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钼都”华丽转身

zhuantibaodao 2012-07-25 18:22:26 贺琼/本刊记者 郑卫/通讯员 总第175期 放大 缩小

 

2006年8月,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的升格仪式

当年的棚户区建设成了今日的山城景观带

葫芦岛市是中国东北的西大门,与大连、营口、秦皇岛、青岛等市构成环渤海经济圈,扼关内外之咽喉,为山海关外第一市,素有“关外第一市”之称;葫芦岛市是中国最重要的钼矿基地,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的钼储量,是世界三大钼矿生产基地之一,有着百年历史的老矿区;葫芦岛市是辽宁省的地级市,是京沈线上的重要城市之一,是国家36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辽宁省西部第一高楼“海滨金融中心”坐落于此。在新一轮的城市规划中,葫芦岛市被辽宁省政府部署建设成为辽西城市群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和重要港口城市。

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座落在葫芦岛市西北部,东邻世界天然良港——葫芦岛港,西接历史名城——朝阳市,南眺中国旅游古城——兴城市,土地面积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万人。这个地区曾是中国四大产钼基地之一,拥有百年开采和工业文明史,一度是中国有色产业界的龙头,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钼矿,杨家杖子也因此被誉称为“中国的钼都”。这个始建于清朝的百年老矿,曾被列为中国“一五”时期156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从1950年到1999年,累计为国家生产钼精矿36万吨,上缴利税数十亿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特别是在3年困难时期偿还苏联外债做出了特殊贡献,在新中国的矿山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笔而载入史册。然而,由于矿产资源枯竭、连年亏损、包袱沉重,1999年末,国家依法宣布该企业关闭破产。为了承接这一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2000年3月“杨家杖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挂牌成立;2006年8月,升格为省级开发区;2009年3月,国家将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列入资源型城市市辖区,享受系列优惠政策。

昔日的辉煌凋零了,曾经的神话不在了。一个破产的、被宣判了死刑的百年老矿如何重生?一个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经济社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一大批年龄大、无技能且疾病缠身的下岗职工如何再就业?牢骚满腹、怨声载道的情绪如何安扶?安居乐业、和谐平安的局面如何创造?……开发区领导班子接手的本来就是一个烂摊子、老大难,一块烫手的山芋!

突围:摆脱贫穷,矿区重生

一个资源枯竭的百年老矿,50年计划经济的约束,“破产”好似天塌下来一样,贫穷、疾病、无助就像三座大山压得矿区的居民们喘不过气来,目睹杨家杖子现状的人无不摇头、叹息甚至痛心疾首。人口老龄化、疾病缠身、文化程度低、技能单一、见识少、头脑僵化等成了普遍现象,杨家杖子地区历史遗留问题太多、太复杂。面对这样一个各种矛盾交错叠加,各种不稳定因素尤为突出的一个敏感地区,开发区党委干部临危受命,百废待兴,他们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

面对一团乱麻的局面,开发区几任领导班子不退缩、不逃避,着手从源头上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民生问题,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让辖区内的居民摆脱贫穷。特别是2006年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郑子清率领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以来,通过对开发区历史、现状及未来走势的剖析,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开发区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带领全区人民发扬“万众一心,知难而进,扎实苦干,开拓创新”的开发区精神,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经过五年多的稳步推进,昔日破产的矿区浴火重生了,昔日不安定的局面和谐稳定了,昔日愁容满面、怨声载道的群众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杨家杖子重生了!就像凤凰涅槃,一个现代化的生态钼都诞生了!尽管它还很稚嫩,但雏形有了,希望就有了。杨家杖子开发区的崛起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社会转型成功的生动典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经验也是值得大力推广和宣传的。杨家杖子探索和破解的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如何加快破产矿区转型升级,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这一难题的破解,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中央电视台“走基层”栏目“棚户区里的新希望”,曾经深入杨家杖子地区的大街小巷,深入到普通百姓的家中去拍摄他们的日常生活,真实地记录老百姓的心声和期盼。镜头中,昔日的贫穷与困苦令人揪心,可变化就在点滴之间、在潜移默化之中,破烂不堪的棚户区在悄然发生改变,居民们的表情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愁苦少了、怨言少了,开心的事儿多了,表扬政府的人多了,夸奖郑子清这样的好干部的更多了。一位老人发自肺腑地说:只要郑子清主任这一届领导班子在,杨家杖子的希望就在,我们的盼头就在。不是吗?第一,工资涨了。通过采取工资普调和生活补贴的方式,老百姓的手头宽裕些了,大集体企业历史拖欠的工资和欠缴的养老、医疗保险金等问题解决了,原杨矿6152名退休人员医疗补贴等问题也妥善解决了。第二,居住条件改善了。开发区2007年率先启动投资12.78亿元,建筑面积109.4万平方米,住宅面积94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工程。昔日一家人挤在破烂不堪、年久失修的棚屋里,屋漏偏逢连夜雨,如今,居民们已全部住上宽敞舒心的棚改大楼,当年的棚户区建设成了今日的山城景观带。当居民们拿到新家钥匙的那一刻,他们的兴奋是难以言表的,他们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甜蜜、那么知足,他们对党和政府、对开发区领导班子的感激也是由衷的。一位老人手舞足蹈,逢人便说:这辈子也没想到还能住上楼房啊,多亏了郑子清这样的好干部啊,他是真好啊,想到我们心里去了!第三,就业机会多了。就业是民生之本,杨家杖子开发区除了积极引进大项目、新项目,引进外资、与国际大企业联手,增加就业机会之外,还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为了解决老矿工子女就学、就业难的问题,开发区在矿区内兴建学校,保证了矿工的子女们有学上。

让我们用一组数据说话:十年间,GDP增长83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7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0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6年至2010年五年间,平均每年增长18%以上。到2011年底,全区养老保险实现14872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12721人,参保率分别为84.5%和78%,参加新农合2606人,参合率为96.2%。

$nextpage$ 崛起:“中国现代钼都”呼之欲出

历史遗留问题逐步解决了,弥漫在杨家杖子上空的怨恨情绪消散了,呈现出详和安定的气氛。以郑子清主任为首的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领导成员清醒地意识到,杨家杖子的永久稳定光靠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可持续的发展是行不通的,只有改善生活、改善生产、大力发展经济,才能构筑稳定的根基。民生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基础,民生保障的水平,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民生改善的程度,取决于经济实力的程度。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解决民生问题就是一句空话。

据郑子清主任的分析,百年老矿虽然破产了,可杨家杖子并不是一无所有,相反,它的优势非常明显,潜力巨大,正蓄势而发。

区位优势: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地处渤海之滨,距葫芦岛24公里,东邻葫芦岛港,西接朝阳市,南眺兴城市。区内铁路专用线与京沈铁路线葫芦岛站相接,与锦州至叶柏寿的魏塔线叶家屯站相连;距沈山高速铁路仅30公里;驱车30分钟即可到达京沈高速公路葫芦岛出口;距葫芦岛港仅34公里。

资源优势:众所周知,杨家杖子因矿而兴,因矿而衰。2009年3月,杨家杖子开发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44个枯竭转型城市,但这里的矿产资源依然丰富。开发区加大投入,有重点的进行了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并查明开发区境内和周边地区尚有钼矿石量6600万吨以上,金属量10万吨以上,铁矿石量2亿吨以上,煤炭储量1亿吨以上,铅锌、铁、铜、金、银等其它金属资源储量也比较可观。同时,伴生矿铼、镓、铷、锶等稀散元素也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石灰石、无烟煤、英石等非金属也有一定的资源量,仅石灰石储量可达亿吨以上。这些不可再生资源,至少可利用20年以上。矿山固体废料储备雄厚。域内还有十分可观的二次可利用资源,有一亿多吨的尾矿砂和500万吨的钼矿毛石,这些过去被视为不宜再回收的矿山固体废料,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已变废为宝,重新得以开发利用,为发展循环经济和接续替代产业提供了资源保证。如此看来,矿产资源开发仍然具有巨大潜力。

基础优势:基础设施齐备,人力资源雄厚、工业基础完整。现有产业中,有色金属、机械制造、新型建材三大产业已经形成强势发展态势,与之配套的机械制造、加工、冶炼等行业产品齐全,形成区域内完整的工业链条。

人文环境:闻名遐迩的莲花山圣水寺,庙山龙华寺,一南一北座落在城区两冀,是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国家级的三教合一的莲花山圣水寺,集佛教“众人平等”、道教“道法自然”与儒教“天人合一”于一体。

政策优势: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相继下发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03]1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5]36号)、《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文件,政策上的扶持给葫芦岛杨家杖子开发区提供了一个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某种意义上说,政策的扶持对杨家杖子老矿区的繁荣稳定、长治久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开发区成立十年来,江泽民总书记、朱镕基总理、温家宝总理、罗干、曾培炎、周永康,原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省长张文岳、副省长陈政高曾先后做出批示,要求国务院有关部委、辽宁省和葫芦岛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措施支持杨家杖子老矿区发展。2006年8月升格为省级开发区。2009年3月,开发区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成为国家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市辖区。三年来已得到中央财政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19400万元。

有了这些优势和基础,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些优势,强抓机遇并实现转型升级?开发区的领导们经过各方调研,一幅波澜壮阔的宏伟蓝图勾画出来了!一个现代生态钼都的雏形呼之欲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经济规模,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实现充分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打造经济转型示范区,建设现代钼都和秀美山城,实现生态型工业城市的发展目标!”这个历经沧桑的百年老矿,从此站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崭新平台,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目标确定了,步伐坚定了,执行力增强了,效果看见了——

大力实施项目牵动战略。工业项目中的浙江剑石化工、鑫磊海绵铁、莲花山凿岩钎具、岭前矿重组改造等项目已具备开工条件。环境治理项目中,完成了北岳至韩家沟、寺前河南居住区、北岳社区部分动迁平房的场地平整及建筑垃圾清理,治理范围285亩。基础设施项目中,总投资2300万元日处理1万吨生活污水处理厂已竣工;完成了集中供热和客运站工程的前期手续和动迁工作;“老杨线”莲花山隧道工程开始运行;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营。这些重点项目的实施与推进,对开发区扩内需,保增长起到了极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招商引资结硕果。实施“走出去”战略,2011年先后赴香港、台湾、重庆、上海、温州、山东等发达地区考察、洽谈项目20余个,积极参加不同层面招商推介会6次。共引进项目10个,项目总投资上百亿元。先后有香港郎威、泰国新兴宝石、福建泉州、香港圣德旺等一大批知名企业落户开发区。

着手建设四个工业园区。一是钼产品工业园,总投资55.89亿元,结合采矿沉陷区治理,将居住和公建搬迁出来,经过稳沉后集中布置矿业开采和钼深加工项目,集采选、冶炼和深加工于一体,延伸产业链,实现钼产品的深度加工,最终实现年产钼金属量1.0万吨的产能。

二是黑色金属工业园,总投资100亿元。主要包括黑色金属与冶金材料的清洁生产,集铁矿的采选、直接还原铁生产、特殊钢生产、粉末冶金铁粉和粉末冶金配件的生产为一体,实现铁产品的深加工,并采取合资、合作方式建设特殊钢产业基地,全力构建以铁为主的黑色金属工业生态园区。

三是新型建材工业园,总投资50亿元。充分利用地区丰富的石灰石、硅石、白云石、尾矿资源、矿渣及其它工业废弃物发展新型建材和制品,全力打造新型建材工业园,并使之成为开发区废物的最终吸纳处理中心,最大限度地将废弃物转变为可再生利用的资源。

四是环保与节能产业工业园,总投资103亿元。位于富儿沟村,大约3平方公里区域内。一方面,着手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加工和生产废渣、废气、废水等综合利用和治理设备和产品发展静脉产业,提升二次资源的加工利用水平;大力开展太阳能聚光发电等节能发电成套产品及其配件的加工和生产。

重点打造六大产业集群。1、着力培育发展以钼矿为主的采矿产业集群。钼矿开采坚持走资源节约型发展道路,对造成生态破坏严重、回收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的钼矿企业坚决予以关闭。2、着力培育发展以钼矿为主的选矿业产业集群。优化选矿企业布局,强化选矿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实行“拆小并大”,限制、取缔小选厂,裁减或合并资源不清、技术落后、效益较差的选矿企业;鼓励合建、联建选厂,加快组建钼选矿公司。3、着力培育发展以钼矿为主的冶炼业产业集群。充分利用钼矿资源,提高冶炼水平,逐步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钼冶炼产业基地。4、着力培育发展以钼矿为主的精深加工业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搞好钼精矿的深加工,大力发展钼功能材料、钼制品和钼化学品生产,逐步把开发区建设成钼冶金与材料产业基地。5、着力培育发展矿山机械加工制造业产业集群。巩固和发展矿山机械产业优势,不断开辟新的机械加工制造领域,充分发挥莲花山针具的品牌优势、矿山机械公司和鼎力达机械制造公司技术优势,加大对机械加工业的技术改造力度,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积极开发生产系列化、功能化、优质化的高档次产品,增强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6、着力培育发展建筑材料业产业集群。有效利用地区丰富的石灰石和尾矿资源,大力支持利用含微量钼的尾矿生产多晶陶瓷材料——微晶玻璃项目建设。争取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开发区建成辽西地区乃至全国的重要建材生产基地。

四大工业园区、六大产业集群的布局,为杨家杖子地区工业经济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型企业、外资企业的进驻,不仅为地区带来了财富、创造了经济效益,而且增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上、下游链条产业也兴旺起来。近几年,全区上下在郑子清主任的带领下,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建设现代钼都,促进地区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还是让我们用一组数据说话:自2006年至2010年五年间,GDP每年以29.45%的增幅增长,为开发区建区之初2000年的13倍。至2011年底,GDP完成145000万元,实现同比增长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5000万元,实现同比增长2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1000万元,实现同比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700万元,实现同比增长13.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648万元,实现同比增长51%;利用内资完成180600万元,实现同比增长40%;利用外资完成1210万美元,是2010年的100倍;外贸出口完成2400万美元,实现同比增长30%。

腾飞:生态新城、幸福小镇在招手

一个破产关闭的老矿区谈何文化?吃饱饭就不错了。是的,当大家穷得揭不开锅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先填饱肚子。2006年,杨家杖子进行产业转型的三大战略刚一出台,一度也曾引起了一片质疑之声。人们议论纷纷,在迫切需要发展的老矿区,为什么把文化立区排在“文化立区、工业强区、科技兴区”三大战略之首呢?一个老矿山怎么会与文化沾边呢?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怎么能带给老矿区人民急切盼望的富裕生活呢?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当初的质疑声消停了,取而代之的是,五万山城人民在开发区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众志成城,团结向上,一个地方文化一度暗淡的老工业区,文化品牌也闪亮起来。

我们来到这个百年老矿区,感受到的不是乌烟瘴气的工业污染,却能呼吸到清新的花香,清风扑面,令人神清气爽。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闯出一条“文化立区”之路,在开发区这块热土上,到处洋溢着文明、和谐、创新、奋进之风,它让来到这里的人们确信,以“文化立区”作为战略之首,杨家杖子一定会最终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因为杨家杖子的文化基础并非一穷二白,相反,它的独特魅力在全世界都是首届一指、独一无二的。谈到文化,郑子清主任有些眉飞色舞,他如数家珍地说,杨家杖子是传统宗教文化聚集地,闻名遐迩的圣水寺拥有省内保护最完好、规模最为集中的古建筑群,是国内唯一一个集儒、佛、道三教为一的宗教场所。圣水寺以及龙华寺每年都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这座矗立了近400年的寺庙如今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焕发出异样的光彩,也为开发区的腾飞助一臂之力。

2009年,开发区开始着手制定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按照规划,开发区将以莲花山圣水寺宗教文化开发为核心,在周边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打造一条多元素辐射、儒道佛教各色文化有机联系的传统文化旅游线。包括:两寺、三境、一寨、一园、三廊;同时,规划建设一条国内独一无二的百年矿山生态工业旅游线,包括两矿、一厂、三馆、一库。按照规划,杨家杖子传统文化旅游线路将修复和扩建圣水寺、龙华寺两座寺庙,建造“楞严法会”群雕等3个景观区,开发具有朝鲜族特色的高丽寨,建设一座中华生态养生园,打造3个佛道儒三教本生文化长廊。而在百年矿山生态工业旅游线上,将改造具有百年历史的岭前矿和日伪时期遗留的矿井以及钼选矿厂,整合高空索道,千尺矿井隧道等旅游元素,开发出独特的工业生态景观。此外,开发区还将改造历史遗留的日式建筑群和苏式建筑群,打造解放战争辽西二次战役纪念馆和矿山历史博物馆。按照规划,开发区文化旅游产业到2015年总收入将实现 150亿元,约占全区 GDP的50%,届时杨家杖子老工业区落后的产业结构将得到彻底调整。

现代生态钼都,定义了未来城市的基本特征和符号,未来的杨家杖子生态新城将是资源高效开发、环境和谐、经济高效、发展持续、社会—自然—经济和谐统一的人类居住新区。杨家杖子注定要打一场让世人震惊的翻身仗!一座崭新的生态钼都、幸福小镇正向我们招手!

我们相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辽西经济开发大环境的带动下,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这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渤海湾之星,将着眼全球,身处辽西,心系海外,努力使之成为辽西最璀璨的明珠。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