理体制优势。黑龙江拥有农垦、森工两大农林生产和经营管理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企业集团,能够有效组织社会化大生产。只要把这些优势利用好、发挥好,黑龙江完全有可能把农业大省建设成农业强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这时,会场像平静的水面突然风起云涌似的,暴风雨般的掌声卷过会议的大堂——人们用不寻常的掌声表达了对他和他对改变黑龙江农业面貌战略构想的支持。

  但是,一位为改革奔走呼号、苦心运筹的省委书记的路不是那么容易走的。还有人心存疑虑:“会不会又重蹈‘五荒’野蛮开垦的回头路?”

  “我们绝不走回头路。”吉炳轩斩钉截铁地说。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必须坚持: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作为首要前提,决不开垦或毁坏一亩草原、湿地和林地;把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作为重要支持,通过转方式、改品质、提单产、增总产;把优化品种结构作为根本举措,切实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把推进规模经营作为基本方向,加快土地流转、深化垦区与县乡共建,提高规模经营水平;把加快农业经营组织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建立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把建立多元融资机制作为重要保障,通过国家和省市县四级财政投入、市场融资及农民自筹等途径,为千亿斤粮食工程提供财力支撑。

  吉炳轩的讲话再一次被震耳欲聋的掌声打断。这掌声是对吉炳轩完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极富哲理性、充满战略思维论述的赞许和哲服。人们坚信在省委建设“千亿斤粮食工程”战略的指引下,黑龙江农业一定会由大变强。这使新来的省委书记增强了信心。他开始把他建设农业强省的构想付诸实施。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曾担任过乡党委书记和县委书记的吉炳轩深谙,农田水利建设是粮食丰收的最重要基础条件。2008年以来,借助国家新一轮的政策东风,吉炳轩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粮食稳产增产的关键措施,强力推进,从而推动黑龙江省水利事业进入跨跃式发展时期。全省累计投资458亿元,建设重点工程482项,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00万亩,农业大省实现了从传统水利到现代化水利的升华。

  伴随着一渠渠清水到田头,农田水利这一曾经影响黑龙江西部干旱地区粮食生产的最大难题已被解决。“从前的土渠弯又窄,淌水不方便,种田是靠天吃饭。”龙江县的农民娄清波说,“自从修了高标准的硬化水渠,现在是旱能灌、涝能排,低产田变高产田,收入也跟着涨。”

  农垦勤得利农场灌区是黑龙江东部建设的14个重点灌溉区之一,灌溉面积141万亩。在农场承包水稻的种粮大户赵长军告诉记者,“我包中水稻好几年了,前几年水稻亩产不到900斤,去年亩产一下增长了200多斤。增产的最重要原因是引江水灌溉。”过去,他们都是抽地下水灌溉水稻,水温低米质、产量都不尽如人意,抽井水成本还高。

  黑龙江省水利厅长陆兵告诉记者,目前黑龙江已完成了“两江一湖”(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灌区工程和尼尔基配套引嫩江水扩建工程等大型水利工程,“十二五”期间,还将完成20处大型灌区40余处中型灌溉区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灌溉区土壤墒情和雨情的测报,主要出水口和排水口的灌溉、排水流量的监测和计量实现自动化管理,人不用到现场,只要在灌区管理单位的控制室内点击鼠标,闸门就会自动升降,就能调控干、支、斗渠的水量,从而精准地控制每一地块的用水量。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传统的耕种已是龙江沃野上渐行渐远的图景,现代化的大型机械正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勾画出一幅幅壮美的画卷。

  黑龙江海林农场的种粮大户王中悦正驾驶着大型智能拖拉机在田间耕作。他告诉记者“这是几个月前花数万元新买的农机,当时就是得到政府近万元的农机购买补贴。现在种地都是机械化,我一个人就耕种了500亩地,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王中悦的欣喜之情,是黑龙江垦区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真实写照。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随风富说,近年来,垦区先后投入近30亿元,新增各类机械10万台件以上。目前,垦区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6%以上,实现了全过程、全面积、全作物的标准化,为作物生长创造了疏松、透气、蓄水、保墒的良好土壤条件,大部分高纬度地区实现了提前半月大面积种植大田作物,充分利用春季返浆水抗旱保全苗,最大限度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低产田变高产田,粮食亩产从600公斤提升到近900公斤,总产量从270亿斤提高到400亿斤。$nextpage$

  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黑龙江视察时,在建三江农垦分局参观了自走式玉米去雄机,卫星导航,无人驾驶,千米误差不超2.5厘米,每小时作业120亩,能提高亩产300斤。回良玉还饶有兴趣地坐上一台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600马力橡胶履带拖拉机体验。他说,“这些先进的农机设备,连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参观者都赞叹不已,这说明黑龙江的农业发展已拥有世界最先进水平。”

  是的,这几年,黑龙江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日益提高,农业生产方式已进入以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阶段。农机保有量、机械化耕种采收、综合机械化率程度都位居全国之首。目前农村农机总动力达到3400.7万千瓦,“大机械”为黑龙江农业强筋壮骨,推动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据专家测算,同等生产条件下,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每亩综合增产分别为55公斤、40公斤、52公斤。

  吉炳轩书记说,在耕地和水资源约束日益增强、气象灾害与生物灾害不确定性越来越大、物化成本和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全面应用科技手段改造农业、经营农业、管理农业,推动农业发展由“靠天吃饭”向“靠科技发展”、由“广种薄收”向“科技增效”转变,靠科技进步提高耕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是黑龙江农业由大变强的唯一选择。两年来,粮食每年以100亿公斤幅度增长,这是黑龙江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与之相伴的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5%提高到60%,农业科技迈上了一个大台阶。成果转化率和新技术推广程度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提高单产为目的的良种创新,成为黑龙江粮食增产的核心动力。主管农业的吕维峰副省长告诉记者,四年来,全省共自主培育推广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340个,全省粮食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已经达到98%以上,良种对粮食作物增产的贡献率在30%至40%之间。

  同时,作为建设“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重大举措,黑龙江还建立起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积温带的五大粮食作物十大高产、品优的栽培技术体系和1341个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这些示范园像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十几万农业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常年活跃在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用鲜活的实例让广大农民看到增产的实效,把专家的技术成果变成了自己地里的产量,带动粮食大面积增产增效。甘南县兴十四村农民管清海家去年种的120亩种薯,引进省农科院的先进技术亩产超过万斤。这个村的负责人告诉吉炳轩,他们村去年在受灾的情况下,依靠科技化在土地里抱了“金娃娃”,全村人均纯收入5.36万元,全村80%的家庭住进了别墅。吉炳轩听后大为振奋。兴十四村的事例揭示了一个硬道理:靠科技,农民在农村照样能致富。像这样的事例在广袤的龙江大地随手可摘。

  以农民合作、农企合作、院县合作、垦地合作、场县合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模式,是吉炳轩的又一得意杰作。

  从黑龙江人少地多,且地势平坦、集中连片、易于规模经营的特点着眼,吉炳轩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发展农民合作社的政策举措,鼓励和引导农民联合起来,从“单打独斗”变“抱团而行”,从“小舰板”变“大舰队”,从专业合作社到跨区域的联合社。

  农民合作、农企合作的新机制,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问题。在2011黑龙江金秋粮食交易合作洽谈会上,来自齐齐哈尔一家120户农民入股的合作社一下就销售了近百万斤玉米。合作社的董事长告诉记者,这在过去“单打独斗”时,我们连谈判桌都上不去。

  新机制也极大提高了经营组织化水平,从而提升了粮食的产出。五常市天德农机合作社的理事长陈晶说,合作社采取大垄双行密植、大型机械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大喷灌生产模式,亩产超过900公斤,比过去增产近300斤。

  新机制还促进了种植结构调优,成倍增加了农民收入。双城市胜友村负责人介绍,他们采用“大学+政府+合作社+农户+公司”五位一体模式,将1230亩旱田改建成绿色蔬菜基地,在农大专家扶持下种反季蔬菜和瓜果,实现“工厂化育苗、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管理、品种化销售”,亩产值提高了近6倍。

  如今,在2.1万个农业合作社的带动下,黑龙江耕地规模经营面积已发展到8000多万亩,占全部耕种面积的近一半。同时,推动黑龙江垦区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105个农场为农村代耕、代播、代管、代收总面积达到4000多万亩,覆盖全省66个县。

  天上飞机,地下农机,全程规划,统一布局,黑龙江省的大农业、大气魄让国人感受到了现代农业的大气息。

  吉炳轩说:“推广大科技、引进大农机、兴修大水利、开展大合作、落实好政策,激发出黑土地空前的创造力。”水利化、机械化、科技化、合作化、产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生态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符合黑龙江实际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道路。2011年,黑龙江粮食总产量比规划提前一年突破千亿斤大关,达到1114.1亿斤,粮产总产量、增长量、商品量、调出量独创全国四个第一。

  黑龙江人用占全国十分之一的耕地,生产出全国七分之一的商品粮,供养全国六分之一的人口。当那无数的蓝眼睛、黄眼睛、黑眼睛、褐色眼睛对这一切发生惊讶的时候,吉炳轩书记团结省级五大班子率领全省人民一道,把黑龙江建成了共和国稳固高质的大粮仓。

  大工业“转”出一片新天地

  黑龙江省工业经济发展是新中国60余年工业的缩影。这里曾经研制和生产了中国工业史上近百余项“第一”,使黑龙江一直享誉“共和国工业长子”的美誉。

  “经过我们的前任和前辈多年的奋斗拼搏,黑龙江工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吉炳轩说。但一份东北三省一区的经济发展通报材料让他陷入深思。与自身比,黑龙江近几年经济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GDP年均增幅达到两位数,创历史最高水平。但与辽宁、吉林、内蒙古两省一区相比,发展距离却在扩大。主要表现:GDP总量和人均指标排位双双后移,第二产业增幅更落后于两省一区……

  吉炳轩在深入厂矿调研掌握大量翔实情况后,感悟道,“工业长子”步履蹒跚,发展乏力的结症在于:

  ——黑龙江工业结构“一头沉”,重工业产值占2/3,产品多为大型机械装备和基础原料,当国家压缩基建规模,实行经济调整时,便显得船“沉”难掉头,适应不了市场的急剧变化。

  ——骨干企业多建于“建国以后至改革开放之前”时期,而今已“青春”耗尽,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缺乏以高新技术支撑的自主创新能力,大而不强,多而不优。

  ——煤炭、木材等以能源和原材料为主导产业的“原字号”企业更因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而挺不起腰杆。

  以伊春、大兴安岭为代表的森林工业,由于资源的长期开发,导致资源基本枯竭,更面临全面转产局面。

  建设工业强省,最要紧的是打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这场攻坚战。吉炳轩把着力点浓缩为“转方式、抓提质、强创新”。

  吉炳轩的真知灼见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一班人特别是经济部门领导和经济理论界专家的普遍认同。

  2008年的黑龙江工业不仅难,而且是改革开放以来最艰难的一段历史。一场国际金融危机风暴席卷全球,国内包括省内一些中小企业纷纷倒闭,就是一些国有大企业也是在艰难窘境中惨淡经营。

  正是在这里,显示了吉炳轩的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

  立足本省经济基础、资源禀赋,充分掌握国际产业成本飙升、一批产业亟需向中国市场转移和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机遇,吉炳轩思维中日臻成熟的建设“八大经济区”的构想,迅速上升为黑龙江省委的战略决策。与之相配套,又确立了包括老工业基地改造、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等“十大工程”的推进措施。

  这“十大工程”建设既是应对当下危机的应急之举,又是固本强基的长远之策。与“八大经济区”战略规划共同编织成一个科学严谨而又高效可行的“政策网”和又好又快发展的“路线图”。

  省委书记、省长一马当先,省级五大班子全力推进,省直各厅局齐头并进,“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成为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这就是当年黑龙江工业建设摧枯拉朽、呼啸猛进的态势。$nextpage$

  于是乎,各项扶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的重大举措纷纷出台,转方式、调结构、强创新顺理成章成为工业战线的主旋律。一时间黑龙江大地春潮汹涌、人声鼎沸,人、财、物的洪流千回百转,激浪千叠,数不清的上千万、上亿、十几亿、几十亿、上百亿的一大批项目各奔东西,落地生根,黑龙江的工业版图迅速发生了巨大变化。

  毫无疑问,哈(哈尔滨)大(大庆)齐(齐齐哈尔)工业走廊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吉炳轩深入哈飞、哈电等大企业调研,发现装备制造、医药、化工、食品一大批主力企业已昂然崛起,看到哈尔滨市已经启动建设100个重点市级项目完成投资260多亿元,入驻哈大齐工业走廊哈尔滨段39个超亿元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并组建起民用航空、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设备、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六大产业为代表的新兴高科技企业集团,特别是投资500亿元、集产品交易、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市场开拓、品牌推广等于一体的哈尔滨华南城项目的建成,哈尔滨的现代服务水平也跻身全国前列时,省委书记脸上溢满笑容:哈尔滨不愧为“龙头”,已经昂首劲舞!

  记者在哈尔滨采访获知,这几年,该市在倾力调优传统产业存量的同时,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倾注了更多的精力,新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速始终在30%以上的高位递增。坐落在哈经开区的中国云谷国际数据城,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高等级第三方数据中心,年实现50亿元的GDP增量。而随着与微软、惠普等国际大牌的合作,将实现产值150亿元的产业集团;哈尔滨鑫北电站设备制造公司开发生产的大型电站H型省煤器产品已领先国际水平。

  与此同时,一批核心关键技术获得突破。“神九”飞天,“蛟龙”入海成功,举世瞩目,但很多人未必知道,此次航天、探海任务中的材料装备和关键核心技术都凝结着哈尔滨人的智慧和汗水,哈工大、哈船院、哈东轻、哈轴承、哈飞集团……众多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为中国太空和深海探测科考立下汗马功劳。正是哈尔滨的一大批科技型企业加速发展,推动“中国制造”快速向“中国创造”转变。

  名声显赫的大庆,是一座因油而生的城市。大庆石油工业始终是共和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累计为国家提供了占全国1/2的原油,国家财政收入每百元就有大庆人贡献的两元钱,这是大庆人的骄傲,也是大庆经济的支柱。但为保障石油资源的有序利用,大庆在石油产量由年产5600万吨主动降到“保证4000万元稳产”的前提下,产业结构打破“一油独大”的格局,向着以石油工业为基础,以石化产业为主导,以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高端服务为支柱的1+5产业格局转型。

  黑龙江省委常委、大庆市委书记韩学健告诉记者,四年多来,大庆新建续建千万元以上的项目1315个,亿元以上项目380个,百亿元以上项目8个。太阳能电池、环保节能清洁车等一大批高科技项目,550万吨重油催化热裂解、20万千瓦风力发电、30万吨聚丙烯、120万吨乙烯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联想科技等一批高端服务业项目迅速崛起。到2011年,大庆非油经济首次超过石油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成为大庆新一轮发展的正能量。

  这句话,也恰好极为形象地诠释了黑龙江四年来迫不及待的工业急行军。

  齐齐哈尔则结合当地优势,“改造旧的,发展新的,培育好的。”着力壮大装备制造、煤油化工、绿色食品三大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并在乳业、酒业、制糖业等领域通过科研技术创新培育起185个“吃农”的龙头企业。齐齐哈尔“一拖”投资23亿元农机项目,可实现产值百亿元,成为中国生产轮拖技术水平最先进、马力最大的现代农机装备基地;中国第一重型机械制造集团研发生产的4000KNM锻造操作机,是中国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巨型重载锻造操作装备”,其产品的应用,将大幅提高中国大锻件产品的制造质量和生产效率,在核电、火电、化工、造船、航天航空领域取得良好社会效益。正是在以他们为核心的近400个亿元、十几亿元大项目的带动下,这个市工业实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连续两年工业增加值和利税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幅。

  在鹤岗、鸡西、双鸭山、七台河四大“煤城”的工业结构中,“原字号”工业占大头,虽然从“量”而言,在黑龙江省工业格局中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但产品的初级性和低端化问题较为突出,表现在附加值上,“一吨不如一斤”。

  更令人担忧的是,多年来“原字号”出省,不但过度消耗了资源,而且造成“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问题突出,局部生态环境恶化严重。这种局面,让吉炳轩常常夜不能寐。

  为此,他上任省委书记后反复告诫黑龙江省的各级干部:“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黑龙江尽快走上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令吉炳轩欣喜的是,凭藉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实施“十大工程”这个支点搅活了四大煤城、两大林区的一池春水。在鹤岗他看到这个资源型城市华丽的“转身”。

  鹤岗市围绕资源优势,倾力打造延伸煤电化工、石墨深加工、绿色食品产业链条,三年累计上科技含量、附加值高的产业深加工项目301个。鹤钢集团煤化百万吨焦炭项目、华能集团120万千瓦发电项目、鲲鹏集团30万吨焦炭项目等6个“吃煤”的深加工项目已经投产,万昌、宝源、征楠集团3个百万吨焦炭项目和天富集团煤气制液化天然气等16户企业的煤化工项目正在加快建设,煤炭产业链的延伸,将原先的“一块煤炭”变成了40多种化工产品。

  仅2012年上半年,这个市就建设产业项目172个,其中亿元以上51个,总投资达265亿元。项目达产后,可实现煤化工产业销售收入超500亿元,利润近百亿元。

  鹤岗的华丽“转身”恰是黑龙江省四大“煤城”打造量大质优产业链,构筑经济发展新亮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缩影!

  随着传统支柱产业链的增粗拉长和新兴产业群的蓬勃发展,人们对黑龙江传统产业“傻大黑粗”的印象正日渐淡去……

  生态是黑龙江省的“亮点”,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作为中国最大的生态屏障,大小兴安岭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动能,仅大小兴安岭每年的环境效益就达近800亿元,生态价值远远大于木材生产创造的经济价值。“资源深度开发,物产综合利用,突出节能减排,保护生态屏障”正是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实施“十大工程”的深意所在。

  在两大林区,吉炳轩高兴地看到除森林旅游资源得到很好开发,收入每年以20%~30%幅度增长外,两地林下资源也得到很好的利用。两地天然生长的药材资源占全省药材资源的50%以上,林下野生蓝梅浆果资源储量占全国的90%。他们发挥资源优势,依托高新技术,引进战略投资者,迅速形成国有和民营并举,传统和高科技齐上发展特色产业的大格局。

  挖掘林下资源创造财富似乎注入每一个林业人的基因里——困扰林业人“坐吃山空”的局面,似乎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几乎每个家庭都散播着商业的生动气息,奇迹般地出现爆炸式的财富增长。

  毫无疑问,那一段激情澎湃,众声喧哗的岁月!

  那是一段革故鼎新,创造不朽的岁月!

  黑龙江人在“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战略统领下,推动传统工业“脱胎换骨”,一大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节能环保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不经意间,黑龙江工业经济已发生“质变”。去年,国家工信部考核统计报告显示:黑龙江省工业发展质量指数全国排名第八,比四年前上升十位;地区生产总值1.2万亿元,比五年前翻了一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00亿元,连续四年以两位以上的增幅攀升。(待续)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