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雷锋日”反思:道德楷模与政治教化

tebiebaodao 2012-04-03 11:26:39 文/戴建业 总第164期 放大 缩小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我们这些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对雷锋的感情十分复杂。记得我小时候给老奶奶或老爷爷做好事,当老人问我叫什么名字时,我也模仿雷锋的口气说:“别问了,我是毛主席的学生。”虽然隔三差五就要推出一批模范人物,到处都有英雄事迹报告会,但很多英雄模范都是过眼云烟,只有张思德、白求恩和雷锋的影响最大。由于张思德离我们太远,白求恩又是外国医生,而雷锋不仅在时间上离我们很近,在心理上离我们更近——好像只要你我愿意,人人都可以当雷锋。

遗憾的是,不仅没有人人成为雷锋,雷锋反而离我们社会越来越远。学习雷锋的宣传越隆重,雷锋精神就越稀薄;雷锋的榜样抬得越高,效法雷锋的人就变得越少。连温总理也承认全社会道德滑坡十分厉害。其实总理不说破大家也能感受得到,几年以前武汉市一个车站贴出“别与陌生人讲话”的告示,这一善意提醒正好反映了社会缺乏善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业已瓦解,才会出现对陌生人的高度戒备;人们在社会上受骗太多,人和人之间才会相互提防——我们社会进入了恶性循环。我们已经将萨特的魔咒变为了血淋淋的现实:“他人即地狱。”

“反雷锋”现象

这六七十年来我们塑造的英雄人物难道还少了?我们树立的先进典型难道还不够高大?我们宣传雷锋精神难道还不卖力?可是,我们社会的道德底线为什么一再被冲破?人们的精神为什么日益堕落?为什么有些人开始挖苦和讨厌雷锋?

胡锡进先生提出,在中国官方政治语境下,一“学雷锋”就把雷锋精神完美化。网上舆论出现一些挖苦,是对宣传绝对化的逆反。这已是中国舆论的家常便饭。但这不意味着民间不喜欢雷锋。“反雷锋人士”们得清楚,他们其实扮演了多元化舆论场上的平衡器角色,不可高估自己的影响。

胡先生将人们“挖苦”雷锋,看成是对官方完美化雷锋的逆反心理,这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且还不是最本质的方面。过分美化雷锋造成社会的逆反心理,那还是不幸中的万幸,将模范人物不断神化和圣化,不是造成整个社会的弱智愚昧,就是造成整个社会的道德虚伪。宣传部门总是把大张旗鼓宣传的英雄形象和道德楷模,塑造成神坛上的“圣人”,或者让人们觉得高不可攀,或者让人们觉得十分讨厌。雷锋没有半点私心,没有半点杂念,没有半点情欲,甚至没有半点自我意识,只想无条件地忠于党,无条件地奉献给革命,只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当然非常崇高,但过分崇高就成了神,神就只能给别人供奉,绝不能让别人模仿,就像女神只能给男性敬仰,绝不会和男性谈恋爱一样。这就注定了普通人不会成为成为雷锋,因为他们不可能没有七情六欲、私心杂念。

强人之所不能,事必不立;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行。这一道理古人早就明白,可现在的社会,却时常反其道而行之。

不应将道德价值染上政治色彩

雷锋这个道德楷模首先是一个政治符号:“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我是革命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拧”。雷锋还在自己的日记中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歌颂毛主席:“棉暖不如皮,糖甜不如蜜,爹娘恩情比不上毛主席。”

在那个年代,雷锋对党和毛主席的深厚感情真挚而纯朴,因而才有了《雷锋日记》中“忠于”和“热爱”。《环球时报》的总编胡锡进先生也说:“我个人喜欢真实、温暖的雷锋。”真实的雷锋也许是个纯朴善良的小伙,但谁能复原有血有肉的真实雷锋呢?《雷锋的故事》和《雷锋日记》中的雷锋,更像是一个被塑造出来的文学形象,一尊供人瞻仰的神灵。

就算雷锋真的觉得“棉暖不如皮,糖甜不如蜜,爹娘恩情比不上毛主席”,这也不宜于通过国家力量进行大肆宣传。我同样相信有人可能认为毛主席对他恩重于山,但对绝大多数政治觉悟不高不低的人来说,自己爹娘的恩情肯定重于毛主席。记得前年一个荣获世界金牌的体育运动员,在获奖感言中首先感谢自己的父母,竟然遭到了领导的批评,指责她应该首先感谢党和国家,感谢上级的英明领导。谁在说真话,谁是伪君子,即使脑袋灌了水的人也心知肚明。

为什么要把党和毛主席的恩情置于父母之上呢?这二者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对党和毛主席的感情属于一种政治觉悟,对父母的感情扎根于深沉的人性,政治只是一时,人性却将永久。以政治来践踏人性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人们对政治理想的幻灭,必然是人们对人性底线突破,必然是整个社会的虚无和堕落。

如果政治目标和道德教化从本质上背离了人情和人性,人民就会与之疏离甚至对抗。人类拥有某些共同的伦理原则和道德价值,它们代表了人类精神向上提升的共同追求,如果将这些道德价值与党派观念相互捆绑,将这些精神财富与意识形态彼此搅和,当人们不认同这种党派观念,并拒绝某种意识形态的时候,就必然唾弃这些道德价值,就有可能拒绝这一笔精神财富。

为人类共同遵循的道德价值和伦理原则具有普适性,它们在政治上呈现出“中性”的特点,所以不同政治倾向的人都守护这些价值观念和伦理原则。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将中性的道德价值染上政治色彩,人们一旦讨厌了这些政治教化,也会讨厌这些伦理原则——这也许是中国目前道德崩溃的内在原因。

前年奥巴马总统准备到一所小学演讲,遭到全社会一致的声讨,声讨的最大理由是政治人物不能把党派观念带进学校中,最后是奥巴马总统放弃了这次演讲。大家想一想,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要到哪所小学演讲,那不仅是这所小学的荣耀,也是这个县的荣耀,也是这个省的荣耀。谁还会、谁还敢拒绝国家最高领导呢?我们这里权力没有任何边界,政治教化伸展到每个角落。

今天,谁能说清雷锋是个政治标兵还是个道德楷模?谁见到过把自己做的好事都写进日记的“高尚人物”?谁愿意当一个没有任何怀疑精神的傻瓜?谁愿意做一块没有灵魂的“砖头”?谁愿意成为一个没有任何独立精神的笨蛋?谁愿意做一个没有自我意识的先进标兵?

我虽然不是党员,但是体制内的学者,高度肯定近30年来改革的巨大成就,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了经济繁荣的成果,因而非常珍惜国家和个人所取得的一切。我只是希望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全社会的精神也不断向上提升。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