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俄罗斯的新普京时代

shehuiguangjiao 2012-03-14 00:01:41 文/庞大鹏 总第162期 放大 缩小

 

2012年3月4日,俄罗斯举行第六届总统大选。根据3月5日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对全国100%的选票统计结果显示,总统候选人、现任总理普京的得票率为63.6%,当选俄罗斯新一届总统已成定局。

2000年,当普京以52.5%的得票率第一次当选时,他是俄罗斯政坛的新生力量;2004年,当普京以71.3%的得票率第二次当选时,他是俄罗斯政坛的定海神针。2012年,普京以64%左右的得票率第三次当选。环顾世界政坛,今年10月才满60岁的普京已经是“年轻的老政治家”了。

面对支持他的民众,一向以硬汉形象示人的普京眼含热泪。这一刻必定感动了无数的俄罗斯人。英雄地,英雄泪。新普京时代的大幕即将拉开:新时代、新特点、新问题。普京能否应对新挑战?

新时代,新在哪?

时代新背景

从普京执政的特点来看,弄清所处时代的特征,即弄清世界主要政治力量对比、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和趋势,这是普京制定战略和重大政策的依据。可以说,影响俄罗斯发展道路方向的重大理论前提是“时代”概念。“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特点的阶段。

过去几年是人类社会自1989年苏东巨变以来,国际格局变动和国际形势变化最为剧烈的一个时期。“梅普组合”形成后普京主要关注经济问题,并没有对时代的特征以及俄罗斯新政治战略等一系列事关俄罗斯发展道路全局的问题做出明确的系统性回应。

为了在2012年大选中占得先机,首先需要阐明对这些问题的观点。2012年1月16日,普京在《消息报》头版头条发表竞选文章——《俄罗斯集中精力:我们要应对的各种挑战》。文章明确提出当今时代处于“世界发展的新阶段”。这个时代背景的基本特点是:其一,世界遇到系统性危机,处于全球转型的结构性进程,向新的文化、经济、技术和地缘政治时代过渡。其二,“单极世界”已经没有能力维护全球稳定,而新的实力中心尚未形成。这就是普京对于当今时代的基本判断。

发展新阶段

时代背景决定发展阶段。普京认为,在这样一个全球大转型的时代,俄罗斯的发展也进入一个新阶段。普京本人将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发展的前20年定义为:“俄罗斯的重建时期”和“俄罗斯发展的后苏联阶段”,把俄罗斯发展的未来10年定义为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其核心是在全球大转型时代背景下建立国家新基础和新素质。俄罗斯必须依靠自身的文明模式、历史地理及文化基因发挥应有的作用,实行新经济,制定大规模社会保障计划。大选期间普京围绕上述思想撰写了7篇文章进行了充分论证。

客观的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20年的发展进程可以分为三个特点鲜明的发展阶段:叶利钦时期是大破、大立和大动荡的时期;普京前8年是调整、恢复和实现稳定时期;“梅普组合”时期是应对经济危机、开启全面现代化进程的时期。现在,俄罗斯面临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阶段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

政治新特点

明确新发展阶段的政治效果是回应了俄罗斯社会政治改革的呼声。在此之前,普京面临的政治局面,或者说这次总统大选的背景和特点是:其一,“统一俄罗斯”党在2011年国家杜马选举中遭受重挫;其二,俄罗斯民众大规模的抗议活动挑战执政当局的政治权威;其三,梅德韦杰夫全面现代化战略对俄罗斯政治生态产生重要影响。

上述背景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回答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如何走向现代化、民主化以及如何融入当代世界等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而这对俄罗斯政治生态的影响体现在俄罗斯社会出现了一种共识:俄罗斯要加强政治竞争性,实现致力于变革的政治稳定。

政权是执政者的命脉。政治领导人首先关心自己执政的根基是否稳定。没有政权稳定,执政者的一切改革设想无从谈起。因此,普京要想当选总统,首先需要对这样的社会情绪做出回应。同时普京本人也是俄罗斯坚定务实的改革派,而不是所谓的保守派,因而普京的治国理念与时俱进,能够随着俄罗斯发展阶段的变化而进行调整。概括起来说,选举前出现的变动与梅德韦杰夫全面现代化理念对于俄罗斯政治生态的影响紧密相连,选举后即将出现的变化与俄罗斯发展阶段的新特点和新要求互为影响。

理念新调整

苏联解体后的20年来,俄罗斯已经建立了民主共和的政治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经济制度,虽然是不完善的,但同时是不可逆转的。俄罗斯就经济结构、人口状况、管理效率、技术装备、腐败治理等指标来看,还存在严重的困难和潜在的危机。

普京曾经用手动档和自动档来比喻集权和分权治理的特点。在普京前8年重建国家权威、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和法律空间阶段,俄罗斯需要集中优化政治资源。现在形势发生了变化,治国理念需要新的调整:提高政治竞争性,重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打破别斯兰人质事件之后俄罗斯业已形成的政治单一性结构,为实现创新经济的强国战略奠定坚实的机制基础。

加强政治竞争性的具体方向已经在2011年12月22日的总统国情咨文中得到了体现。俄罗斯执政当局明确提出了全面实行政治体系改革的建议,其内容主要包括直选各地区行政长官、简化政党注册手续以及降低总统选举候选人登记门槛、改变国家杜马组成原则等。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举措涉及到政治运行机制,其政治效果是增强了政治活力,加强了政治竞争性,但是也要看到,普京治国理念的两个基本点没有变化。第一,国家主义没有变。普京依然坚持以国家为中心的发展模式。第二,国家权力结构没有变。只要不从宪法上根本改变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的权限划分,那么俄罗斯基本的宪政制度不会出现实质性变化,依然是权威主义政体,强总统弱议会的特点没有变。

新时代,新问题

是否改变国家资本主义模式

普京提出的“新经济”和梅德韦杰夫提倡的“经济现代化”有什么区别呢?梅德韦杰夫是把经济发展与政治改革紧密相连,认为不实现社会思想多样性及利益多元化,创新发展还是行不通。而普京仅指出商业环境的恶化及系统性腐败的问题,更多的是纠结于经济政策本身,如何吸引外资,如何实现技术创新。

而且,普京坚持控制战略资产的理念没有变。和梅德韦杰夫的主张有区别,普京认为国家集团公司不能半途而废。每个国家集团公司都有一部专门的联邦法律,通过立法的形式予以建立,号称是对所有权制度的重大创新。国家集团公司是普京第二任期的大手笔,得意之作。原来的设想是很好的:既可以把盈利的石油资本转化为科技创新的资本,又可以担负起一定的社会功能,起到调节社会政策的作用。它被联邦法律赋予既可以不接受税务检查,又可以不上缴利润的权利。

国家集团公司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就像梅德韦杰夫说的,在国家公司,起作用的不是市场法则,而是人为的管理原则,造成效率低下等问题,经营和投资积极性都不高,最终整个俄罗斯经济可能失去竞争力。所以,可以这样认为:国家集团公司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它体现了俄罗斯研究中的基础性问题:如何处理所有权和政权的关系问题,如何处理政权体系与创新经济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俄罗斯发展道路的问题。

普京没有承认过国家资本主义。上次大选前,2007年12月,普京在会见工商会时就明确表示过,俄罗斯不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2011年6月,梅德韦杰夫在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也表示俄罗斯不会建立国家资本主义,加强国家在经济中作用的发展阶段已成为过去,这条路到了尽头。梅德韦杰夫刚讲完,普京正在法国访问,马上在巴黎的记者招待会上附和,表示这是梅普两人的共识。说归说,做归做。听其言,观其行,普京实际上还是认可国家资本主义的,并在经济政策上坚持这一理念。

普京一方面表示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毋庸置疑,另一方面表示需要减少国家在经济中的存在,俄罗斯不会发展国家资本主义,那是不是说明在俄罗斯经济模式中国家、市场与企业三者关系依然没有解决?经济调控机制的核心问题解决不了又如何实现新经济?$nextpage$

如何看待“统一俄罗斯”党的发展前景

普京治国理念中有一个基本点:一个强大的政党对于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本来,2008年以来历次代表大会上,普京都表达了“统一俄罗斯”党要肩负起实行有效的社会制度变革,建立一个支撑社会现代化变迁制度框架的历史重任。

在国家杜马选举中,“统一俄罗斯”党作为政权党,行政资源得天独厚,并得到梅德韦杰夫总统和普京总理的大力支持,得票率却依然不足半数。大规模的民众游行示威体现了民众三个方面的政治诉求:一是反对政治垄断,认为统俄党一党独大的政治格局不符合俄罗斯发展需求;二是反对政治腐败,认为以统俄党为代表的官僚集权的政治体制对政治生态和创新发展道路都是一种消极负面的因素;三是反对以统俄党精英为主的普京团队的稳定结构,认为这会导致政治精英的流动性不强,消弱政治参与的广泛度。

实际上,对于俄罗斯政治而言,总统集权制与政党制度的成熟存在一定矛盾。俄罗斯当前这种总统制为核心的管理模式,需要一个政权党,但这个政权党可以不是统俄党。国家杜马选举后,针对社会主要政治力量对“统一俄罗斯”党的指责,普京积极参加全俄人民阵线的活动,有意拉开与“统一俄罗斯”党的距离。超政党机制——全俄人民阵线与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普京表示全俄人民阵线将属于不同政治力量和社会组织的精英组织起来共同参与决策,以实现精英团队的稳定。这对统俄党的影响是什么呢?

如何实现行政管理模式的改变

在本次国家杜马选举之后,统俄党一党主导的政党格局得以改变。应该看到,这是政治转型中很正常的进程。普京执政当局和统俄党的根本应对之策就是顺应这种发展。俄罗斯社会在稳定期过后,分散权力的倾向将会加剧。集权管理模式将逐步转变为更加温和并富有弹性的管理方式,这将导致政治体系的复杂化。

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情绪的变化将导致俄罗斯在未来10年内反对党逐步壮大和政治竞争逐渐增强。这实际上为俄罗斯的政治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就是只要俄罗斯的分权举措依靠相应的成熟机制,即便由反对党上台执政,俄罗斯政治体制的变化是调整性的而不会发生灾难性的变化。完成俄罗斯这一分权任务和政治妥协文化中联盟文化建设,既是普京执政当局和统俄党的任务,也是俄罗斯政治发展的需要。

如何兑现社会承诺

俄罗斯要在2012年将赤字削减至2.9%,并在2015年达到预算平衡,看似普京要采取紧缩财政的政策。但现在宣布了雄心勃勃的社会保障计划。本来2020年前23万亿卢布更新军备的计划已经让预算不堪重负,加上社保计划,可以说实际上采取的是大规模财政扩张政策?应该采取的方针与实际执行的政策是不是有矛盾?

索比亚宁一再夸普京守信用,从来不会给出任何没有具体资源支撑的轻率诺言。那普京国防和社会领域改革有没有可能出现库德林担心的预算风险?会不会波及到整个国家经济?一头是大选、是选票、是义务,一头是应该采取的谨慎财政政策,再加上近年来激增的内债问题,普京怎么办?

如何应对民意政治的新挑战

虽然繁荣和自由之间没有明确的关联,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一个稳定的要求拥有更大发言权的中产阶层后,民主程度通常会随之加深。这一观点对于俄罗斯当前现状来说也适用。

除了中产阶层崛起的因素以外,梳理这几年社会发展历程,2010年7~8月,俄罗斯发生森林大火事件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当时政府救援不利,但数以万计的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参与救火。主要不是依靠政府人员,而主要靠老百姓自己救火成功,让民众意识到:我们自己可以实现自我管理。公民社会的意识觉醒了。这几年类似的社会事件对于国民心态的影响潜移默化。2011年9月24日梅普两人的“王车易位”一下子成了导火索,反而点燃了俄罗斯民众的热情。俄罗斯老百姓对于密室约定不陌生,梅普你们商量好,我们就得答应吗?失望的情绪在俄罗斯民众中弥漫。求新求变的一代已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如何协调国际战略的调整

在2011年10月3日的文章《欧亚大陆新一体化计划》中,普京对俄罗斯的国家定位已经明确:第一,与欧盟、美国、中国、亚太经合组织一起,俄罗斯要成为当代世界多极中的一极;第二,俄罗斯的这一极是要发挥欧洲与亚太地区有效纽带的作用。

如何实现这一国家定位呢?在2007年的《对外政策概论》和2008年的《对外政策构想》中都明确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次序为独联体地区、欧洲、美加、亚太、中东与北非、拉美与加勒比。2011年10月关于欧亚联盟的文献谈对独联体的政策,表明与独联体国家发展多边合作,从来都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市场原则是处理独联体地区政策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这种条件下发展平等的相互关系,并作为巩固推动现代一体化形式的客观前提。

从2012年2月27日普京第7篇竞选文章《俄罗斯与不断变化的世界》来看,所提一系列热点问题,如阿富汗、伊朗、阿拉伯之春等,都与俄罗斯南部安全问题有关。其次谈了与东方尤其是与中国的合作。最后谈了与西方即欧洲和美国的关系。论述次序有所变化。经济外交单列则一直未变。近期拉脱维亚俄语地位问题放在了外交的人道主义方向中进行论述。文化-文明的资源在俄罗斯外交战略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

当然,普京不是反西方派。普京不亲美,但也不是反美。普京是个现实主义者。普京也从来没有掩饰过对美国政治结构的喜爱。政治多样性也是应有之义。在选举前这段时间,反西方可以视为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希望与美国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是俄罗斯对美政策不变的基本理念。

如何看待梅德韦杰夫的政治命运

简单地说,可以有梅普组合,实际无普梅组合。梅德韦杰夫为普京占了4年位,普京还是老大,但他没想到的是梅德韦杰夫全面现代化理念的影响力。人算不如天算。大选期间普京拉住梅德韦杰夫,很大程度上是要用梅德韦杰夫的影响力抓住一部分选票。大选过后,梅德韦杰夫的政治作用可能会在普京眼里消逝,他也有可能成为列别德第二。

新时代,新契机

新普京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面临发展的新契机。

邻居不能选择

同邻国的关系对一个国家的安全利益有特别的重要性。中苏对抗的20年是使两国落后于世界20年。当前,中俄面临相同的历史任务,这就是在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两国都集中于国内的改革和发展。中俄是毗邻而居的核大国,双方如果不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外交中心任务。在区域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形势下,中俄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懂得“邻居不能选择”这一道理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开阔思路,为建立新型的邻里关系而继续努力。

坚定的政治意愿

普京在《俄罗斯与不断变化的世界》文章中特别关注俄中两国关系的发展。他指出,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和稳定的中国,而中国则需要一个强大和成功的俄罗斯。俄中关系发展的三项原则为:第一,更积极的建立新的合作关系,结合两国的技术和生产能力,将中国的潜力用于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经济崛起。第二,将继续在国际舞台上互相支持,共同解决地区和全球问题,加强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海合作组织、二十国集团和其它多边机制中的协作。第三,两国之间所有的政治问题均已得到解决。俄中两国确立了由法律文件保证的巩固的双边关系机制。两国领导层的互信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水平。俄中两国所建立的关系模式前景光明。可见,普京已经对中俄关系的未来发展作出了明确而又积极的表态。中国领导层也已经对中俄关系作出了明确定位。2011年10月1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会见普京的时候明确表示:坚定不移地发展中俄关系是中国的战略性选择,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复杂演变,不管两国各自国内发生什么变化,中国都将始终视俄罗斯为最重要、最主要的战略伙伴。

决定中俄关系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

在涉及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等两国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是中俄战略协作的重要内容。俄罗斯坚定支持中国在台湾、涉藏、涉疆等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支持中国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中国支持俄罗斯为维护本国核心利益和促进整个高加索地区乃至独联体的和平稳定所作的努力。中俄双方已经确定了今后十年发展方向和目标,决心加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开发西伯利亚的合作,发展人文合作。可见,国家安全利益和国家发展利益的内在需求才是中俄两国关系中最稳定的因素,也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最重要的基础和发展动力。

总之,中俄关系可以也应当建立在寻求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和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战略协作基础上,这样的双边关系基础将确保中俄关系拥有一个新的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保持和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