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周小燕:夜莺的咏叹

tupianzhongguo 2013-03-23 22:16:50 熊光楷/文 总第193期 放大 缩小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

  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

  自从大难平地起,奸淫掳掠苦难当。

  苦难当,奔他方,骨肉流散父母丧。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首《长城谣》传遍了神州大地。那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这首既哀婉低回又坚忍顽强的歌曲,激励了无数爱国志士同仇敌忾,奔向抗敌前线,成为那个时代最让人难忘的歌曲之一。

  《长城谣》的首唱,就是我国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周小燕。

  2007年春节,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迎春晚会,我见到了这位新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她目光明亮,银发油亮,笑容可掬,步伐稳健,一点儿也看不出已是90岁高龄的老人。大概两三年前,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的时候,她还说,她每天都要给学生上课,上午4课时,下午3课时。我不知道,这样的高龄,这样大的工作量,在世界上是否仅有此例?但无论如何,她是令人钦佩的。

  周小燕的人生经历,就像是一部传奇。她的父亲是民国时期著名的银行家、实业家周苍柏。新中国成立后,周苍柏将祖业海光农圃捐献给国家,后来改建扩建成今天武汉的东湖风景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曾多次到东湖视察、休息。

  童年的时候,周小燕就喜爱音乐和演唱。1935年考取上海国立专科学校,开始声乐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沦陷,周小燕不愿在沦陷区做亡国奴。她回到家乡湖北,投身于火热的抗日救亡运动。《长城谣》就是在这个时期由她首唱的。而她的弟弟也和30多个流亡学生组成抗战剧团,四处演出,鼓舞民心士气,终因积劳成疾,累死在抗战前线。周小燕至今还记得,在弟弟的追悼会上,周恩来的那双闪着泪花的眼睛。

  1938年,周小燕和另外一个弟弟留学法国,陷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这期间,她在俄国作曲家齐尔品的建议下,师从贝纳尔迪6年,练出了美妙的歌喉。遗憾的是,由于战争年代医疗条件很差,弟弟得了感冒,竟发展成膈膜炎,直至不治。1947年5月,周小燕应邀参加第一届布拉格之春艺术节,与奥伊斯特拉赫、肖斯塔科维奇、波恩斯坦、梅纽因等世界级大师同台献艺。身着旗袍的周小燕,以卓越的演唱水平,以及充满东方韵味的歌曲,获得巨大成功,被誉为“中国之莺”。

  我收藏的周小燕签名书是《夜莺的咏叹》(周玉明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这是她在2006年11月10日赠给我的。

  周小燕心中最大的愿望,是要排出一部真正属于中国的歌剧。1988年,70岁的周小燕创办了周小燕歌剧中心,并出任艺术总监。周小燕歌剧中心排演的第一出歌剧《弄臣》就大获成功。在《夜莺的咏叹》中,周小燕说:“我活着总感到有事做,我这一生多么想排出一部能在世界艺林中站住脚的歌剧,我做梦都在排中国歌剧。”

  周小燕排演歌剧,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创造良好的演出条件,留住中国优秀的音乐人才。这也体现了周小燕对学生们的殷殷情愫。而学生们也始终对她抱有深深的感恩之情。正如她的学生廖昌永经常演唱的那首歌《老师,我总是想起你》:“想起了你,想起你亲切的面容,想起你和蔼的话语,啊!从心里默默地向你敬意,向你致意!”

  熊光楷 上将,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名誉会长,国防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等院校的兼职教授。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