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导弹功臣王秉璋

liaowangzhisheng 2012-04-30 14:25:44 文/丁东 总第167期 放大 缩小

 

近日,朝鲜发射光明星三号失败,研制负责人的命运成了难以猜测的未知数。

在导弹和航天技术领域,中国比朝鲜起步早,水平高,钱学森等专家也得到了国家的格外尊重。但不应忘记的是,在文革年代,导弹、卫星等尖端技术的研制,也受到严重的干扰,相关领域的负责人,也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

文革发生时,中国主管导弹研制的是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由空军副司令员王秉璋中将兼任。文革初,七机部成为两派斗争最激烈的单位,身为部长的王秉璋,遭到揪斗、关押,得了肝炎,夫人无奈之中,只好通过空军司令员吴法宪找叶群、林彪求助。林彪让叶群报告毛泽东,七机部是重要的机要部门,把王秉璋搞掉了,就无法维持七机部的工作。毛泽东要搞文化大革命,也要两弹一星。于是同意了林彪的意见,解放了王秉璋。王秉璋主持七机部工作期间,从“东风一号”短程导弹到“东风五号”洲际导弹陆续发射成功,还研制了多种型号的地空导弹和海航导弹,并在1970年4月,以“东风四号”为基础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然而,被解放的王秉璋并不能仅仅承担七机部的业务领导工作,还要承担一些难以推卸的特殊政治任务,其中之一就是被派到几位老帅身边“卧底”。

事情的起因是1967年2月13日和16日两个下午,周恩来在怀仁堂召集会议,研究“抓革命,促生产”。在会上,以陈毅、李富春、谭震林、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李先念等为一方,以陈伯达、康生、谢富治、张春桥、王力、姚文元等为一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事后张春桥、王力、姚文元追记了一份《二月十六怀仁堂政治局碰头会记录》,经周恩来、陈伯达看过补充,印了十五份,分送毛泽东、林彪等人。毛泽东看到陈毅的发言中重提延安抢救运动的教训,勃然大怒。2月18日,他把叶群叫到住所谈话:“陈毅、谭震林、李富春、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李先念他们几个,都反对‘文化大革命’,不听我的话,不跟我走了。他们讨厌群众运动,他们对‘文化大革命’不是不理解,而是从根本上反对。我的决心是不会改变的,一定要把‘文化大革命’搞到底。他们不跟我走,还有林彪和你,我就带你们两个到南方去。解放军不跟我,我和你们到南方另外组织一支解放军,重上井冈山,重新开始。”叶群当即表示,林彪永远忠于毛主席。毛泽东当晚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这几位元帅和副总理又批评,又挖苦。毛泽东说:“这件事,我提议政治局讨论。一次不行就开两次,一个月不行就开两个月,政治局解决不了,就发动全体党员来讨论。”接着,不但在政治局会议上让几位元帅和副总理受批判,在军委会议上让他们作检讨,还在全国掀起了批判“二月逆流”的浪潮。3月14日,中央文革甚至在北京举行了十万人的大游行。

几位元帅和副总理挨批以后,毛泽东还是不放心,特别担心老帅们在军队中的影响。吴法宪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记述:

“毛泽东就想起了几位老帅,不知道在批判了他们以后,这几个人在背地里有什么不满,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有没有转变。毛泽东想知道他们在西山究竟在干些什么,就想派人去暗地里察看一下。

毛泽东先找到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的刘素媛,让刘素媛告诉叶群,要叶群乘机把王秉璋送到西山,去和老帅们住到一起,看看那些老帅们在干些什么,说些什么,都有哪些活动,有没有串联?刘素媛还告诉叶群,毛泽东要王秉璋注意经常了解一点情况,并且直接向毛泽东汇报。

后来,叶群就带着她的女儿林豆豆来到王秉璋的家,把毛泽东的意思告诉了他,向他布置了这个任务。后来,林豆豆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我。

后来,王秉璋通过我转给毛泽东的报告至少有两个。我还记得,这两个报告都是用记录本的纸写成的。在报告里,王秉璋把他与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三位元帅,大概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一起散步、谈话什么的,都写得清清楚楚。两个报告都说,老帅们在受到批判以后,接受了教训,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都有所转变,一致认为这个运动搞得好,对‘反修、防修和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起了很大的作用。两个报告都是这样的内容。

毛泽东看了这些报告,曾经批转给林彪、周恩来以及中央文革的人传阅。”

吴法宪说:“王秉璋实际上是做了一件好事,他的这两个报告实际上起到了保护几位老帅的作用。”1967年五一节,毛泽东批准除谭震林以外的其他老帅和副总理登上天安门城楼。老帅们总算过关了。但王秉璋的厄运却没有完结。他的导弹生涯止步于1971年10月,那年57岁。

1971年“9•13”事件以后,开始清查林彪死党。王秉璋历史上曾经是红一军团和八路军一一五师的作战科科长,一直深受林彪器重,因而被撤职关押审查长达十年,直到1981年才免于起诉,释放回家。经过反复申诉,总算保住了党籍。老战友张霖之的儿子张光渝曾经在2003年6月到他家看望,听他诉说自己的困惑:“我不知道什么‘五七一计划’,也没给林彪选妃子挑附马,我在他的领导下为党工作,怎么就成了‘林彪反党集团成员’?”

2005年,王秉璋与世长辞,享年91岁。他没有等到一个明确的结论,惟一让他感到宽慰的是,2000年出版的《中共党史人物传》里这样说:“王秉璋同志对巩固与扩大湖西抗日根据地,建设人民空军,特别是在中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方面建立了重大功绩。”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