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不要被信口开河的石原搅乱了心神

liaowangzhisheng 2012-06-29 16:59:27 文/王冲 总第173期 放大 缩小

 

两月前,石原慎太郎在研讨会上发表演讲表示,东京政府决定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此后,钓鱼岛事件一再发酵,石原关于钓鱼岛的嚣张言行成了日本媒体,尤其是右翼媒体的关注焦点。

鉴于钓鱼岛的敏感性,对于日本的言论中国媒体一定不会视而不见,也一直在进行报道、评论和反击。在这种你来我往的隔空叫骂之际,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这能保持舆论的理性,以及清醒的头脑。

需要认清的是石原这个人。作为东京都知事(相当于东京的市长),此人有三大特点:反美、反华、反政府,具体表现就是什么吸引人说什么。20世纪80年代,他的《日本可以说不》风靡一时。

一言以蔽之,石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背后有多少支持力量,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日本,像石原这样的极右翼人士,数目不是特别大,但能量特别大,再加上《产经新闻》这一类媒体爆炒,他们的言论有一定的杀伤力和蛊惑力。极右翼人士的言论涉及日本内部事务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争论;涉及对于和平宪法的修改时,也会遭遇爱好和平的人士的反击;反美的时候,理所当然地会遭遇日本主流人群的反对;甚至在高呼“中国威胁”时,也会有“知华派”的反对之声。

然而,涉及到东海问题、涉及到钓鱼岛问题,像石原这样的强硬派就有了市场。即便是对华再友好的日本政客,也不会在钓鱼岛问题上说出倾向于中国的言辞;即便是日本民间特别喜欢中国的人,也觉得钓鱼岛天经地义就是日本的。

因此,石原关于钓鱼岛的言行在日本可以畅通无阻。

石原言论的放大,和日本媒体的特性息息相关。日本社会不像中国这样,天天有新鲜事儿发生,因此,有钓鱼岛这样的猛料来临,媒体谁也不甘落后。而日本媒体的特性是只要报道一件事,就从头至尾跟踪,每天都报,直到这件事得以解决,一般不会半途而废。

媒体狂轰滥炸,老百姓真的买账吗?我看未必。

日本人更喜欢关注自己的身边事,对于那些身外的争端,不是特别的介意。他们是经济动物,更在乎的是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就像中国百姓,都知道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对住房、医疗、教育、工资、环境、天气的关注,远胜过关心国与国之间的争端。中国人会谈论岛屿争端,可日本人甚至不会把它做谈资。因为他们不是清谈的民族,也不会天天聊这些事儿。

套句很俗的话,钓鱼岛就是以石原为首的一小撮极右势力联合媒体进行的恶俗炒作。

所以,中国媒体人大可不必被石原搅乱了心神。对石原言行的对策,应该是不跟随、不躲闪、不敷衍,冷静、理性、有节地应对。不跟随,就是不要被牵着鼻子走,他们报什么我们跟什么;不躲闪,就是不要因为事情敏感就视而不见、不予报道;不敷衍,就是不要骂上石原一顿草草了事。

中国媒体应该做的是冷静观察,在纷繁的争吵中,看到中日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看到钓鱼岛背后不止是中日之争,还有美国作为盟友对日本的大力支持。

从这个角度看,战争肯定是最坏的选项,而且战争爆发越早,对中国越不利。在不轻言战争的态势下,其实有很多工作可做。比如说,适度地开放民间保钓运动,给日本施加压力;或者和台湾在保钓方面进行协商,做出一定的姿态。这些,既不会影响中日关系的大局,又可以遏制以石原为代表的右翼分子的嚣张气焰。在应对钓鱼岛问题上,我们其实应该少一些重复的口号,多一些创意和创新。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