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北京雨灾与伦敦奥运

tebiebaodao 2012-08-16 16:33:20 ■秦晓鹰/文 总第177期 放大 缩小

 

就在伦敦奥运开幕的前几天,北京市下了一场61年来最大的暴雨。整个城市都成了水的海洋。这场大暴雨不仅让城市多个区域交通陷入瘫痪,众多街道库房场院商店厂房及居民小区成了泽国,包括77人罹难在内的大量的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更是难以计数。新任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表示要深刻汲取此次灾害的教训。笔者不知郭书记所言“教训”仅仅是指大暴雨暴露出的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和防汛能力的不足呢,还是有其更深一层的含义。是否也包括另一种“暴露”,即暴露出不仅是北京,而且也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那就是原始积累状态下的工业化的脆弱以及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与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

几天后,当笔者看过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后,这种感悟就变得更加清晰与明确起来。这台开幕式演出中所表现出的对西方工业化利弊的无言评判与形象式的反思,就像在给同样处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人上了一堂历史课。英国人说,每个国家都创造了历史,英国则创造过世界历史。对这句有点自大情绪的话如果不去过多计较,“工业化”的确是大不列颠给世界近现代历史留下的最浓重的一笔。

还记得本次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被命名为《喧嚣》的一幕吗:数根冒着浓烟的粗大烟囱拔地而起、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生活被彻底摧毁。代表着工业化时代来临的设计师、工程师和代表着无坚不摧的资本力量的企业家们,身着维多利亚时代的大礼帽燕尾服,目光炯炯神色傲慢地行走于英伦三岛。困惑的农人与牧人舍家抛业溶入陌生的生活漩涡。板球没了、果树没了、农田没了,儿童的嘻戏欢笑没了。只有向城市的无奈迁徙,只有困惑的目光,只有在工厂矿山做工的劳动者那一张张熏黑的脸庞。《喧嚣》的最高潮无疑是奔流的铁水浇铸出炽热红亮的奥运五环的图案,而当五环缓缓升起后,人们会注意到,所有的嘈杂、所有的喧嚣、所有的狂躁与奔突都在这一刻安静下来,人们仰视的目光都凝聚于通红的五环之上。

也许不少中国观众并不明白(包括在现场直播的CCTV的播音员),这一瞬间其实蕴含着一个极为深刻的喻意,那就是这冉冉升起的五环在向世界展示:现代奥运诞生在工业化时代,却又是对这个时代的一种超越,一种建立在批判基础上的超越!

众所周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西方工业化的产物。但它并不仅仅是历史的被动性产物,而且是历史主动性、历史创造性的产物。

一方面,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理念涵盖了对工业化社会积极成果的肯定,例如“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的竞争原则,把经济商贸的全球化趋势转化为集天下体育运动技术精英于一身的博大等等。但在另一方面,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理念又充满着对工业化社会消极影响的批判与匡正。

毋庸讳言,西方工业化打破了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的民族壁垒,撕破了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温情脉脉的面纱”,“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马克思语),创造了比人类有史以来任何时代都强大的生产力。但是与此同时,它所带来的无节制的竞争、不择手段的追逐利润,又造成了迄今为止空前严重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工业流水线式的社会化分工,使资本、新式机械和技术在社会财富分配中的比重空前提高,而使一般性劳动空前贬值,这就为毒化社会风气,扭曲和无视人性、张扬贪婪,祟拜金钱提供了巨大空间。

正是由于看到这些日益严重的社会弊病,现代奥运会的首创者们才顺应人们渴望建立一种能受控制的公平的竞争机制的呼声,主张把世界体育大赛办成一种公平的典范,并且希望通过这个典范影响世界政治和经济竞争,从而达到改良社会的目标。由此《奥林匹克宪章》才十分鲜明地规定:“奥林匹克的目标是将体育运动置于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的位置,以期建成一个和平的维护人的尊严的社会。”这就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奥林匹克精神就是要通过体育运动的教化作用,去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人格完善的人;再通过这些“独立、自由、均衡、意志坚强的人”去改造社会,使之走向协调和谐,变成没有道德败坏、没有弱肉强食、没有腐败的社会。可以看出,从1892年顾拜旦发表首倡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著名演说,到12年前的l996年确立《奥林匹克宪章》,奥运理念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进行社会改良,推动人类和谐进步的美好理想。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则是把这一理想付诸实践的伟大的社会运动。我们可以完全有理由地说,奥林匹克运动目的就是对工业化社会种种非人性弊病的批判与改良。简言之,它就是一个伟大的、带有浓厚理想色彩的、推动社会改良与进步的运动!

尽管北京曾经举办过奥运会,也以“绿色、科技、人文”的口号回应过奥林匹克精神,但遗憾的是,我们对其所包含的丰富的社会批判内容和深厚的人性关怀,以及它要致力于的社会改良目标,似乎并没有真正地理解。

而对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质就是一场对工业化种种弊病加以匡正的强烈意愿,也并没有在实践上做出真正的全面的有实质性的回应。

北京大暴雨所引发出的问题,突出印证了这一点,印证了中国在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上还缺乏一种对工业化城市化弊端应有的反省与警觉。尽管中国最高决策层早已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但在贪婪的财富冲动和愚顽的权力操控下,如何把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调整到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的轨道上来,如何把社会管理的目标调整到维护人的尊严的轨道上来,如何把推进社会改造与进步的目标,调整到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分配公正的轨道上来,却依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与变化!

这场雨灾说明,当我们尚沉醉于GDP的高速增长,沉迷于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迅猛实现,痴迷于迅速迈向特大超大型区域经济核心与国际大都市时,淡忘、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人性化管理,将会留下多么巨大的社会隐患。正如许多权威人士指出,北京的雨灾并非仅仅技术性问题,例如,城市排水系统标准不足,排水系统不健全和设施老化等等;也不是城市发展过快使得地下空间不断被占据,没有相应的统一的协调机构及制度安排等等。最为重要的还是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思路有关,与政府的城市管理能力及思维方式有关。如果不从这样的角度入手来反思,那么要找到当前中国城市排水系统问题的根源是不可能的。

可以说,中国城市的高速发展是近30年左右的事情。城市的扩张已经是当初的几十倍。为了迎接2008年的奥运会,北京市的城市市政基础建设投入更是高得惊人。国内的其他大城市莫不如此。在追求GDP增长及房地产暴利的冲动中,中国出现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超高超大建设举目皆是拔地而起,城市扩张一波高过一波。

在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下,政府所追求的是GDP增长数量。所有的政策法律及制度安排都是围绕着这个GDP增长目标而行。可以想见,如果我们的经济增长都在以数量为目标,那么质量和民生自然就会被忽视乃至完全偏废。那些与GDP增长数量目标相关性较大的城市基础设施表面工程,各地政府就必然会加大其投入。谁还去理会蕴藏在地下的城市排水系统既耗资巨大又无法满足政府领导人的面子呢?重“地上”而轻“地下”,重“面子”而轻“里子”,重官场政绩而轻民生服务,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又怎么可能不严重滞后?造成7•21北京雨灾的症结不是出在规划不到位、更不是出在资金不足与使用不当,而是出在执政理念、施政方略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上。这就是总根子。

如果不改变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与增长方式和政府行政的管理体系,不改革中国政府及公务人员的评价体系,那么,城市排水系统严重滞后的局面就无法改观。

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一个工业化城市化的根本发展方向问题。

因此,笔者以为,在北京7•21大暴雨之后以及现在仍然在各地持续肆虐的暴雨水患之中,中国各级政府的关注点不应只是放在出现的问题有多大,造成的损失有多重上,而应更加关注这些问题的总根源出在哪里?关注在这些灾害中反映出的政府决策中的疏漏和行政管理机制的以人为本的问题上。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虽然属不可逆转之势,但当下首先应该逆转的是决策部门对人性化城市管理的长期无视,是他们对表面光鲜的GDP的政绩追求。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历史阶段。经过全体人民的艰苦努力,东部地区已经迈进了人均GDP4000美元这道门槛,达到“初步实现小康”的目标,正在向下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冲刺。在这个关键的社会转型期,必然会出现各种新的社会矛盾和新的利益冲突,经济建设中固有的结构性问题、各利益群体的收入差距问题以及社会建设中的不协调现象日益显现。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中国经济建设能够继续得到健康协调快速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执政党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新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观,这是中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避免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种种社会弊端的一种应该坚持的追求。它不但有利于中国自身在21世纪的健康持续快速的进步,而且也有利于地球资源生态及环境的保护,有利于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

可以说,在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在建立更加公正公平的社会目标方面;在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方面,中国的目标追求与奥运理念有着诸多的一致性。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传遍世界时,一家国外媒体这样评论道:“主办权的获得对于中国意义是不一般的,这是中国迈向‘中等发达国家’的跳板。如果说1978年的‘思想解放’启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成为中国走向‘小康社会’的出发点,那么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今天,则成为中国的又一条起飞线。”

这篇评论文章把中国举办奥运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相提并论,这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有些夸大。但如果我们把奥运精神与克服工业化弊端,把中国正面临跳出中等收入陷阱,实行人性化社会管理,实现历史新转型联系起来,这样的相提并论难道不是十分恰当吗?

当经济危机的阴霾笼罩在雅典神庙时,当如注的暴雨倾泻在紫禁城时,我们应该明白,今天的中国人并没有到高歌《欢乐颂》的时候。此前伦敦奥运开幕式展现的英国工业化提醒着我们,北京和各地的雨灾警示着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中国又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门槛。这道门槛虽然布满着荆棘,但它的前方却写着这样诱人的大字:“人的尊严”、“和谐发展”与“公平正义”。中国人应该向着这些目标,开始新的改革和冲刺!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