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路甬祥:为国家创新体系铺路

fengyanfengyu 2013-03-23 17:09:52 熊光楷/文 总第195期 放大 缩小

  20世纪70年代末,我在德国工作的时候,有一次遇到一位来自浙江大学的年轻学者,正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攻读流体传动和控制方面的博士学位。谈话中,他提到浙江大学分给他一套不大的房子,他很是感激。不久后我就听说,他的创新性技术成果,同时获得了欧洲专利局、美国专利局注册,改变了沿用上百年的传统方式,推动了液压技术的进步。他仅用了两年多时间,就读取了一般人要5年才能获得的工程博士学位。德国方面很想把他留下来从事科研工作,但他客气而坚决地谢绝了。

  我当时想,他的心中肯定有一个外国人无法理解的天平——祖国的一套小住房,要胜似国外的宽敞住房,同样,国外的酬金哪怕再丰厚,也比不上祖国的微薄薪金。因为,在他心中,任何事务只要与祖国联系在一起,哪怕原本轻若鸿毛,也会立即重逾千钧。

  1997年我参加了党的十五大报告起草工作,再次遇到这位当年旧识。畅叙过往,知道他回国后很快在浙江大学创建了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流体传动控制研究所,成为我国第一批博士后流动站之一、国家教委首批开放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他的主持和直接参与下,完成了几十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他就是时任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的路甬祥。

  在十五大报告起草期间,他多次提出知识经济时代,要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思想。后来,我知道,从路甬祥担任科学管理领导工作之初,就开始研究和倡导国家创新体系建设。1997年,55岁的路甬祥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院长,成为郭沫若、方毅、卢嘉锡、周光召之后的第五任院长。上任之初,路甬祥就将“知识创新工程计划”提交中央。1998年2月,中央批准了科学院呈交的《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报告,并把试点工作交给了中科院,这使中科院成为研究国家创新体系的排头兵。

  此时正值世纪之交,20世纪科学技术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20世纪的科技创新有哪些规律?是什么样的社会机制和政治、文化、经济因素促进了20世纪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破解这些问题,有助于缕清科技创新的基本规律。有鉴于此,从1999年开始,中科院开始以“百年科技回顾与展望”为题,边总结边作报告。这是一项系列报告活动,其高潮是中科院建院50周年之际,面向社会举办的科学报告会,当时有包括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在内的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袂出席,一时盛况空前。

  2001年9月,路甬祥将他准备演讲稿时搜集到的资料、图片,连同他的一些思考结果汇总,出版了一本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书《百年科技话创新》(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25日签名后赠给我。

  路甬祥性格平和,很好相处。我邀请他担任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的高级顾问,他很爽快地答应了。有些学会的外事活动要请他参加,他在百忙中总是尽量抽出时间。至于是以学会高级顾问的身份,还是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他总是听从我们的建议,随和而大度。当然,我也曾受他邀请,到中科院就新军事变革的相关问题进行演讲。但愿我的演讲能够对他们有所帮助。

  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路甬祥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熊光楷 上将,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名誉会长,国防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等院校的兼职教授。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