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新型城镇化要求户籍改革实质推进

tebiebaodao 2013-03-23 19:53:49 总第194期 放大 缩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3年的六大任务,其中一项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新领导层之所以把新型城镇化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主要是从扩内需的角度考虑。中国经济要想保持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启动内需是关键。而城镇化普遍认为是扩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因为中国目前真实的城镇化率还不到35%,而世界平均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以上,发达国家更是高达75%以上。所以,城镇化被看作是未来10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

既然是大战略,就不能仅仅从战术的角度来考量和规划城镇化,重走过去只是简单进行城市规模扩张,着重于土地收入、房地产和GDP的造城运动,而必须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

一般认为,新型城镇化指的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它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由此来看,新型城镇化不能以剥夺农村,以牺牲农村的发展来谋求城镇的进步,这就是以人为本的含义。迄今为止的中国城市化一大教训是,城市化政策客观上对农民造成了双重伤害。微观上政府似乎一直在关注农民、农村、农业,但政策实施的结果却在客观上、结构上造成了农村的双重伤害:一是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农村一共向城市输入了2.4亿初中学历以上的合格劳动力,但是这些人到了城市以后,没有和城市同等市民处在同一就业起跑线上,他们干最脏、最累的活,拿到的报酬却大体相当于城镇同等人群的一半。三十多年下来,人们发现剥夺了数亿农民的青春年华。二是中国的城市化,在一定意义上变成了圈地化,把农民赶上楼,剥夺了农民参与土地增值的收益分配权。有资料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中,中国的城市人口增长了26%,但是中国的城市面积扩张了50%。目前除了一线大城市人口密度比较高以外,全国城市的平均人口密度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密度,这就是圈地的原因。

今后的城镇化不能再走这条路子,必须做到城乡融合和互补。为此,当前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加快推进户籍制度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剥离附着于户籍之上的各种社会福利,实现人口的自由居住和迁移,做到凡是在城市中工作和居住法定时间的所有人口,都有权享受同一城市均等和公平的公共服务,并且不得有原住民与新住民不同身份的制度性歧视;同时,改革土地、地方财税和住房制度,让农村转移入城市的人口有体面的家庭和能够团聚的安居住房。

为了稳妥积极地推进户籍改革,从中国城乡实际情况出发,可以采取梯度推进的方式,先将中小城市和建制镇的户籍放开,在这些地方,人口可以自由流动和居住,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为放开大城市的户籍做准备。需要指出的是,对条件是否具备的规定,由中央来确定,只要城市基本条件具备,即放开户籍,而不必等所有条件都具备。另外,户籍改革必须制定一个时间表,什么规模的城市到什么时候必须放开入户限制,要有具体规定,鼓励城市提前开放户籍,通过时间表来倒逼城市创造条件,推进改革。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