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江苏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zhuantibaodao 2012-06-13 12:06:14 顾雷鸣 总第171期 放大 缩小

 

苏港现代服务业合作推介会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接受香港媒体采访

江苏省省长李学勇考察春运及春节市场供应情况

连云港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4亿吨大关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江苏本世纪头二十年发展的总目标总定位。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到2010年底,江苏总体上已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并有五分之三的县(市)达标,“两个率先”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去年11月召开的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确立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奋斗目标。

在江苏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江苏工作提出了“六个注重”和“六个新步伐”的要求。江苏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去年明确“十二五”时期重点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文化建设、民生幸福、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党建工作创新“八项工程”。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强调,要把实施“八项工程”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江苏发展的主要抓手,作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六个注重”和“六个新步伐”要求的实际行动,作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现实路径,确保每年都有新进展、五年实现大突破。

一、实施转型升级工程,着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以创新驱动为主、拉动经济增长以扩大内需为主、未来产业结构以服务经济为主的方向,全力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硬仗,以转型促发展、强后劲、增优势。

把产业优化升级作为主攻方向。针对服务业比重偏低、制造业大多处于中低端的实际情况,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倍增、服务业提速、传统产业升级“三大计划”,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重点发展十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争取“十二五”末服务业占比达到48%。

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重点。促进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协调拉动。一方面,抢抓机遇扩内需,扩大终端产品生产比重、销售比重,提高市场占有率,使内需特别是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拉动力。另一方面,千方百计稳外需,坚持更高水平“引进来”与更大步伐“走出去”相结合,带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

把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作为重要途径。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支持苏南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释放辐射带动力;促进苏中加快产业集聚和国际化进程,深入实施江海联动开发,加快融入苏南经济板块;推动苏北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强力推进沿海开发开放,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生态保护,计划三年投入13000亿元,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使沿海地区成为全省发展最快、活力最强的经济增长极。

二、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切实把经济发展转入创新驱动的轨道

“创新驱动是江苏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构筑新的战略优势的必然选择。”罗志军认为,目前,江苏科技创新主要指标与韩国、芬兰等创新型国家上世纪90年代相当,正处于科技创新活跃期。江苏将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全社会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三个“翻一番”,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创业投资规模、科技企业总数三个“翻两番”,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

为实现这一目标,江苏将突出抓好人才和投入两个关键环节:一方面,集聚更多高端人才。围绕重点产业和科技优先发展领域的需要,开出更加优惠的条件,不惜重金吸引高端人才到江苏创业。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服务体系和创业载体配套建设,努力建设江苏“人才特区”。“十二五”期间,省级重点引进100个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创业团队、2000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另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构建科技投入多元化机制,推动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促进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加速发展,实现政府投入稳步增长、企业主体性投入持续增长、社会投入大幅增长,以高强度投入支持高水平科技创新。突出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更加紧密结合,实现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nextpage$

三、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江苏农业占GDP的比重虽然不到7%,但直接关系到全省7900万人的吃饭问题、900万务农劳动力的增收问题,直接关系到全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直接关系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任何时候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动摇。江苏自然条件优越,科技基础雄厚,农业集约水平高,工业反哺实力强,也有条件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今后一个时期,江苏将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三化同步”,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任务,着力提升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五化”水平,力争202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适应城市化发展的新要求,江苏将加大城乡统筹建设力度,着力提升城乡建设水平,加快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支撑、中小城市为依托、小城镇为纽带、新型村庄为基础的城乡空间格局,形成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均衡配置、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和谐相融的现代城乡形态,形成生态宜居、环境优美、舒适便利的城乡人居环境。针对村庄环境滞后的实际,江苏全面启动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以“六整治”、“六提升”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争取3至5年内全省村庄面貌有一个根本性改观。

四、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加快向文化强省跨越

建设现代化,物质是基础,精神是导向,文化是灵魂。实现“两个率先”,既要有发达的经济,也要有繁荣的文化。江苏省委提出,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牢固确立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作为党的工作的一条主战线、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主阵地、推进“两个率先”的一支主力军的地位,加快建设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强、文化事业和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的文化强省。

一是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提高舆论引导和管理水平,巩固全省人民为“两个率先”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二是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明确文化体制改革的“线路图”、“时间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充分释放文化发展的内在活力。

三是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骨干文化企业加快发展,为此设立了20亿元的紫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

五、实施民生幸福工程,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重点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快构建公共服务“六大体系”。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突出农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重点群体”增收,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五大增收渠道”,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确保2017年全省居民收入比2010年实现倍增。突出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养老服务“六大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功能。继续加大扶贫力度,今年江苏把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作为新的扶贫标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方式,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明显提高,跟上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六、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促进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演进、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社会矛盾多发,社会问题凸显,社会风险增大,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极为紧迫。江苏把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作为加强社会建设、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手段方法创新,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一是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全面推行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的长效机制,力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是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针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医患纠纷等社会矛盾多发领域,建立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和矛盾纠纷排查机制,防止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

三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突出抓好新建社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和互联网等管理,推广“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区管理模式,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七、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江苏城市密集、产业密集、人口密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贯穿发展全过程的重大任务。为此,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绿色增长、节能减排、宜居环境建设、绿色江苏建设、生态示范创建、环境问题整治“六大行动”,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

一方面,充分利用资源环境约束形成的倒逼机制,拓展生产发展空间。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用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另一方面,顺应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打造生活宜居空间。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省和绿色江苏建设,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以太湖为重点的流域污染治理,深入实施“清水蓝天”工程,持之以恒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创建活动,促进人居环境持续好转。

八、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和水平

江苏省委鲜明地提出,把党建工作创新纳入“两个率先”的总体布局,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

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鲜明导向,健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和干部交流力度,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增强党员领导及干部领导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驾驭复杂局面、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重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和工作机制,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全力以赴争科学发展之先、同心同德创社会和谐之优,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以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与创新为抓手,率先建成并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反腐倡廉教育、权力运行监控、预防腐败、纠风和惩治腐败“五大机制”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去年,围绕“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省市县三级2000多名党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驻点调研,取得了积极成效,受到群众好评。今年这项活动已在省级机关和市县普遍推开,做到了“三个全覆盖”,即县处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参与全覆盖、所有村(社区)联系全覆盖、有重点信访案件地区落实领导包案全覆盖,“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正在成为新时期江苏干部作风的鲜明特征。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