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股市最大的问题是信心缺失

tebiebaodao 2012-08-02 18:25:56 兰纪平/文 总第176期 放大 缩小

 

自2007年10月股指达到6124点后,大陆股市开始了持续的一路下行态势,到了2012年7月17日,上证股指已跌至2152点,在A股市场大量“失血”的同时,近来一些证券营业部开始出现数量超出以往的“销户”现象,特别是“大户”的出走(指投资者彻底离开股市,把开立于证券公司的股票交易账户撤销掉)。其中的原因何在?政府方面应否通过救市措施以推高国内的股指呢?

投资者行为与股市波动

早年,约翰•凯恩斯曾讲过:“专业投资人和市场投机者总是把精力和技术都用来预期一般投资人认为别的投资人到底会怎么想。”意为许多股市中的投资和投机者们都是缺乏自信的,他们总是在“偷眼看别人”,即把股指的波动用作判断别人行为的信号。当股价上涨时,他们往往不会卖掉手中的股票,只有在涨了很大幅度后,才会考虑抛售;而当股价下跌时,他们又选择观望,并不积极买入股票。只有到股价跌幅已经过大时,才会进场买入。因此,在很多情形下,预测心理就成为了股市出现大幅震荡波动的原因。

根据凯恩斯的说法,凡股市上,必存在着很强的预测心理,众多投资和投机者在抉择之前,都在预测市场里别的人们将会如何行事,然后希望抢在别人之前出手。由此形成市场上买者和卖者们的信心集合,并决定着股指这一市场上买入卖出群体效应的走向。

现实股市中的信心集合往往与一些基本面因素无关。譬如,经济是否维持着高的增长,货币政策是宽松还是紧缩,入市门槛提高还是降低,印花税的调整,实施“大小非”的减持……

人们可以看到:近期,在中国央行多次调低了存准率和基准利率,由此释放出大量的流动性后,大陆股市并未像一些专业人士认为的那样,具有救市作用,可带来股市的向好。这其中必有上述预测心理的原因——更多的人们对股市没有信心。例如,从代表了个人证券账户和直接入市的法人证券账户看到,6月份的交易结算资金余额已从6月初的8103亿元降至月底的6081亿元,净流出2022亿元,表明信心集合为负面,股指也就继续地走低。这正是负面的信心集合造成的结果。说明股指与货币政策走向失去了关联性。货币政策工具已经提振不了股指。

建立政府平准基金以推进股制上升维持股指稳定的做法恐怕也会如此。国际上一直少有国家为股市维稳而设立股市平准基金,特别是中远期的平准基金。日本和台湾地区当年为应对股市泡沫的破灭曾短时间用过,但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也在于信心方面。当人的信心存在并能保持平稳的时候,宽松的货币政策或平准基金会有引导更多资金入市,进而提振股市的作用。然而,一旦信心方面出现流失,甚至到了“哀大莫过于心死”的时候,就是另一回事了。尤其在中国国内这个存在制度缺陷的市场上,增强流动性和设立平准基金不仅稳定、推高不了股指表现,反而可能成为某些机构和庄家炒作并洗劫投资者的机会,由此还可能会加大股市的波动。

国内股市为何信心缺失

与法制健全,信息透明,鲜有官、商、儒相互勾结实施贪腐,且一但出现,必遭法办的国际成熟的股市相比,中国的股市原本就是“先天不足的”。社会上的政企不分,官、商、儒相互勾结,依靠行政特权获取利益的特质从一开始就存在于股市之中。这就是国企上市公司业绩造假、行政审批中的设租寻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只为圈钱的特质。在国内股市20年的历史中,曾因此产生过多次信心危机,每次都是依靠政府出面,释放些利好政策与信息,或是许诺将进行改革,从而使市场信心加强并使得危机得以暂时度过。

但预算软性约束、效率低下、贪腐成风的国有企业制度是个金融漏斗,圈再多钱,包括吸纳境外投资入市,最终也填不满资金被贪污、浪费、流失造成的黑洞。因此,原本脆弱的股市信心逐渐变得难以保持,曾经起过作用的各种提振股市的说法、举措的效力也就不断地递减。圈钱的金融黑洞使股民们损失惨重,损失惨重便不断地加剧着信心的缺失,其中也包括那些投机性强、曾经获过利,自认为是炒股高手或有内部消息的股民们。

在今天,股市信心的内涵和基本影响因素远比凯恩斯的时代更为丰富。这里不仅包含有基本面上的影响因素,更有股民们对国家社会发展长远信心的支撑作用。一些专业人士们论及信心时总是围绕现时经济表现及预测、利率、债务危机股市扩容、外部市场冲击。他们把中国股市这些年的下跌态势归咎于国内搞了大小非一类的举措,特别是归咎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基本面的逆转。他们显然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内容。

2008年出现的金融危机一度的确对国际股市信心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当时美国三大股指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跌幅依次为33.84%、38.49%、40.54%,道指从13000多点跌至7000多点。而中国股市则早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10多个月就开始了下行态势。但4年之后,尽管美国那里的经济增长缓慢、复苏乏力,股市却已恢复至接近危机前的水平。如道指已逼近13000点。这是因为,人们的长远信心仍在;美国的股民们长远信心的支撑作用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反观中国股市,虽因金融体系的差异,国内股市一直处于金融危机的旋涡之外,但在危机到来后,股指跌幅更大,当时沪指、深成指、中小板指跌幅依次为65.39%、63.36%、54.16%。A股在2008年底曾跌至2000点左右。同样4年之后,中国股市A股却处在2100多点(从3年前的3400多点不断跌至2100多点),没有出现人们期盼的恢复。2001年6月14日,沪指记录为2245.43点。到2012年7月17日,沪指记录为2152点。这表明10余年间,A股指数涨幅为零,A股收获的是一个负收益。笔者认为,这并非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结果。我们更应当在自身股市制度上、从股民信心为何不断缺失上寻找原因。

结论:关键是恢复股民信心

今天,振兴股市的关键在于能否恢复股民的信心。而要恢复股民的信心,已不能再指望靠发布行业利好消息,或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利率、税率的调整,以及推出退市制度一类的小修小补,甚至政府注资托市等举措。笔者认为,要真正恢复股民的信心,不但需要在中国资本市场运作中真正贯彻“三公原则”,在改革发行制度、加强信息披露、引入集团诉讼、完善监管和投资者利益保护上迈出新步伐,奠定良好的股市制度基础;还需要让人民看到国家推进民主法制,防止文革重演、不准开改革开放倒车的坚强决心,坚定地实施而不只是宣讲早已承诺的政治体制改革,构建稳定和谐的国际关系。以此树立起广大股民对国家发展的长远信心,进而才会产生对资本市场发展的长远信心。

(作者系首都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