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党风不正”之祸

tebiebaodao 2013-03-23 22:52:46 总第192期 放大 缩小

  2012年的最后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听取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中共十八大科学判断反腐败斗争形势,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出新部署。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少数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既坚定果断刹风整纪,加大办案力度,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又树立长期作战思想,注重深化改革,健全体制机制,加强源头治理,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不断以反腐倡廉实际成效推进廉洁政治建设。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这是陈云同志在1980年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陈云同志对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贡献,反应了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不仅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官场“假大空”之害

  十八大之后,新一届领导人的最初亮相,就让人耳目一新。比如习近平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短而精当,无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让老百姓听出了盼头。

  新领导集体上任十多天后,有媒体敏感地发现诸多“新”意往往和表达有关。习近平总书记说话的平实,李克强副总理开会时的务实,对草根意见的重视,对官员照本宣科的“零容忍”,把形式主义的危害与贪污腐败相提并论……这一切意味着什么,习近平一语道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真正践行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念。舆论指出,“八项规定”是一剂治愈官场“假、大、空”的良药,从习近平同志的几次平实坦诚的讲话到中央领导开会不念稿,已经带好了头。大白话、大实话的新表达正视了大言炎炎、脱离群众的实际,彰显更加务实的政风;会少而短、文少而精的新要求正视了内容泛泛、成绩处处的事实,树立了新的文风;不撑场面、不讲排场、不折腾群众的新规定正视了官员铺张浪费、大显官威的危害,说明对贪污腐败的零容忍。

  《人民论坛》杂志曾对官员“假、大、空”现象进行过总结,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七方面:一、常年坐在办公室,很少下基层,很少接触群众,对下情若明若暗,接“地气”不够; 二、一切从本本出发,唯上、唯书、不唯实;三、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思想和工作落后于客观形势的要求;四、有的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以至蛮干、瞎干;五、为了迎合或满足某种需要,说假话、大话、空话,甚至弄虚造假;六、怕担风险,明哲保身,明知是错的,却听之任之,不批评制止;七、不喜欢听真话、实话,不愿意修正错误、择善而从。

  在多次党风政风运动中,官场“假、大、空”都是被“整肃”的对象。但“假、大、空”沉疴难去,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万事闭眼睛,聊以自欺,而且欺人”。鲁迅先生曾辛辣地批判“瞒和骗”。中国共产党历来倡导讲真话、办实事,可是,为什么造假之风依然屡禁不止?

  2012年9月1日,年近八十的王蒙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对官场上假大空套话提出批评。

  王蒙说:“我上初中时,听国民党北平社会局局长温崇信在广播里边讲话,讲话本身那个调子,那个拉长的声音就让人反感到了极点,用的都不是他的声音,是国民党官场的腔调。与此同时,我见到了共产党的代表叫李新(当时叶剑英身边的工作人员),他跟我一讲话,我觉得他那些道理都特别新,说话都特别充满感情,充满了政治的激情。

  可现在的官话系统之强大,连儿童都受到影响,我被邀参加我70年前上的小学开学典礼,就连小学开学典礼上,从校长到教师到学生代表的讲话,一律是念稿,一律是陈词滥调。全是枯燥,假大空套话,甚至是乏味。怎么造成的?我觉得和历次政治运动,抓说话的辫子有关。“文革”当中,容易抓别人辫子的就是说话,祸从口出。

  祸从口出怎么办呢?第一是不说话,但有时候必须说话,那我重复你的话,我要表达对领导的忠诚,你说什么我就说什么。这样的话你没有任何独到的见解,领导对你也就比较放心。

  话语也需要空间,你要允许一个人说话,允许他说有个性的话,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放开了说话。那种统一的、不准每个人发言的那种说法,它是不能够使一个好的思想、有价值的思想流传、深入人心,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的。”

  王蒙所指出的官场“假大空”之害是有“历史原因”的,其实,“假大空”并非全是“历史”所害,说假话、办假事,根本原因是有利可图。让造假者得不偿失,才能遏制造假冲动。反之,如果说假话、办假事的人不但未吃苦头,反而尝到甜头,就会“劣币驱逐良币”,让更多的人陷入不敢说真话的困境。

  部分干部“假大空”的种种现象,说白了都是关乎党风纯不纯、正不正的问题。2012年4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文章指出,破解官员的“真话困境”,必须让弄虚作假的干部“倒霉”。造假的人,可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主动造假,这种人不以造假为耻,反以造假为荣,他们信奉“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通过说假话、办假事攫取名利;二是跟风造假,有的人认为“造富不如造假,实干不如浮夸”,认为“别人浮夸我也夸,不吹不夸是傻瓜”,于是加入造假的队伍;三是被动造假。有的干部因为上级逼得急,硬着头皮也上不去,于是村哄乡、乡哄县,一级一级往上骗。

  破解“真话困境”,要让讲真话者“免于恐惧”。“免于恐惧”,离不开领导的正直正派,离不开制度的支撑,更离不开科学、准确评价政绩的考核体系。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浮夸盛行的年代,有许多假话是上面压出来的。上面“一吹二压三许愿”,使下面很难办。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防止简单把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唯一依据,防止“官出数字、数字出官”。

  讲真话还是讲假话,办实事还是办假事,体现党员干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一个政党的政治品格和政治诚信。让求真务实的干部吃香,让弄虚作假的干部“倒霉”,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才能真正好转。

  重用“老实官”,

  淘汰“官油子”

  2008年初,《人民日报》曾连续发表了署名“仲祖文”的两篇文章,即《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和《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强调重视官场老实人问题。文章指出,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体现用人导向,关乎党风民意,关系事业发展。文章强调,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历来是中国共产党选人用人的重要原则。此文经媒体报道后立即在网上掀起了一股讨论“老实人”的热潮。

  舆论普遍认为,重用老实人,淘汰“官油子”,是有效抵制干部选拔任用不正之风的重要手段。如何把真正的老实人选用上来,还需要制定操作性强且群众信服的办法。

  2010年3月,广东南雄市正式建立老实人选拔任用长效机制,出台《选拔任用老实人办法》。该办法规定,对被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同时推荐的老实人,组织部门将其列为待察对象,并将其交流到重要部门、重点岗位。表现优秀者将优先提拔。

  何为老实人?根据南雄市的老实人“画像”,他们应是“品行纯实、思想务实、生活朴实、作风扎实、绩效真实、不事张扬的干部”,从中不难看出,除了必要的能力外,新办法比较注重的是道德方面(官德和私德)。

  其主要有5种表现:一是待人诚实守信,不吹捧、不势利,不借请客送礼拉关系;二是生活情趣健康,不拉帮结派、不铺张浪费、不出入低俗场所;三是恪守孝道,尊重长辈、爱护晚辈,与家人、邻里、同事和睦相处;四是服从调配,不争论、不议论、不消极,人前人后一个样,好处面前不伸手、困难面前不退缩;五是踏实干事,坚定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推进市委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的具体措施,攻坚克难,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不邀功、不虚报政绩。$nextpage$

  然而,提出重用老实人的口号、出台重用老实人的办法,并不意味有能力的老实人从此就进入了提升的快车道,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明确——

  有质疑者提出:老实不老实由谁认定?是由个别领导说了算,还是由群众或同事认定?对同一个干部,可能得出迥异的结论。对此必须有明确和严格的规定,否则,良好的政策意图,可能反成少数人卖官、“捐官”的另类捷径。

  如何预防老实人上位后逐渐变得不老实?如果缺乏监督,初尝权力滋味的老实人,也很容易在周围官场生态的裹胁下,从原本老实纯朴逐步走向反面。因此,对被提拔的老实人,切不可一提了之,还必须本着保护的心态,进行制度化的监督和“回访”,确保警钟长鸣,“老实到底”、“老实无忧”。

  此外,我们还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当下的官场能否确保老实人被选拔后继续“老实”?要知道,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其实并不缺乏老实人,老实人掌握权力后变得不老实而锒铛入狱的,也不在少数。所以,各地各级公权机关在重视关心老实人的时候,有必要将考核制度设计得更科学一些,无用功少做一些。

  与之相对照的是,真正的“老实官”为什么在官场上老升不上去?作为老实人的竞争者,现在官场的现实是,溜须拍马之辈总受重用。

  在舆论围观南雄“老实人”选拔机制时,四川省某县一位纪委书记认为,广东南雄的做法确实有些过人之处,但是,虽然南雄发现了老实人,重用了老实人,如果南雄的官场还是原来的官场,“官场病”不治,老实人能工作得好吗?

  “官场病”有哪些表现呢?《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列举了党内存在的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六大问题。

  “老实官”不吃香,“官油子”却是左右逢源。“官油子”是群众对某一类干部的俗称。它反映了一种“思想消极化、工作形式化、作风庸俗化”的不良官场文化。

  在某媒体针对党政干部进行的“官油子”调查中,有部分党政干部认为“官油子”也是“会做官”的表现,他们表示,适者生存嘛。调查发现,越往基层持这种观点的干部越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越往基层工作越难做的现实。

  什么样的官场文化下会适宜并助长“官油子”的生存和发展呢?纵览历史和现实,如果把产生“官油子”的官场文化称之为官油子文化的话,它大概具有以下一些特征:唯上和媚上;权谋和谋权;圈子和宗派;包装和空假。

  重用“老实官”,淘汰“官油子”,这是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选拔任用干部“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中央《决定》指出,“当前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虽然这只是极个别现象,但如果不严加整治,就会愈演愈烈,严重损害党的形象。

  从跑官到买官,

  “当官”咋成信仰?

  民间有谚,“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暂缓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

  2012年2月29日,原漯河市长吕清海被终止全国人大代表资格,原因是“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吕清海任市长只有42天,由此被称为“最短命市长”。在别人眼中,吕清海“聪明、有心机、会来事”。他在河南平顶山的神马集团,从一名技术工人升至集团总经理助理,一路平步青云。随后因“善策划”,被调至卫东区任区委副书记。采访中,多名知情人反映,吕清海善于“跑官”,从政4年便升至周口市的副市长。2005年,吕清海又被调回神马集团任“一把手”。

  其实,在跑官、买官的征途路上,吕清海只是其间的一个小例罢了。更具黑色幽默的是,湖南省株洲市下辖的醴陵市农机局党委书记叶长华因为“买官”而遭遇骗子、又在被骗后“愤而”起诉,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

  叶长华这个小官没跑成,但是跑官买官“成功者”为数不少。陕西“卖官书记”张改萍五年时间批发官帽27顶,绥化市委书记马德案涉及到206人,山西省长治县原县委书记王虎林在离任前“批发”了432顶官帽。

  事实证明,大多的跑官、买官者都是另有所图的。在他们的眼里,“官位”就意味着权力,权力就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更多的资源就意味着更多的金钱。他们所奉行的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理念,目的就是要为了个人、家庭、小集团的利益,以权谋私,千方百计捞取各种好处。所以,他们一旦买官成功,就会培植亲信,形成自己的派系,开始进行腐败活动甚至从更多的“买官”者那里榨取更多的钱财。

  什么原因导致跑官、买官、卖官现象的屡屡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一把手”权力不受制约,构成制度上的一个缺陷。山西翼城县原县委书记武保安在主政短短的8个月期间,29次收受贿赂,案发后他和妻子曾多次感慨万端地说,“当书记与当县长就是不一样。”这个“不一样”就是作为“一把手”的县委书记拥有了官帽的“总批发”权,拥有作为“二把手”的县长不能企及的“一锤定音”话语权。

  跑官买官,败坏了党风党纪。2012年12月底,中共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在京闭幕,会议通过的全体会议公报指出,继续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贪污贿赂、失职渎职案件等八类案件,严格执行换届纪律,整治跑官要官问题。

  全会要求,严格执行组织人事工作纪律特别是换届纪律,加强对地方各级领导班子换届、拟提拔干部的廉政考察,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的监督,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和换届前突击提拔干部等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

  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实现社会和谐,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是政通人和,要有好的政治风气和社会风气。党风如何,对政风和民风具有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邓小平进一步论述了党风对于整个社会的重要意义,他说,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这是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

  所以,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搞好党风建设,必须从整改官场上的不正之风着力。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