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民族问题背后的国家认同危机

liaowangzhisheng 2012-06-04 18:07:48 文/李开盛(湘潭大学副教授) 总第170期 放大 缩小

 

2008年的“3•14”事件和2009年的“7•5”事件是中国民族问题严重恶化、民族政策走入困境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政府的民族政策历来是两条腿走路:一是软的,即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的经济、社会优惠政策;二是硬的,即在政治上、安全上强化领导与控制。“3•14”事件和“7•5”事件说明这些政策是无效的,至少是低效的。笔者个人以为,这些政策之所以无效或低效,主要还不是因为其力度不够或是执行中出现了偏差,而是因为它们无法解决民族问题升级背后的一个根本性原因,那就是这些地方的国家认同危机。钱是买不来认同的,强迫的结果往往也会适得其反。但是,2009年后中央政府的民族政策基本如故,新疆也实行了在西藏行之多年的、由其他省市进行对口支援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着重分析在少数民族地区出现的国家认同危机,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就显得尤其必要。

国家认同就是国民对其所在国家的归属感。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正常存在的心理基础,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对它的认同,其国民离心离德,它就很难完整、健康地长久存在下去。因此,国民对其国家认同的强度与广度,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保持其完整和正常的生存。

国家认同与地方认同、局部认同往往是同时并存的。比如说,我既是一个湖南人(地方认同)和汉族人(局部认同),又是一个中国人(国家认同)。对一个国家来说,关键的是国民必须将国家认同置于地方认同和局部认同之上,如果后者超过了前者,就很容易出现地方或民族分裂主义,甚至导致国家的解体。

那么,国家认同靠什么来维系呢?或者说,国家认同由哪些因素所构成呢?我们知道,国家必定拥有在地域、民族、文化等基础上联结起来的一定数量的国民,以及拥有一定形式的政府。由此概念来看,国家认同应该包括如下三个维度:

首先是民族认同。属于同一民族的人,在语言、血缘、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相同或相近,很容易产生亲近感和彼此认同。所以,一个国家的民族构成越单纯,如日本,其国民对其国家的认同往往就越强烈。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民族构成越复杂,特别是民族间差异越大,国家认同受到的挑战就可能越大。

其次是文化认同。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存在联系,如同一民族往往具有相同的文化。但又不完全等同,像信仰伊斯兰教的不仅有阿拉伯人,还有波斯人,甚至还有印尼人(事实上,印尼是世界上穆斯林最多的国家)。这些人拥有不同的民族认同,但在文化上都认同伊斯兰教,具有类似的社会观念与生活方式。所以,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借助文化上的认同,就能够起到把不同民族的人团结起来、强化国家认同的作用。

最后是政治认同,即对国家所实施政治制度的拥护程度。政治制度之所以重要,不但是因为它决定了国民参与政治的程度与形式,从而与国民利益攸关,还由于它直接决定了政府的形式,而政府是国家和国民的代表,自然为每一个国民所特别在意。

以上三个方面是共同起作用的,一个国家如果能够在这些方面都获得其国民的强烈认同,那么其国家认同就相当稳固。如果获得的国民认同程度很弱,或是只能获得其中某一个方面的认同,它就可能陷入国家认同危机。对那些不认同或不够认同国家的地方或人民来说,他们对地方的认同则往往将相应上升,从而为分裂主义甚至是国家解体埋下隐患。

民族问题归根到底是认同问题。根据以上国家认同的标准,中国西藏、新疆地区存在国家认同危机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从民族认同来看,藏族和维族与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无论在人种、语言和生活习惯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虽然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但这与其说是一个民族概念,不如说是一个政治概念。而且,藏族、维族也很难认同汉族人常常自诩的“炎黄子孙”,因为这跟他们的历史没有关系。正如统战部副部长朱维群所说的那样,汉族喜欢说的“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其实并不科学。它们可以是汉族的符号,但不是所有中国人的符号。

第二,从文化认同来看,这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藏人信仰藏传佛教、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这与绝大多数汉族人的信仰都不相同,相应的文化生活也很不相同。当然,文化认同有一个不同于民族认同的地方,那就是不但相同文化之间能够产生认同,优势文化也能够通过展示其先进性而获得后进文化的认同。事实上,历代中国少数民族地方常常对中原文化表示钦服甚至接受,这是当时中国少数民族地方较少存在文化认同危机的原因所在。但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不但陷于停滞,还在内外因素下受到各种打击,对少数民族地方的文化吸引作用迅速下降,国家认同因此又少了一个重要维系。

第三,从政治认同来看,目前也存在严重的问题。很多人感到奇怪:为什么在对少数民族文化破坏极其严重的毛泽东时代反而没有今天这样严重的民族问题?我想除了当时政治上的严厉控制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理想和政治制度,仍然得到了相当多藏族和维族群众的支持,一如当时内地。但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破产,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低潮,中国的政治制度也越来越显示出与世界政治潮流中的格格不入之处,藏、维等少数民族在政治方面对国家的认同也因此而大大降低。

还特别要指出的是,认同总是比较的产物。当中国越来越走向开放的时候,少数民族地方对国家的认同也就有了更多的参照物。特别是在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上,当他们更多地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和流行文化时,仍未实现现代化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看起来不那么民主、自由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相对来说就更加缺乏吸引力,从而进一步弱化了他们的国家认同。

这就是当前民族问题日趋严重的深层次根源,藏族、维族对国家的认同,在这个三个维度上均趋于弱化。这也是疆独、藏独不同于台独的地方,台独问题目前解决不了,主要是政治认同的问题,即许多台湾人不认同大陆的政治制度。但在民族认同方面,台湾主体民族汉族与大陆同出一脉,这是未来两岸走向重新统一的重要基础。在文化认同方面,虽然台独势力曾努力强调台湾历史、文化的独特性,但始终斩不断与大陆的强烈联系,文化与经济一样,正在成为两岸重新联结起来的重要纽带。如果两岸在政治制度上能够趋于一致,未来的国家统一我以为是完全可期的。

但新疆和西藏不一样,它们对国家的认同不但全方位偏低,而且藏族和维族在民族、宗教上面有着强烈的特性,其地方认同在国家认同弱化的同时,反而呈现强烈上升之势,这就很容易造成地方认同超过国家认同,成为民族问题不断爆发的深层次根源。

要从根本上解决民族问题,遏止西藏和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就必须强化国家认同,强化国家存在的心理基础。

从国家认同的三个维度来看,强化政治认同是目前实现这一目的最紧迫的任务。这主要是因为:第一,民族之间的差异短时期内很难消除,特别针对藏、维这两个民族特性极其强烈的民族来说,他们与汉族在种族、语言、生活习俗上的差异将长期存在。第二,文化认同在短时期也很难建立起来,因为这有赖于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出活力,成为一种足以吸引少数民族追随的世界先进文化。但文化建设本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一蹴而就,加上传统文化中确实有不少落后和不合时宜的东西,重新建设更是一个艰难的任务。

所以,尽管其他方面的认同也需要逐步推进,但政治认同是短时期内唯一能够增强国家认同的着力之处,这就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只有把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一个藏、维等少数民族也公认的先进制度,特别是包含那些已为世界政治潮流所公认的民主、平等、自由等内涵,才能从政治维度唤醒并强化他们的国家认同,并且把自己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离、也无法分离的一部分。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