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看得见的手”怎么管

tebiebaodao 2012-08-02 18:21:49 总第176期 放大 缩小

 

今年中国从第二季度开始出现经济数据下滑,有些国际机构马上便推测中国会有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出台。似乎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已经成为政府无法放弃的一张王牌。

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二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其中上半年GDP同比增长为7.8%,二季度GDP同比增长为7.6%,3年来中国经济增速首次跌破8%。

面对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扩内需,调结构,稳增长”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经济政策手段?“看得见的手”管得住什么?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其实,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运行是市场调节为主还是政府干预为主的争论在中国从未中断。

面对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干预政策可能再次在中国“抬头”,舆论自然发出对凯恩斯主义的质疑之声。凯恩斯主义及其政策主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勿庸置疑,但对凯恩斯主义的怀疑和批评在中国学术界也从未间断。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通过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回升的过程中,货币供给增长过多的问题已经逐步显现出来;政府投资规模过大,对经济的调控力度过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通货膨胀、加重政府债务负担、积累公共财政风险等问题——因此,凯恩斯主义这个药方不能再用了;但同时另一些经济学家则指出,将中国当前出现的种种问题与困难均归咎于凯恩斯,是不公正的,实际上是对凯恩斯主义肤浅认知基础上的误读。

更有一些学者指出,市场与政府都存在着“失灵”,因而,解决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的问题就不能一味主张市场调节或政府干预,宏观调控必须双管齐下,交叉相补,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毋庸置疑,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仍然需要经济的稳定增长。稳增长不仅是中国的当务之急,而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把中国实行宏观调控、运用政策手段,等同于“信奉和执行凯恩斯主义”过于简单了。我们发展经济和改革开放,坚持和完善宏观调控,当然要吸收各种学派的观点,但落脚点是解决民生问题、就业问题、经济转型问题,最终是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而不是简单信奉哪个经济学派。

这里,本刊特编发一组学者看法,以期通过百家争鸣,让真理越辩越明。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