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经济:要购买力 不要钢铁厂

liaowangzhisheng 2012-08-02 18:19:48 来源:Bloomberg 翻译:严少华 总第176期 放大 缩小

 

7月12日,中国政府公布最近一个季度的经济增长数据为7.7%,创三年来最低。消息公布之后,人们便预想第二天会出现“天要塌了”这样的新闻头条。

然而,更重要的问题在于面对经济增长减缓,中国领导人应该或者可以做什么。

自从三月份温家宝总理将经济增长目标从2005年以来的8%降低到2012年的7.5%以来,中国便出现了诸多令人不安的消息。房价、贸易、建材和奢侈表销售都在下降。政府已经出台严厉的法令,要求官员削减在公车、公款招待等方面的支出。

在海外,全球经济的疲软及欧洲持续的危机促使中国加大出口的力度,但可供出口的市场却越来越小。美国最近刚刚取代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海外市场,然而在美国的选举年增加对美国的出口可能会引起更大的贸易冲突。

因此,温总理将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转向依靠本土,比如促进国内投资。这一战略可能重蹈2008年4万亿(时值586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的覆辙,该计划曾加剧通胀、引发房产泡沫并将信贷推至不可持续的边缘。此外,受惠这一计划的主要是那些规模大、效率低的国有企业而非中小企业。比如五月份,中国政府决定批准一项110亿美元的投资,用于已经产能过剩的钢铁工业。

公共产品

对中国政府而言,更明智的做法是将更多的钱投入公共产品,以改善民生和经济。根据世界银行2008年的数据,中国仅将GDP的1%用于医疗,3.7%用于教育,4.7%用于养老和其它形式的社会福利。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的成员国用于这三个领域的支出分别占GDP的6.3%,5.4%和15.2%。由于拥有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加上公共债务较轻,中国比大多数国家都更有能力负担这些支出。

此外,中国需要更多地依靠国内消费,这是布隆博格(Bloomberg)一贯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倾向正在显现:相较去年同期的28%,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消费占了GDP增长的43%。与其通过人为的低息贷款维持这一趋势,中国政府不如进行结构性的改革,以创造真正的购买力。

一个很有希望的改革领域便是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化。由于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劳动力的缩减,中国的工资水平在不断上涨。修改或者消除中国臭名昭著的户籍登记制度将将使农民工可以合法移居城市,提高生产力,刺激消费并减少不平等。

另一个可行的措施是让中国的储蓄者进入投资领域而非仅仅依靠低回报的银行储蓄。这可以让他们获得市场回报,减轻对退休的后顾之忧并自由消费。最近,中国政府通过小幅放宽存款利率的浮动范围朝这个方向迈出了一小步。不幸的是,过去五周中国两次缩减基准利率削弱了这一举措的积极效果。

试点工程

在更广的领域,政府可以利用其权力鼓励竞争并刺激经济增长,比如放宽政策,允许企业家和私营企业购买土地和进入金融市场。今年3月份,温州开始了一项试点工程,支持创立一些民间的融资机制,包括农村银行、小规模借贷公司和债券发行。向外资银行开放市场也将扩展一些融资机会——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外资银行在中国持有的资产仅为2%,在主要的新兴市场中这一比例最低。

随着薄熙来事件的发生以及领导人的即将换届,中国的领导者比往常更加关注稳定。尽管如此,他们仍在过去的半年中成功地采取了一些经济改革的措施,例如放宽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浮动范围并放松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条款。虽然改变存款利率、促进小企业信贷这样的措施不如110亿美元的钢铁投资这样吸引大众的眼球,但它们会产生更多的积极影响。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