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找准国企病的病根

tebiebaodao 2012-04-30 15:11:08 文/卫志民(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主任) 总第167期 放大 缩小

 

为什么要有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存在的基本逻辑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我们讨论所有涉及国有企业的问题的一个基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之所以需要国有企业的存在,就是因为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市场在绝大多数经济领域是非常有效的,你想想你生活中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有多大比例是从市场中购买到的?是绝大多数。但市场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市场因为四大方面的原因会失灵,导致它不能有效地、充足地提供某些产品和服务。这四个方面的原因具体来说就是:公共产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和自然垄断。像外交、军事、司法、警察、天气预报这类服务就是典型的公共产品,由政府统一提供最有效率。但即使是公共产品,其生产环节也是可以由民营公司来提供的。对于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物质产品和服务,通过政府直接成立国有企业的方式来直接提供,其实应该是其面临的众多选项中的最后一项,前面的选项还包括政府补贴,政府采购、外包等选项。

中国的国有企业是计划经济的遗留问题,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所提供的并不是真正的公共产品,而是完完全全的私人物品,如金融服务、航空服务、建筑、钢铁、交通运输服务、烟草产品、石油产品等等。况且,即使是公共产品,也不见得一定要运用成立国有企业的方式来提供。因为,这其实是最没有效率的一个选择。在日本,国有企业的民营化做得最彻底,连邮局都民营化了。

国有企业由于其天然具有的激励、约束问题和内部人员控制问题,效率低下是其固有特征。所以,在市场没有失灵的领域,凡是有国有企业存在的地方,必然同时存在着补贴、进入管制等“配套措施”。

为什么要设置进入管制?为什么要限制竞争呢?为什么必须对其进行补贴呢?这不仅是因为国有企业要追求高额垄断利润,更重要的是因为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经不起市场竞争的考验,必须有政府保护、政府撑腰才可以勉强生存。并不是所有受到政府保护的国有企业都能获得暴利,更多的国有企业是在亏损,可见其效率低下的程度有多么严重。那些有幸获得巨额垄断利润的国有企业,钱来得太容易了,就自然变成了浪荡子,花天酒地,纸醉金迷,奢靡堕落。

垄断,全世界都有,中国有所不同。中国的垄断是行政垄断,和微软在操作系统领域具有的市场垄断地位完全不是一回事。微软拥有的市场垄断地位叫市场垄断,是公司富有效率的体现,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也就是说,这种市场地位是通过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获得的。这种垄断,仅仅是就其市场占有率而言的,对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是无损害的。当然,若这些具有拥有了市场垄断地位的公司采取了妨碍市场竞争的行为,就另当别论了。如微软的捆绑销售。而中国的国有企业,是政府制造的一种垄断,是行政垄断。

至于自然垄断,在更多的时候,是行政垄断所穿的“马甲”。“自然垄断”中的“自然”,其含义就是必然。就是指由于技术、规模经济效应等原因,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是寡头垄断,如公共事业部门的管网系统。对于自然垄断部门,准确的说是这些部门的自然垄断环节,政府最好也不要设立国有企业,而是应该交由民营公司经营,政府对其就价格、服务质量、产品技术指标等方面进行监管。如果需要,政府可同时予以这些民营公司补贴以降低价格。从市场占有率角度看,大型民用航空器生产领域是个典型的双寡头市场结构,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瓜分了几乎所有的市场份额,但它们之间的市场竞争却非常激烈,这个领域的技术进步也非常迅速。

所以,要解决中国国有企业领导人给自己发高薪,要解决行政垄断所带来的暴利问题,要解决国有企业的奢靡作风,非常简单,就是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实行民营化,对非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也要尽最大努力引入市场竞争力量,引入民营经济力量,如通过产品生产外包、服务外包的方式。

要么选择釜底抽薪,要么任由锅中的肉汤沸腾,而试图既不抽薪,又要止沸,这是不可能的。不想抽薪,不愿损害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或既得利益集团不愿放弃自身已有的利益,人民意见又老大,不改革又不行,于是乎针对国有企业部门“扬汤止沸”或“加薪止沸”这类的改革措施自然就层出不穷了。这类改革就是胡锦涛总书记说的“折腾”。

国企“中国病”,解决之道,就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创造条件将国有企业尽早撤出竞争性经济领域,越快越好——当然是对中国经济来说是越快越好。在这些领域市场根本就没有失灵,根本就不需要政府设立国有企业。而对于非竞争性领域,也要尽最大努力利用市场的力量。在发达国家,更多的是采用政府补贴、生产与服务外包、政府采购、价格管制、质量监管这样的方式来解决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提供的。如铁道系统具有自然垄断特性,但并不意味着高铁的修建必须要有国有企业来承担,工程建设环节完全可以民营化的。在美国连最尖端的隐形战斗机都是由民营公司生产的,当然是政府独家订购,实行买方垄断,不能自己出售的。

中国的国企,名曰国企,名曰企业,实际上既非“国有”,也不是真正的“企业”。我们首先假设国有企业是企业,给它自主经营的权力。但因为其“国有”的性质,天然地缺乏对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结果必然出现严重的内部人员控制问题,使国有企业实际上成为其实际控制者的私人王国,成为了一种变相的私有企业,成为他们受封的领地。一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所追求的不是所有者长期利益的最大化,也不是公司利润的最大化,而是管理者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某著名大型国有企业当家人陈同海先生个人平均每天公款消费四万元,这是何等气魄!何等气派!何等气象!分明就是领主做派。

国企不是真正的企业,就意味着不能让其自主经营,自行其是。但你不让它自主经营,它如何能够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效运作呢?要解决这个矛盾,唯一的办法就是民营化。

解决国有企业“中国病”的办法很简单,很清楚。但这个办法做起来却很难,难到让人怀疑其不可行,让人怀疑持此主张者天真幼稚。这个办法就是打破行政垄断,取消政府保护,调整国有经济布局,退出竞争性经济领域,退出生产环节,对自然垄断企业实行严格监管,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市场的力量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离开国有经济力量的布局调整,离开国有经济力量撤出竞争性经济领域和生产性领域,离开打破行政垄断,离开国有企业的民营化,中国的“国企病”就没有办法根治。

让耗子看灯油,

让小猫看小鱼,

让灰太狼看喜羊羊,

岂能不越看越少!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