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与时俱进: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

tebiebaodao 2012-09-11 21:38:52 吴波/文 总第180期 放大 缩小

 

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总结党执政后的六条经验中第一条就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思想理论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与时俱进地推进理论创新,在强有力地推进党的建设的同时,极大地推动了党的事业的健康发展。

理论探索的一路光荣

改革开放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探索相互联结,贯穿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奋斗历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收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一道,共同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伟大厦。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全面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以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为理论基石的邓小平理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从而“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课题的认识的同时,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现实课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在推动党的建设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视野,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进行了集中探索,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系列规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作出了新的科学揭示。它在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等重大问题上所取得的丰硕理论成果,使中共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理论创造,标志着人类一种崭新发展模式的创立,昭示了人类发展的新途径。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历史,可以发现,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每一次理论创新都从整体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但是,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最为突出的重大现实问题,以现实问题为中心带动基本理论创新,构成每一次理论创新鲜明个性和独特价值。理论创新正是在应对和回答一个又一个中国问题中实现的。列宁讲过,每个国家总要根据本国实践的实际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的这个或那个问题摆到首位。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理论探索的历程,突出反映了这一特点。

从总体上看,“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为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遇到的最大的历史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探索的主题。邓小平说:“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总体而言,无论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都寓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之中。由此出发,改革开放以来一次次理论创新,集中反映的是党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认识上的深化,折射出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历程。

创新实践赋予的深刻启示

基于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历程的系统思考和国际国内现实环境的准确把握,未来的理论创新,需要深入领会创新实践所赋予的重要启示。

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换言之,就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坚持这一原则,既要注意和反对片面强调普遍性而忽视特殊性的倾向,也要注意和反对片面强调特殊性而忽视普遍性的倾向。理论创新是以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运用为实现途径的,既不是普遍性对特殊性的替代,也不是特殊性对普遍性的遮蔽。理论创新可以因由条件的变化表现为话语的转换,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则是创新的灵魂和根本原则,是任何意义上浓墨重彩的创新色调的底色。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不是延续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正是通过对这种底色的识别来加以判定的。

坚持与特定时期主要矛盾的解决相统一。只有在与时代和实践的互动中,马克思主义才能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理论创新,一方面要基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国际背景,站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角度,把握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更为重要的是,理论创新要跟特定历史时期国内主要矛盾的解决保持高度一致。现实的要求和矛盾最强烈地表现在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之中。理论创新,必须进入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去提炼问题,研究实践提出的重大现实课题,着力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任何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都不是在理论层面和框架内盘桓,自言自语,而是在面对紧迫的现实问题、应对激烈尖锐的挑战和经受极其严峻的考验的情况下实现的。

坚持真理观和价值观相统一。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仅仅具有认识论或方法论的意义,而是认识论和价值观的统一,它总是和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出发的价值观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理论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事实判断上,对“凡是现存皆为合理”持肯定态度,而要进行价值评价和追问。理论创新也是高扬社会主义理想性和价值性的探索之旅。社会主义不仅具有导向性的功能,还是强大的精神支柱,赋予我们以超越资本的精神力量和勇气。换言之,理论创新必须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蕴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意旨,渗透中国共产党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价值理念。

坚持理论的人民性和实践的人民性相统一。理论创新,不仅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而且必须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实现为落脚点,以此作为检验创新成果的根本标尺。马克思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坚持理论的人民性和实践的人民性相统一,就是要把理论的说服力和现实的说服力统一起来。任何一次理论创新,只有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真真切切的实际利益,才能为历史的真正主体即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自愿接受;任何一次理论创新,也只有成为历史的真正主体即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自愿接受,才能在社会实践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探索中国问题的破解之道

对于正在建设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现实中的问题正是理论上所要解决的问题。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如何进一步结合和一党执政条件下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构成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两大课题。

其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如何进一步结合的问题。马克思一方面把工业文明的历史代价,视为“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他又从世界历史的高度不懈地探索“缩短和减轻”人类这一磨难的实践途径。减少这种“历史代价”的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作为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仍然呈现出较强的不完善性,反映为初级形态的社会主义。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探索“缩短和减轻”这一磨难的具体实践途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正在并将长期面对的重大历史课题。提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尝试走“一条前人未曾走过的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这个重大历史课题的新解答。作为中国道路未来探索的关键性问题,如果获得成功,无疑给人类的发展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已经20年了,实践表明,这一探索不是阳光普照的坦途,存在着一系列深刻的矛盾和问题,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对话还远远没有结束。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不同于其他市场经济运行的特殊规律和特殊运行方式,需要更加深入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

其二,一党执政条件下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稳妥而积极的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实践不断得到发展。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一重要思想的提出为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开辟出来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的政治发展道路。这是一条充分体现全国各族人民根本意愿和根本利益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走下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构社会主义民主,有两项基础性的任务责无旁贷,这是一党执政条件下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性前提。一是必须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以工人、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享受当家作主的权利,确保中国的民主不受资本的操纵。二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只有这样,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真正代表全体人民,才具有领导和带领人民前进的政治资格,才能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国家主人翁地位并不断实现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在此基础上,党在人民民主的实践形式上理应有积极而有力的探索,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

对于理论创新,胡锦涛同志有过精辟的论述:“要坚持以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目的,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为理论创新的动力,以研究和解决我们在前进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为理论创新的着力点,不断打开理论创新的新视野,不断取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进展,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坚信,中国共产党人一定会以新的探索创造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新辉煌。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