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吉林:食品安全治理全国领先

zhuantibaodao 2013-03-30 00:27:23 本刊记者 邵干 辛宽/文 总第188期 放大 缩小

近日,吉林省出台《吉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该条例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吉林第一部食品安全地方性法规,再加上早前出台的举报食品安全问题最高奖20万元、开通食品安全网和食品安全举报平台等举措,标志着吉林省在食品安全治理方面开创出了新局面。

建立食品安全监督网络

“公众拨打12315就可以听到‘欢迎拨打12315,食品安全举报请按3’的提示,食品安全举报得到受理后,能解答的马上解答,需要督办的分流到各地并备案。”通过信息化手段,吉林省食品安全举报咨询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市民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网站和来访来函等多种渠道进行举报。同时,吉林省还建立了指挥调度枢纽,60个县(市)区监督举报中心,622个乡(镇)、街道食品安全监督站。形成以省为枢纽,县(市)区为骨干,乡(镇)、街道为基础的食品安全监督网络。通过举报平台,来自吉林省任何地方、任何环节的食品安全举报都集中到举报中心,通过该平台可以投诉、举报食品在种植或养殖、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为保证举报奖励资金及时到位,吉林省财政厅批复数百万元作为奖励资金,并按相应规定确定奖励额,最高奖励是20万元。

破解食品治理难题

吉林省食品安全治理中的新思维令人深思不已:在长白县举办的一次食品安全主题宣传活动中,县食品安全办公室主任王德连,把印有办公号码和手机号码的便民卡发到市民手中时说:“我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有食品安全问题请随时拨打。”在这之前,他通过电视向公众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

在肉禽柜台前,人们往往疑惧丛生。吉林省全省61家县级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发表了“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公开承诺书,主动将自己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华正、皓月等企业,把消费者请进企业,参观整个生产环节……

从创新监管模式,催生企业道德“血液”,到动员全社会联防共管……在这样的食品安全治理新思维中,民生难题正在迎刃而解。

当好食品监管“守夜人”

计秀杰是长春市农产品质检中心的一名果品检测员。她每天的工作是半夜12点对外埠进入长春市场的果品进行取样检测、记录,果品经检测达标之后,凭合格证才放行销售。

长春市在全市蔬菜中心批发市场和果品批发市场设立了检测站,每天对进场销售的蔬菜、水果抽检,每车必检,每个品种必检,蔬菜、水果批发市场检测覆盖率达到100%。

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当好“守夜人”,在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撒下一道“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网络。

作为源头监管的有力手段,吉林省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吉林省食品安全网,实现相关监管部门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以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以推广二维码追溯技术为重点,研发全省统一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平台软件,逐步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食品追溯体系。以推广建立电子台账为突破口,逐步建立全省互联互通的食品安全验证验票管理体系。同时,以红黑榜展示优秀食品企业产品的最新信息,曝光问题食品与违法企业。

构筑食品安全网

为探索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吉林省政府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平安吉林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府绩效评估、政府财政预算、领导班子考核体系,对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实行一票否决。

吉林省食安办成立以来,坚持重典治乱,通过深化食品安全大检查、隐患大排查、问题大整改“三大”行动,扎实开展了乳制品、食用油、食品添加剂等11项专项整治和“瘦肉精”、“塑化剂”、“地沟油”3个专项行动。一记记重锤,砸向一直羁绊食品安全的顽石上。

在全省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10家在吉林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企业,共同发出倡议:依法生产、经营放心食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个体户胡国奇,是榆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聘请的100名义务监督员之一。“我会经常走访各大商场超市、生产企业,及时发现和反馈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吉林省在保持原有监督员数量的基础上,又聘请10000名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进一步充实社会监督队伍。

一张巨大的食品安全网络,正在向吉林省城乡的每一个角落延伸,鼓励更多的市民及时发现隐患、及时举报,“监管到哪里、曝光到哪里”的透明执法,让更多的生产经营者感到了“天罗地网”的震慑力。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