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奥运:冠军不再是一切

liaowangzhisheng 2012-09-05 11:34:01 总第178期 放大 缩小

 

几日前,中国选手吴景彪获得伦敦奥运会男子举重的银牌,然而在之后接受中央电视台的现场采访中他却放声痛哭,并且哽咽道:“我对不起祖国,对不起中国举重队以及所有支持我的人。”

采访的记者伸出手安慰吴景彪,可这位奥运选手却满怀愧疚地鞠躬并且露出懊悔不已的表情,因为在原本有明显优势的奥运会项目中他没有获得金牌,这长期以来被中国体育界视为头等大罪。

吴景彪的痛哭恰逢其时,因为中国的“奥运金牌情结”正引发公众的热烈讨论。一方面,中国公众越来越难以接受中国官方媒体只关注奥运金牌并且将之视为成功的做法。另一方面,中国官方媒体仍然渴望获得可观实在的结果,有人称之为“金牌热”。在中国的官方媒体中,最热衷于金牌的要数《环球时报》这家由执政党主办的民族主义报纸了。7月30日,这家报纸刊登了整版的社论驳斥那些诋毁追求金牌的人。

“在过去的几十年,参与竞技体育已经极大地激励中国摆脱贫困与孤立。中国运动员在体育赛场的表现与中国崛起的身份以及融入世界的努力是一致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肖天毫不隐瞒中国运动员在伦敦奥运会上所面临的压力。他说如果拿不到中国公众所期待的金牌数的话,中国代表团将受到指责。毫无疑问,大多数中国人仍然非常关注在奥运会中获得的奖牌数量。”

至少在最后一点上,《环球时报》的观点是正确的。中国观众的确重视奖牌数量,部分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从7月28日开始,几乎所有的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报纸以网站报道中都会有一个小窗口显示中国新获得了多少金牌并与竞争对手,特别是美国作比较。

至于银牌和铜牌获得者,大部分都被公众遗忘。前几天,观众在中央电视台观看女子10米气步枪比赛时看到记者从铜牌获得者喻丹身旁擦肩而过,走向了金牌获得者易斯玲。中国的网民们注意到了这种“金牌至上”的现象。一个网民在中国最流行的新浪微博写道:“这个温和而安静的女孩明智地选择了离开以避免尴尬,她为这个国家脆弱的虚荣心付出了代价。”

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是很难想见可以用这样直白的方式批评“金牌热”的。毕竟,为了获得最多的金牌总数,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至于中国民众是否同样热衷于实现这个目标,则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至少在今年,则有很多证据表明他们并不太在乎金牌总数。比如,中国著名演员陈坤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布了一张与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李娜的合影,尽管李娜在奥运会女子网球个人赛的第一轮就被淘汰出局。陈坤在微博中的配文有些老调重弹却值得注意,因为这正是过去一些著名演员极力避免谈起的东西。

“金牌并不是一切。运动员参加比赛时代表的不仅是国家和他们自己,也包括我们。不管是否获得金牌,不管是否获得奖牌,他们都值得我们尊重和鼓励。他们的努力拼搏值得我们为之喝彩。不要伤害这些从小就在训练室刻苦练习的兄弟姐妹们。我们广大观众应该还是他们最热心的支持者。”

中国的冠军情结源自于30多年前,至少可以追溯到1984年的洛杉矶夏季奥运会,彼时中国获得了自1952年以来的第一块金牌。朱建华作为当时中国的第一位国际田径明星也参加了比赛。人们普遍认为他会在跳高比赛中夺冠,但他却只获得了铜牌。在回到上海之后,一个愤青砸碎了他家的窗户。这听上去有些匪夷所思,却隐含地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奥运金牌可以增强国家的威望。

深圳的一家独立报纸《晶报》以一种嘲弄的态度评论说:“金牌意味着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并且只有金牌值得如此关注。银牌和铜牌意味着失败与懊悔。”

近日,以直接或隐含的方式表达这种态度的几乎都是官方媒体。实际上,在伦敦奥运会之前,中国的国家体育总局特别发表公开声明为运动员减压。同时,中国的微博用户几乎一致支持和同情吴景彪,尽管他只获得男子举重银牌。他家的窗户也没有被民众砸坏,若真如此,民众也会对此进行谴责。

最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网民开始谴责那些批评运动员没有获得金牌的官方媒体。云南的《都市时报》称来自湖北的17岁举重选手周俊是一个耻辱,因为她在女子53公斤级比赛中三次抓举失败而让中国举重队蒙羞。她因未完成比赛而排在最后一位。即便这次失败确是一种耻辱,中国的网民们也很快意识到这不是周俊的错,而应归咎于在她还未做好准备就将她送往奥运赛场的地方体育局。

可以想见,中国的官方体育媒体避免提及官方体育机构希望获得更多金牌的话题。中央电视台的奥运报道仍然聚焦在金牌获得者身上,尽管中国的大多数网民不再像以前那样唯金牌至上。

一位自称来自四川的核科学家在微博说:“在现今的时代,没有人会基于你在奥运会中获得的金牌数量而对你表示尊重或者鄙视。我也不在乎奥运金牌,因为我知道它们对于我们的国力,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都毫无意义。”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