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不受约束的权力病

tebiebaodao 2012-04-30 15:00:11 文/谢區旸 总第167期 放大 缩小

 

每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关于“三公”经费的提案议案必然得到媒体和公众的瞩目。而今年两会期间,贵州茅台酒厂高管刘自力一句“‘三公’经费禁止喝茅台?‘三公’经费应该喝什么酒?”则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另一番思考。

“三公”经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老百姓则俗称为“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公车开支”。

中国政府每年的“三公”经费金额到底是多少,这一数字至今仍是一个谜。根据九三学社在全国两会的提案,目前全国每年仅公款吃喝的开销已达3000亿元。而至今流传最广的一个数字,则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给出的9000亿元。

“三公”经费,占据着国家财政支出的很大比例,其过度消费勾画的奢靡图景,更是让社会产生深重的公平忧虑。近年来,关于控制和缩减“三公”经费的呼声也在日益高涨,渐成整个社会的共识。行政成本的高企,尤其是“三公”经费的高涨,除了败坏公权力的形象,更是对民生福利的挤占。

好在,政府也在不断公开各级部门的“三公”经费。2011年,90多个中央部委公布了本部门上年的“三公”经费。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三公”支出合计94.7亿元。各个部门的数字则从几百万到几亿不等。

今年4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今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点,要求推进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公开。温家宝表示,中央部门要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公开车辆购置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公开行政经费支出情况。此外,省级政府要在两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并推进公开部门预决算。

除了“公开”,中央还在“缩减”。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3月6日的记者会上表示,2010年到2012年,每年预算安排的时候都强调,一般情况下按照零增长来安排“三公”经费,同时进一步有所压缩。去年,财政部又明确要求各部门用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不得超过2010年压缩以后的预算规模,执行中又压缩了2%公务用车购车经费。

一笔糊涂账

北京市政府统战部的全先生刚刚从郊区调过来,尽管还是一个小职员,不过晚上基本上没时间陪老婆孩子吃饭了。倒不是工作有多忙,而是每天晚上都有各种各样的接待和被接待。“上级部门来视察,同级部门来考察,都得接待。外地的朋友熟人来北京办事,也得抽空接待。”级别不一样,接待的档次也不同,但都不会很低。被接待的机会同样很多,“请同级的部门吃过饭,总得找机会让人回请,再加上往北京跑的人那么多,被接待的应酬是应付不过来的。”

据全先生介绍,去年没到年中,部门公款接待的2000万元预算已经全部花完,只能再往上报预算。到年底结算,部门招待费用将近5000万元。“当然可能和我们部门的性质有关系,我们就是一个联络感情的部门。”全先生说。

北京如此,基层的乡镇亦相似。江西省某偏僻县一个镇的镇长老卢,也是一年到头没几顿饭在家吃。“被请的时候多,请人的时候少一些。”不过,老卢每次请客吃饭都要花2000元以上——在老卢的那个镇上,正常情况三个人下顿馆子只要不到50块钱。老卢说,其实镇上根本没有工业,请人吃饭的钱从哪儿来,都是从上级政府的各种拨款中抠出来的。“不请不行,县里领导来了能不请?其他镇长书记来了能不请?”

该县另一个镇的卫生院院长老周则透露,省里每年给该县4000多万元卫生经费,分到30个乡镇,按理说每个乡镇卫生院都可以拿到100万左右的经费。但实际上,在经过县政府、县卫生局、镇政府之后,老周的卫生院每年能拿到的经费只有不到10万元。老周笑说,“就这几万块钱,得有一半左右用在吃喝上。”

根据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的估计,公车消费、公费出国的开销,也不会低于公款吃喝。北京理工大学一位老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到底有多少公车都是个谜,更何谈每年在公车上花了多少钱?

让不少北京市民至今仍印象深刻的是,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期间,由于政府硬性规定各单位一般公车禁止上路,以至于那几天北京交通从未有过的畅通。而不久前,一条“首尔、台北、北京的公车数量分别是:47辆、20辆、70万辆”的微博被大量转发。

庞大的公车队伍必然匹配巨额的公车开支。老卢的座驾去年刚升级成帕萨特,虽然是个穷镇,但是镇政府七八辆车还是有的,“一辆车平均每年要跑将近10万公里,油钱不可能由个人掏。”

在这些现象背后,普遍存在的假账问题则彻底把“三公”经费变成了一笔糊涂账。

“现在我们公款吃喝,有几个不喝茅台的?这些钱从哪里来?都是通过做假账解决。”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在两会上一语道破天机。

“三公”经费预算也成为公务人员享受的另一种福利。江西某县局机关工作的龙某透露,县里的下属企业不多,不过在报销的额度内,“三公”经费也为自己提供了一些福利,平时花不完的招待费、车费,可以用发票冲账,钱归自己。$nextpage$

逐步提高的透明度

随着民众要求提高“三公”经费透明度的呼声日益强烈,政府也逐步开始公布各级部门的“三公”经费。

去年3月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在去年6月份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把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去年4月14日,科技部率先公布了该部门的“三公”经费2010年决算和2011年预算项目。数据显示,2010年科技部“三公”经费合计3655.88万元,其中出国、公车和公务接待费用分别为1831.63万、285.48万、1538.7万。“三公”经费2011年预算较2010年决算高出462.84万元,为4018.72万元。

此后,其他部委并未积极跟进,直到7月6日,中国工程院成为第二家公布“三公”经费的中央部门。紧接着,国家文物局、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也相继公布了本部门的“三公”经费决算和预算数据。

根据财政部的汇总数据,2010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为94.7亿元,其中公车购置费为61.69亿元,公务招待费为15.28亿元,出国经费为17.73亿元。

“三公”经费公开终于迈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一步。

但质疑接踵而至。一方面,时间上有的快有的慢,拖拖拉拉好几个月,90多个中央部门的数据才全部公开;另一方面,各中央部门公布的数据有的详细有的粗略,最早公布数据的科技部只是一句话,而最详细的数据则是审计署的数据,包括三行表格和千字左右的说明,且通俗易懂。

针对“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情况”,人民网和人民日报今年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50%的网友很不满意,33%的网友不太满意,认为经费使用情况无细节,6%的网友基本满意,认为虽未按时但最终公布了经费,只有4.8%的网友选择相当满意,觉得为地方公布“三公”带了头。

同时,11.5%的网友认为缺乏统一的公开格式和标准,是目前“三公”经费公开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需要改进。

中国现有的财政支出预算体系中,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设计中并没有专门的“三公”经费科目。财政支出预算体系一般由粗到细分为“类”、“款”、“项”、“目”四个级别。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目前中央财政预算支出的公开状况为部分重点支出公开细化到“项”,其余非重点支出公开细化到“类”。对是否公开细化到“目”,并没有提出明确要求。

北京理工大学的一位老师称,“三公”经费反映政府部门花钱的具体用途,但是在部门预算相关表格的内容设计上并不是与科目设计一一对应。比如说,目前的预算编制中并没有“公务接待”这个科目,因此只能在一些具体的项目中整理得出,再做一些后期调整才能得出数据。“因此,很难说国家发改委2010年560多万的公务接待费就比环保部600多万的费用少。总的来说,在数据统计时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因此,有人建议,要立法规定“三公”经费预算公开的内容、方式、主体、时限、说明语言等,并由各级人大对“三公”经费预算进行审定,确定细化标准,以做到通俗易懂,一目了然。应该完善预算科目,细化具体项目,特别要严格限制以“其他支出”笼统化、模糊化“三公”支出,能列入相关细目的必须列入,不得化实为虚,化零为整。

不过,民众对政府能解决“三公”经费问题仍缺乏信心。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到,超过65%的受访者对政府解决“三公”经费问题“不太有信心”或“完全没有信心”。

缩减经费,空间在哪里

在中央各部门初步公开各自“三公”经费的预算和决算后,国务院又计划继续公开各省级政府的“三公”经费情况。今年4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各省级政府要在两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并推进公开部门预决算。

除了公开,中央亦在计划缩减。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表示,2010年到2012年,每年预算安排的时候都强调,一般情况下按照零增长来安排“三公”经费,同时进一步有所压缩。

从刚公布的北京市2012年“三公”经费预算看,多数部门缩减了“三公”经费。北京市民政局2012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1387.96万元,比上年减少220.31万元;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12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638.15万元,比上年减少129.81万元;北京市发改委2012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645.03万元,比上年减少4.47万元。

从北京市的数据来看,“三公”经费中“消肿”最为显著的,是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费。各部门“三公”经费减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公务用车购置费减少甚至降为“0”。

全先生认为,相对来说,从公务用车里面缩减经费,是最为可行。“其实以前很多时候车没用多少年就换,本来就很浪费。”不过,他也认为,公车的运行维护费要缩减并没那么容易。

老卢则表示,要缩减公车运行维护费就得减少公车的行驶里程,但这事完全不可能。“农村地方大,乡镇离县城又远,不开车很不方便。”

公务出国费用也相对容易缩减。某中央金融监管部门的一位处长透露,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单位就对出国严格要求,“以后估计只能更多依靠企业赞助出国考察。”

而对于公务接待费用,多数人则认为没有缩减的空间。

“请客的档次肯定越来越高,物价又在飞涨,要减少公款吃喝就只能减少公款吃喝的次数,但这个很难做到。”全先生说,上级部门和同级部门来人,不可能不招待,要不“面子上说不过去”。

老卢则表示,其实镇政府根本没多少公务接待的预算,以前大部分公务接待的费用都是走别的路子解决的,所以要缩减公务接待的预算可以,但是解决不了“公款大吃大喝”的问题。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