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梁振英:稳中求变

tebiebaodao 2012-06-23 18:27:00 文/郝行 总第172期 放大 缩小

 

获得中央任命不到20天,香港特区第四任行政长官梁振英4月16日就其竞选政纲曾谈及的“双非”婴儿问题公开表态:2013年香港私营医院应暂停接收“双非”孕妇产子,并称不保证“双非”婴儿能获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

话语一出,香港各界反响热烈。虽然有个别舆论认为处理事情的手段还可商榷,但舆论整体支持梁振英此举,就连各政治团体,包括反对派团体,也破天荒的首次意见一致。接下来,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长周一岳正式宣布,公立医院明年停收“双非”(夫妇皆非港人)孕妇,全力应付本地孕妇的需要;而私家医院亦已决定明年不收“双非”孕妇。

一个对香港医疗、教育造成影响、令部分香港市民怨声载道的社会问题,一个各方争论不休、媒体不断诟病的舆论焦点,一个困扰特区政府施政的难题,就这样在解决的路上令社会出现初步共识。

这就是梁振英,是梁振英的个人性格和行事风格。他说,民意是施政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符合民意的事情,他会尽力去做。

根据香港中大4月30日公布的最新民调,梁振英的整体表现评分较上月上升0.9分,升至54.5分。

儿时艰辛铸就坚毅品格

梁振英的姐姐梁桂香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那年她小六,弟弟梁振英小一。一次警察宿舍举行小型嘉年华,宿舍的孩子几乎参加。她因为发烧没有参加,翌日也因病不能上课。而同学因为头天玩得太晚,第二日基本集体缺课。

恰好那天学校颁发小六毕业证书。校长得知集体缺课极为震怒,下令所有当天没上学的小六生都不得获发证书。但梁振英却独自一人敲开校长室的门,壮着胆子为姐姐向校长说明情况,并顺利取到毕业证。那位墙上挂着藤条,被公认极为严厉的校长对梁桂香说:“你弟弟真是好勇敢、好有胆识的人……”

梁桂香总结说,“锲而不舍的性格,或多或少是成长时的艰苦环境造就。吃过苦的人,除了更会体谅别人的苦,还会培育出一种坚韧毅力。”

梁振英的童年是在清贫中走过的:他会洗衣、煮饭、修理家具、搬运塑胶花,上学啃过冷馒头,为了节省车钱,步行上学……

有几次,梁振英的母亲穿胶花多赚了一些钱,她主动提议,“今晚开罐午餐肉?”梁振英说,“不用了,我们够吃,留给有朋友来吃饭再开吧。”——这源自于母亲的教诲。母亲常说,假如自己有一口饭吃,要看看别人是不是也有一口饭。

梁振英祖籍山东。早年从山东来港的父亲,在梁振英年幼时就给他讲中国的历史故事。梁山好汉的忠义,孔孟的仁义道德,从那时起就融入梁振英年幼的脑中。

“童年时虽然物质不多,但生活充实,我的爸爸自小培养我看报和阅读兴趣,我一生受用不尽。”梁振英说。而他最爱的一本书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个人可以被摧毁,但不可以被击败”,成为他的座右铭。

母亲虽然是文盲,但从不放松对孩子的教养。虽然40多岁才生下梁振英,得到唯一的男孩,但却没有对他宠爱骄纵。她常说,“男孩子,吃点亏不打紧。”

“爸妈要求我们务实,不贪婪,做事光明磊落。爸妈这些要求亦是我做人处事的态度。我的家庭没有条件让我跷起二郎腿做人,却编写了我的人生‘软件’。”梁振英说。

同国家发展和香港社会变迁一起成长

在英国留学时,有海外机构欲留梁振英在英国,但喝香江水长大的梁振英还是决定回到生他养他的香港,他当时一句感性而实在的话是,父母年事已高,要回到父母身边照顾他们。

而年轻梁振英回到香港的年代,正是中国社会酝酿动能,即将腾飞的年代,也是香港即将脱离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的前奏。

这个不到30岁的年轻人第一次走过罗湖桥的时候,是被视作“工人”进入内地的。那时,深圳边境人员还不懂“测量师”为何职业,便自作主张在他的入境表里填上“工人”二字。

就从被填上“工人”开始,梁振英参与到国家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大业中。

那时,国家还很落后,他和一批专业人士到内地讲课,交通费用全是自掏腰包;没有酒店,有时就一张行军床,睡在过道上。令梁振英十分欣慰的是,从那个最困难的时候、也是国家最需要专业人才的时候,他能够把自己所学专长奉献国家,能够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在历史发展的印痕中,留下一个香港青年的足迹。

梁振英利用自己所学测量专业,免费协助刚打开国门的内地了解什么叫土地转让,什么叫土地投标,并帮助内地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土地及房地产市场机制,迈出中国式市场经济重要的一步。其间他亲历了内地整个土地制度改革的讨论、试行及推广发展各个阶段,并目睹了内地土地制度及房地产市场逐步的成长和发展。有地方主要官员看梁振英服务国家不辞幸劳甚至分文不收,好心地表示批块地给他,但他拒绝了:土地使用权应招标,公开公平……

令梁振英自豪的是,1988年全国人大修改宪法,第十条里允许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来自于他的建议。同年,梁振英参加了上海第一次公开招标卖地的标书中英文版的起草工作,并参加了在上海开始的大规模的住房制度改革。而深圳首次土地拍卖标书的中英文本,也是由梁振英撰写。

2007年,为纪念中国房地产业20年,新浪网等推出中国房地产20年20人评选投票活动,内地人并不太熟悉的梁振英成为候选人之一。相信这是为梁振英20多年来为中国房地产事业发展所做贡献的肯定。

在香港回归祖国的进程中,梁振英活跃的身影同样参与其中。80年代初期,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开始之时,香港人心一度不稳,出现信心危机,大批专业人士外流,移民潮席卷香港。梁振英对此深感不安。他知道,香港要保持长期繁荣稳定,一是不能乱,二是要有一大批专业人才。自此,梁振英这位专业人士开始关注香港的政治问题并积极投身到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进程中。1985年,香港基本法起草工作开始后,梁振英出任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1988年,他担任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当时年仅34岁。那些年,作为咨委会委员和秘书长,梁振英收集了大量港人的意见和建议,为香港基本法的顺利起草作出了贡献。1993年7月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委会宣告成立。梁振英担任了预委会政务小组港方组长。在预委会上,他率先提出研究关于第一届立法会具体产生办法的建议,提交大会讨论。1996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成立,42岁的梁振英出任筹委会副主任。

“参与回归的全过程,为香港回归效力,亲历国家和平统一的阶段性成果,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和最难忘的经历”,梁振英对此不无自豪。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43岁的梁振英成为特区行政会议年轻的成员,为特区政府这个“新生婴儿”的健康成长,为特区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建言献策。两年后,他成为特区行政会议召集人。这一职务,一直持续到他宣布参选行政长官前的2011年10月2日。$nextpage$

稳中求变赢得民意支持

去年11月27日,57岁的梁振英宣布参选第四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在当天的宣布大会上,梁振英发表了《由心出发 稳中求变》的竞选宣言。

在宣言中,他说:“作为一个基层子弟,我受到香港栽培和恩惠,才在人生路上有一点成绩,对香港,我一直怀着感恩和报效的心……我的心愿是能够在我生长的香港,和香港人共同努力,掌握机遇,克服挑战,把香港建设成为更繁荣、更公义、更进步的社会。”

舆论认为,梁振英参选口号契合了当前香港社会的现状,顺应了民间的诉求。近年来,香港的发展遭遇严峻挑战,转型之路迷茫,整体经济缺乏上升的动力,普通民众向上流动的机会减少,高房价等弊端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更令不少中下层人士怨声载道,社会上求变呼声强烈。梁振英认为,面对全球新的不确定因素,香港需要重塑竞争力。眼下内外环境都在变化,新一届政府也不能对大环境的变化漠然置之,如果施政一成不变,要想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肯定做不到。他进而解释说,稳中求变不等于大变,稳定发展是目标,“求变”作为一种手段最终是为了求稳求发展,是为了给香港一个和谐发展的环境,为了人人都有发展的空间,不仅老百姓安居乐业,商界人士也有安定的营商环境。

本次香港选举虽然不是一人一票的选举,但是,民意在选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同机构的民调持续地定期滚动公布调查结果。为了了解民情、赢得民意,梁振英和他的竞选团队在竞选的120天里,走遍全港18区,举办“齐心一意写政纲”咨询活动。他们常常是“一支笔,一本簿,一张凳”,与市民交流,近距离接触各阶层市民和大小企业,了解市民的心声,广纳民间智慧。来自各界各阶层的600来份意见书最后被采纳到修改后的政纲中。

梁振英的努力赢得了更多市民的支持和关注。自从参选以来,在香港不同机构举办的每一次民调中,梁振英的民调始终居3人之首。即使在3月23日,由反政府力量组织的所谓“民间全民投票”,依然是梁振英获得最高票。

2月23日,梁振英向港选举管理委员会提交参加第四任行政长官选举的提名表格,他共获得305名选委的提名。3月25日,第四任行政长官选举投票在会展中心举行。首轮投票选举,梁振英获得689张有效票,其他两名候选人分别获得285张和76张。梁振英以超过半数的选票当选香港第四任行政长官人选。

经过这次民意洗礼后,他告诉记者,将会一如既往“倾听民意、广纳民意、尊重民意”,以民意作为施政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以谦卑的心服务香港市民,服务养育他的这片土地。

雄心万丈的梁振英还放言:将在完成本届5年任期后,参加2017年特首选举——2017年被认为是香港普选的开始。他表示,将参加普选的洗礼。

“梁振英时代”挑战在前面

3月28日,国务院会议决定任命梁振英为第四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4月10日,梁振英从温家宝总理手中接过国务院令。7月1日,这位不同于董建华商人身份、不同于曾荫权公务员身份的专业人士,将率领香港人,走过一个新的5年。

但是,香港眼下和未来面临的挑战,香港积累已久的深层次矛盾,正是“冰冻三尺,非一日能解”。加之选举中出现的撕裂现象,“梁振英时代”会不会是荆棘密布,阴云漫天?

从5月3日开始,香港立法会因为“议席出缺安排条例”(递补机制)进行讨论,反对派议员提出1300多项修订条款,试图通过拉布(利用议事程序延迟或押后讨论议案)来影响条例的通过。截止5月11日,就这一条例的讨论已经两次流会(会议不足全体议员的一半即30人)。

此次拉布,影响的不仅仅是拖垮“议席出缺安排条例”的通过,更要命的是,在仅有的一个多月的会期里,政府提出的一批修改条例需要过会审议,特别是新一届政府重组方案需要立法会审议通过,否则,新班子不可能在七一齐齐亮相,影响新一届政府的施政。因此,梁振英在多个公开场合批评拉布的议员,蹉跎香港岁月,影响香港发展,他呼吁市民站出来表达他们的强烈不满。

自从3月25日选举胜利后,梁振英就开始了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各种构想。解决“双非”孕妇香港产子、呼吁市民一道批评某些议员的行为,虽然只是这位新特首的小试牛刀,但依然初现了这位新特首的个性和施政思路:依托民意,强政厉治。

对于可能出现的强人政治,一些舆论表示欢迎。回归15年来,香港一直面临转型的问题,但始终没有成功。有人归结于政府议而不决,决而不做,以致蹉跎岁月,错失良机。由强有力的人来主政香港,重拾香港的竞争力,符合多数市民的期望。当然,在香港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不同意见也很多,但梁振英自信,只要以民意为依归,将民意作为施政的基础和出发点,“行之正道”,就不怕反对的力量。

组建新一届政府班子,只是梁振英面临的首个挑战,但长远来看,经济和民生是梁振英将要面对的最大挑战。温家宝总理在会见梁振英时明确表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新一届特区政府的首要工作。

受外围经济影响,今年第一季度,香港本地GDP只有0.4%的增长,是2009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低。香港的贫富差距近年不断扩大,畸高的房价令普罗大众不堪重负,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等,都是市民关注的焦点和诟病的热点。也正是不少市民对梁振英抱有很高期望的原因。

此外,香港回归15年,内地与香港的融合已经走过了初级阶段,如何在新形势下进行新的合作,充分利用内地发展的机遇发展香港,用好中央政策,令更多市民真正受惠;同时,要解决两地在融合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因素,比如在资源分配上,如何既考虑游客的多样化需求,也保证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等等,都是新一届政府不可忽视的。

梁振英是个对历史、对香港有承担的人。他曾经在《家是香港》系列丛书中说,过去几年,每周定期在报章专栏写文章,大多数文章都是思考香港的将来,也就是思考香港青少年将来的处境。香港的新一代,都是我们的子女……

无论前面是荆棘还是康庄大道,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2012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香港的5年将交到梁振英手上。他将会如何掌舵香港,给香港的年轻一代一个怎样的新香港?他提出的稳中求变,会不会令香港重拾独特的竞争力和迷人的魅力?

这位参与了香港回归进程,参与了15年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实践,在两位(三任)行政长官身边工作过的新特首说,这一切给了他很多体验,他将不负国家重托和港人期望。

3月25日,在会展中心选举现场,刚当选第四任行政长官的梁振英在电视镜头前面对700万港人发表选后感言:“今天,我作出的承诺,将会成为历史记录。我会在阳光下,接受全港700万市民的监督。我深信,齐心,香港一定会成功!”

梁振英小档案:

1954年8月,生于香港,祖籍山东威海。

1974年获香港理工学院建筑测量系高级文凭。

1977年布里斯托理工学院毕业,获测量及物业管理学学士学位。

1977年返港加入仲量行担任实习测量师,同年开始到深圳、广州、北京等地当义工教学。

1985年加入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先后出任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秘书长。

1988年被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之一。

1993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委会成立后,担任预委会政务小组港方组长。

1995年底,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成立,出任筹委会副主任。

1996年12月21日,当选为香港特区临时立法会议员。

1997年1月24日,获任命为特区第一届行政会议成员。

1999年7月1日,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召集人(直到2011年10月)。

2011年10月,辞去行政会议职务。

2012年3月25日,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

此外,他还是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