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控制了太空,就控制了地球

tebiebaodao 2012-06-29 17:06:30 文/张月 总第173期 放大 缩小

 

19世纪,一些军事战略家认为,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能称霸世界;20世纪,国际战略界盛行海权理论,认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能称霸世界。21世纪,战略学家纷纷将目光投向外太空,认为决定强弱的关键领域将是太空,谁能控制太空谁就能取得最大的财富。美国参议员史密斯曾断言:“控制了太空,就控制了地球。”

“我们需要抬头看”

今年2月1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总额为3.8万亿美元的2013财政年度预算案。在最新预算案中,国防预算和航空航天预算都遭到了削减,其中NASA的预算被狠狠砍掉2.26亿美元,部分与欧洲的合作科研项目也被直接取消。分析人士认为,原因是美国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内经济萎靡不振,就业率持续下降,同时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也要求将资金优先投入在中东进行的一系列行动。

俄罗斯亦然,这个曾经的巨人似乎也在收缩自己在太空的手脚。因为俄国内经济状况也不太好,面对投钱如无底洞般的航天工程,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神九”飞船上天的欢腾和喧嚣背后,亦有一些怀疑的目光和声音。有人认为在美俄纷纷缩减对航天建设投入的当下,中国耗费巨资打造的“飞天梦”会不会落得血本无归?航天事业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却回报甚稀,如此巨大的投入是否真的值得?

对此,专家们指出,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通过航天实现民族认同和世界认同的大国地位,是航天技术不断突破的原动力。“中国显然已断定,全球大国的一个标志是全面、成功的航天工程。”

美联社评论说:“对中国而言,载人航天项目反映了中国快速的经济、技术进展以及进入世界先进国家之列的雄心。”用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的话说,“这充分显示,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通过他们自己的创新掌握最先进的技术,也完全有能力在高科技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当然,毋庸讳言,中国冲出地球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是:那里有着无穷无尽的资源,必须抢占先机。亚利桑那大学月球和行星实验研究所的教授约翰•刘易斯曾说过,虽然有很多问题要应对,但最终太空是一个绝妙的地方。他说:“如果我们认为我们的资源正在耗尽,我们需要抬头向上看。”他计算后认为,在太阳灭亡之前,小行星的资源足以养活几万亿人。

在北大教授王逸舟看来,中国在载人航天技术上的努力,目的在于争夺一种未来的可能性,是一种占领“高边疆”的表现。他把“高边疆”定义为超过传统的物理边疆或者地理边疆的新疆界,比如海洋、极地和外空。

高边疆就是随着一个国家的实力。各国的争夺不仅是为了资源,更在于一种未来的可能性。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来说,外空是无可比拟的战略制高点。它不受地球、国界、天候、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在轨道机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卫星、航天器等可以全方位行动。太空资源在人们的想象中是无限大的,能留给未来无限机会。如果某些国家在这个多方面失去了权利,很可能在未来会对子孙后代的发展会相当不利。人们猜测,根据早期的资源,有可能未来会成为一个资源的“新高地”。如果这个问题上在早期不定规则,不先开发,也许有些国家会吃大亏,而早开发的国家就会事半功倍。

在经济层面,航天技术的成功更将会孵化和催生全新的经济和技术形式,创造就业岗位和财富,促进经济腾飞。“神九”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的市场能量与潜在机会又有了新的拓展,在高科技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还将在更广泛的市场上获得更多话语权。

航天技术是综合性和集成化的高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成果可以广泛地运用于国民经济的其他产业部门,产生丰厚的二次经济效益。据相关研究,在欧美国家,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会产生8元至14元的带动效应。例如,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虽然耗资250亿美元,但美国宇航局将宇航技术中的材料、能源、通信和控制等技术向民用项目转移,获得直接利润达520亿美元。

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航天事业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发挥巨大作用,很多巨资最终都以新知识和技术的形式回到了地球,它们正以各种形式丰富和充实生活。$nextpage$

“第四个战场”

1957年,苏联的人造地球卫星首先成功升空,深深刺激了美国。为了弥补差距,美国耗资300多亿美元,动员42万人、2万多家公司、120所大学以及6000多台计算机启动“阿波罗”登月计划。

自美苏开始,外太空成为人类的一个竞技场。

正如王逸舟所说,对“高边疆”的争夺将成为国家竞争的焦点。太空军备竞赛硝烟正起,如果再不加以限制和规范,太空就将成为继陆海空之后的第四个战场。

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说过,美国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依赖空间,无论是国家安全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在太空中运行的卫星。他说,美国对空间的依赖使其更易受到伤害,美国必须重视这种“脆弱性”,保护美国在空间的利益。

卫星几乎决定了美国军队的战力,它对统筹海陆空协调作战、全球定位作战目标等有重要意义。美国空军少将布赖恩•阿诺德一针见血地指出,从这个意义上讲,“控制太空比导弹防御的意义要大得多。”

曾有专家通过用模型演算得出结论:如果失去太空,美国的军事实力将下降八成。正因如此,美军已经患上了“太空神经症”,一旦别国在航天技术上有一点进步,美军首先就想到会不会对自己的太空资源构成威胁。

美国国会2011年通过了500万美元的拨款用于太空反导弹体系的独立开发。分析人士评论,这项计划一旦开始启动,即意味着上世纪80年代的“星球大战”计划重新开始,新“星球大战”的核心是:没有美国的允许,包括美国盟国在内的任何国家都不能对太空进行军事目的和其他目的的开发,也不能使用由美国牢牢控制的太空资源。据内部人士透露,五角大楼的假想敌不仅包括俄罗斯,还有中国。

面对美国的新行动,俄罗斯也不甘落后。今年4月,普京在纪念加加林乘坐宇宙飞船升空的俄“航天日”到来前表示,俄罗斯应继续保持在国际空间领域的领袖位置。为此,俄罗斯制定了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航天发展计划,重要的一环是建设俄阿穆尔地区人造卫星发射基地“东方港”。俄罗斯目前以每年1.15亿美元租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基地作为发射场,绝大多数航天发射和所有载人航天飞行发射都在该基地进行。“东方港”建成后,俄罗斯所有载人航天项目将于2020年转移至此。

欧洲也在行动,在未来,欧航局计划发射4艘自动货运飞船,并且逐步把“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计划的30颗卫星送入太空轨道,从而确保该计划的运行方案在2013年之后开始实施。

中国的载人航天的飞速进展也触动了邻国的神经。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理事长立川敬二曾在去年对媒体说,日本应该积极考虑将来进行载人航天活动,除美国和俄罗斯之外,中国也成功进行了载人航天飞行,欧洲对此也很积极。在这样的局势下,日本作为航天领域先进的国家,发展载人航天能力具有战略意义。日本2008年取消了30年来针对太空军事活动的禁令,这引发了周边的忧虑。虽然日本军方的主要关注重点在于侦察和预警,但日本高官一直没有排除在未来开发“防御性”太空武器的可能性。

与日本持同样心理的还有印度。印度目前拥有研发、制造和发射火箭的技术,在人造卫星的发射、地面控制及回收上,印度也拥有成熟的技术。印度目前进行的许多项目是在为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作准备,有一些甚至在为探测火星作技术准备。印度还成立了综合太空局,把军队及政府官员集合在一起,负责指导太空国防项目。印度政府已经为每个军种都订购了军事卫星,并承诺将通过部署陆基反卫星武器来对抗中国的太空能力。

韩国、澳大利亚、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也都有所动作,一时太空显现出群雄逐鹿的态势。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计划在今年内起草一项有关太空开发和利用的多边框架——“宇宙活动国际行为规范”。其重点是限制“太空垃圾”的产生,以防对人造卫星造成重大威胁。同时,此举也带有牵制中国的目的。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称,被竞赛欲望的驱使的各国近来的许多太空项目都属于重复性劳动,这表明此类项目的深层次目的在于政治。例如很多国家都进行过月球测绘活动,这些昂贵、多余的行动更多表现出一种声望与技术独立性的欲望,而不是对科学和效率的追求。

当怀疑加深时,合作更加难以展开。美国和中国都倾向于认为对方的太空行动具有潜在的军事进攻意图。中国认为美国试图遏制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增长和影响力。美国对中国太空意图的怀疑根源于中国的项目性质通常模糊不清。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困境亦在此处。

任何地方都需要有规则,有了规则才能在发生争议的时候有据可依。无论是在大气层内,还是大气层外。太空现有的框架形成于1967年,联合国起草了《外太空条约》。英国森德兰大学的法律学讲师克里斯•纽曼称:“它是太空的‘大宪章’。在它的基础上可以发展出所有的未来法律。”该条约通过阻止国家将太空和天体据为己有而避免了领土争端,但是未提及一些更具体的太空争端解决。

基本法的存在为未来具体太空法的制定创造了前提,但是对于深陷安全困境的各国来说,未来在太空的博弈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果说朝鲜失败的发射活动能够带来什么好处的话,或许就在于此事促使各国政治领导人开始认识到,不受约束的太空竞赛不仅会给他们所有人,而且会给其他国家带来麻烦。太空如果继续演变为冲突的舞台,世界恐怕要付出惨重代价。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