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银行何时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化

liaowangzhisheng 2012-06-29 17:02:42 来源:《时代周刊》网站 编译:吕宇珺 总第173期 放大 缩小

 

无论是今年4月温总理在一次讨论会中提及的“不得不打破银行的垄断”,还是随后央行把人民币对美元的成交价幅度从0.5%扩大到1%的举措,都使得人们不禁在想,中国是否即将加快银行和金融系统的改革?

专家表示,随着国内外不断增加的压力,更进一步的金融自由化将不可避免。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代表鲍泰利(Pieter Bottelier)预测:“银行利率的自由化很快就会到来,同时人民币的国际化也将加深。”他注意到中国人民银行声称,中国同步开放固定资产账户的时间已到,在未来3年中会从头来过,五年至十年后过渡到完全的金融自由化。

到目前为止,国家主导的金融部门一直资助着中国实体经济的巨大增长,在过去的30年中每年平均占到10%。“关于中国改革模式中引人注目的事实是,他们把金融部门作为获得实体经济改革成功的工具。”鲍泰利说。但是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Gary Liu)表示,这套系统也可能最终阻止国内经济的发展。“不用多久,金融部门改革这块短板将会拖垮实体经济的增长。”尤其是在中国有志于从低薪、投资引导、基于制造业出口的经济模式向高边际、消费引导、基于知识的经济模式转变的情况下。“如果你想要创新,高效的金融系统是先决条件之一。”刘胜军注意到,“这是美国为何如此有创新力的原因所在,美国公司无论处在发展的哪个阶段,都能借到钱——从私募、银行或者股市。而在中国,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贿赂政府来获得贷款。”

普通的家庭存款者处在不利的位置。提升居民储蓄存款的利率将促进内需、促使增长并帮助缓解社会不公平。专家表示,当经济处于增长的时候,基于居民资助的国家建设是可行的,但一旦经济减缓,便会引发不满。“此种金融系统可能会产生相当高程度的经济活力。”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教授派蒂斯(Michael Pettis)表示,“只要经济保持高增长率,并且投资未被浪费,那么这个系统是可持续并且会创造出财富的,但是......一旦投资分配不当,那么该系统将倾向于产生不可持续程度的债务。”

同时,来自国外的压力也在形成。沃顿商学院金融学教授艾伦(Franklin Allen)表示,最大的因素便是中国企图使人民币国际化的想法。中国必须降低其对美元和欧元的依赖。为了使人民币国际化,“中国需要开放固定资产账户,并允许金钱出入更加容易。”艾伦说。

目前,为了维持稳定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国不得不保证中国和美国的利率不能相差太远,以防止人民币升值。这使得中国无法把利率作为一项货币政策工具——中国人民银行主要是依赖行政调控来控制通胀的,诸如银行准备金要求和贷款增长率目标。放开汇率限制将在国内金融系统中为更多基于市场的利率打开大门。“如果中国继续保持世界最大的出口商和第二大的进口商,并且怀有使人民币起码成为一种全球储备货币的抱负,那么就必须在未来的五至十年中做出这些金融系统方面的改变。”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的多布森(Wendy Dobson)教授表示。

有些专家则表示,只有当银行不再承担政府的财政功能时,才可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化。前世行经济学家、现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育川(Yukon Huang)注意到,欧洲的政府花费占到GDP的45%,美国的为30%~35%,而在中国仅有28%。“一个社会主义经济下的政府如何只占了这么少的比重呢?”黄说,“因为政府花费通过银行就完成了。”政府通过银行或者预算来花费是可以的,“只要钱花费得合理。”黄研究员表示,长远来看,“更大的问题是如何进行预算系统的改革,国家的机构是否有足够的力量来提高和征收税收,而不是依赖居民银行储蓄?”

但是正如沃顿的管理学教授迈雅(Marshall W. Meyer)写道:“中国很少一下子就着手彻底的改革。也许现在已经到了先在银行业认真试验的时候了。”分析人士建议中国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金融自由化:第一,自由化利率;第二,促进私营部门的借贷;第三,加强银行监管和储蓄保险。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