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傅莹:柔声传递大国声音

liaowangzhisheng 2013-03-20 23:08:56 ■赵法生/文 总第199期 放大 缩小

 

在中国当代的外交舞台上,作为外交家的傅莹似乎并不特别引人注目。但是,作为人大会议首位女发言人的她最近却赢得了中外媒体的一致赞许,有人开始谈论“傅莹风格”。其实,她的答问中没有敏锐的机锋,没有凌厉的攻势,也看不见深邃的思想,正如网友们所发现的,她的回答很像是拉家常。但这些平常不过的家常话却引来了阵阵掌声。鉴于在我们这个时代,掌声之于发言人是如此珍稀,这便不能不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傅莹风格的内涵和魅力究竟何在?

傅莹的答问中首先值得注意到的是一个柔字,然而此一柔字,其实是大堪玩味的。原定11点开会,到了11点05分,新闻发言人才进入会场,她一进来赶忙道歉,说是“新手路不熟”。当日本记者问及“中国怎样缓和与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国家的摩擦?中国外交是否会更加咄咄逼人?”的提问时,傅莹回答说:“中国的对外姿态是不是会更加咄咄逼人?你提这个问题的时候,中国记者都笑了。很多中国人的意见包括媒体的意见,都是希望中国更加强硬一些,尤其面对挑衅的时候。”傅莹说,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同时,中国遇到领土争议、有国家采取挑衅行为时,应该果断地应对、面对和处理这个问题。

不用说,日本记者的提问才是咄咄逼人的,但是傅莹没有硬碰硬,她在婉转之中透露出坚定,此种顺以化之的回答倒是让对方的态势不攻自破了。既使从论辩术上说,这也是明智的做法。很少在她那里看见疾言厉色,她的和气驱散了历来弥漫在新闻发布会场的硝烟。

何谓柔?柔是心中的仁慈、平和与关切,是对于对方的尊重和接纳,是放下身段而不是居高临下和气势凌人,这应该是一个发言人的基本修养。孔子周游列国,学生们发现老师每到一个诸侯国,总能很快听说许多该国的重要国政情况,有人询问子贡其中的缘由,子贡的回答是,夫子靠“温、良、恭、俭、让以得之”,他得到各国政情民情的方式,和一般人是很不一样的。子贡确实是善言圣人,这种温和的圣贤人格具有磁石般的魅力和近悦远来的效果,人们是很愿意向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的。

当然,历史上的孔子不仅仅是柔,他是“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是刚柔兼备的境界,自有以柔克刚的功效。

如沐春风的柔和本来是中国君子人格的必备之意,和气致祥是古人历史悠久的训诫,现在却成了国内外倍受赞美的风范,何也?因为我们的新闻发布会上已经许久见不到这种和气了。历经长期的阶级斗争洗礼,一般中国人身上早就是戾气胜过了和气,然而一味地暴戾除了四面楚歌之外还会有其他收获吗?

但是,比傅莹更柔软的人比比皆是,可他们并没有获得同样的赞许。这是因为她除了柔和,还讲理。傅莹对日本记者说,中日之间存在的分歧原因比较清楚,中国希望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她强调是日本政府的购岛行为违背了中日两国建交时达成的共识,“因为这个共识不存在了,中国的克制也没有基础了,所以中国的海监船到钓鱼岛海域巡航是必然的。中国人经常讲‘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对方选择强硬举措、背弃共识的做法,那么中国还有一句话叫‘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样的回答,有理有据,逻辑谨严,比起“不要拿法律做挡箭牌”式的无知蛮横,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当然,不管是柔和,还是讲理,都要以真诚作基础。《中庸》认为诚是天道,不诚无物,故唯有真心能换取真心,唯有真情能感动真情。故作姿态的造作和没有人味的干枯的机器人般的说教能够打动谁呢?它毕竟连说教者自己也打动不了。

唯有符合情理的言说才会打动人心。如果你越过事实而向人们灌输一套一早已经背熟的原理,那是宣传,人们首先会看你自己究竟做得如何,但既使人没有天生的原罪,绝大多数人的行为与动机也都经不起阳光的照耀,那是人性的弱点使然;如果你疾言厉色,居高临下,摆出一副只有自己掌握了真理的样子,那差不多已经成了恫吓,然而很少有人会被言辞唬住;如果你灵机一动,说出一番子虚乌有的话意图蒙混过关,则如鲁迅所言,捣鬼有术也有效,但是有限,因为你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骗过所有人。

有人说傅莹将国家大事变成了拉家常,这也算不上是一项发明,正如汉语中“国家”一词所表明的,离开了家就没有国,国家大事本来就是家常事,宪政民主政治就是剥去那些宏大叙事的外衣,剥去利维坦的面纱,使它们现出本相,复归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权利。拉家常就是实实在在,真实不妄;就是跳出虚妄的意识形态的八卦而回到事实本身;就是从人之常情和人性出发,情理二字,理是以人情为基础的,悖情之理,不管听上去多么气壮如牛,都是耳旁风,因为它既不能入脑,更不可能入心。

到傅莹那里去寻找苏秦张仪式的辩才,子贡式的通达,晏婴式的机智,都是枉然的。但是,我们在她身上发现了久违的传统中国人的和气、优雅与通情达理,这种君子风范让外交回归人性和人道,使我们能与普世所认可的价值接通并被普世的人们所接纳。

人要说人话,文明人要说有涵养的话,让外交回归常识和人性,那种自以为是、装腔作势、狭隘偏激而又空洞乏味的文革语言应该画上句号了,它唯一的功能是暴露说话人的浅陋。但是,文明与涵养,对于这个时代的许多人来说依然是一个需要努力的高远目标。只有这一目标实现了,中国人才能真正赢得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