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国国家领导人访美本纪

tebiebaodao 2012-03-06 00:14:19 文/郭力 总第161期 放大 缩小

 

 

从“反霸”的准战略盟友,到“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到“潜在的战略对手”,再到“利益攸关方”,所有这些记录下中美关系重要节点的词汇,也总是与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访问紧紧联系在一起。

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和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一段历史?或许,当我们回望这几个节点时,历史已把答案呈现在我们面前……

邓小平在1979:赫鲁晓夫就不会这么做的

1979年大年初一,邓小平开始了他第三次复出后的首次出访,目的地是美国。在此前28天,根据《中美建交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正式建交。

在19响礼炮声中,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邓小平踏上了通向白宫的红地毯。

卡特总统向邓小平致以春节的祝福:“这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也是团聚与和解的时刻。而对于我们两国来说,今天,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了。”

“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开始了。”邓小平这样回应。

1979年在美国的邓小平让美国人第一次近距离地了解了一位“共产主义国家”的领导人。

在得克萨斯州西蒙顿市,策马飞驰的女骑手,隔着护栏,向观看表演的邓小平赠送了一顶牛仔帽。邓小平很自然地接过帽子戴在头上,一时间全场掌声雷动。

“赫鲁晓夫就不会这么做。”一位美国妇女在现场很是感慨。

1月29日晚,卡特陪同邓小平观看文体表演。最后一个节目是约200名美国小学生用中文合唱《我爱北京天安门》。歌声刚落,邓小平和夫人走上舞台,热情拥抱和亲吻了美国孩子。卡特在当晚的日记中说:“邓流露出真诚的感情。他亲吻了许多儿童,后来记者们报道说不少观众甚至感动得流泪了。参议员克泽尔特是极力反对美中关系正常化的,但是这场演出之后,他承认自己输了,他没有办法投票反对儿童们演唱中国歌曲。邓和他的夫人看起来真诚地喜欢人民,他确实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电视观众们。”

“通过邓小平,美国人开始了解中国人,更开始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这个国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朱锋教授这样说。而事实上,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正迫切地希望了解美国,迫切地希望理解这个国家的现代化。

在亚特兰大,邓小平重点参观了福特公司的一个汽车制造厂。在休斯敦的美国载人航天基地——林登•约翰逊宇航中心,邓小平登上了将于当年底进行首次试飞的航天飞机的飞行模拟器。在西雅图,邓小平考察了波音747飞机的生产线。

中美双方发表的《联合公报》说:“两国社会制度的不同不应妨碍彼此加强友好关系和合作。”有评论认为,中美之间几乎成了“推心置腹的朋友,就连军事技术转让也写进了贸易清单”。

江泽民在1997:稳定中美关系的航船

1997年深秋时节,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专机降落在夏威夷。这一刻,距前一位中国元首李先念访美已过去了整整12年。

江泽民在美国受到了“超级”礼遇:克林顿为江泽民举行国宴,由于要求参加的人数远远超过国宴厅的容量,美方甚至一度考虑将宴会移到室外草坪;纽约证交所大楼一度升起五星红旗;哈佛的著名学者组成了委员会,专门讨论江泽民演讲后的提问。

而江泽民此行最大的成果,在于近3000字的《联合公报》。其内容涉及高层对话、经贸关系、能源与环境合作、和平核合作、人权、军事交流等中美关系的几乎所有方面。

这为次年克林顿访华,中美宣布建立“建设性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础。克林顿那次访华,还宣布对台新“三不”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中美关系达到1990年以来的最高峰。”傅梦孜说。

2002年的10月25日,江泽民造访美国得克萨斯州克劳福德的一个家庭牧场,牧场的主人是美国总统布什。当家庭式的亲切气氛在这场没有领带和西服的会面中荡漾时,两国的关系更显友好。

“时代变迁之时,江泽民的访美稳定了中美关系的历史航船。”朱锋这样总结。

“美国在重新定位‘和平发展’的中国,中国也在考虑,在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并向全球性大国迈进时,除了经贸领域,在其他方面是否也需要入乡随俗?这些该被看作和平演变,还是符合中国本身利益的一种正常发展?”美国资深政论者陈有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朱镕基在1999:从阴雨绵绵到阳光灿烂

1999年,时任总理的朱镕基对美国的访问,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朱镕基的这次访问,是继邓小平、李先念、江泽民等领导人之后,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五次国事访问。访问前,美国指控中国盗窃核机密,还要把台湾纳入其“战区导弹防御体系”,中国加入WTO受阻,科索沃问题上中美分歧也势不可解。中国甚至一度考虑是否推延这次访问,外交部迟至朱镕基启程前三天,才正式宣布他如期访美。

朱镕基抵达洛杉矶时,风雨交加。朱镕基快步向摇动中美国旗冒雨迎候的人群走去,并热情握手。朱镕基的夫人劳安一边向欢迎人群挥手,一边弹去丈夫身上的雨水。

在丹佛,朱镕基买了两顶帽子,说这有助于“消除中美贸易逆差”。在白宫记者会,他拿出故障的麦克风开玩笑,说中国造的麦克风还不错。在洛杉矶他调侃要在建国50周年阅兵展示的武器上标明“中国制造”。他以“政治家的严肃及喜剧演员的幽默”(《洛杉矶时报》语),给美国反华浪潮“消了气”。

在访美行程中一直保持微笑的朱镕基只一次拉下了脸。美国单方面公布“中美农产品谈判协议”,并发表双方尚未取得一致的“中美联合声明”,朱镕基一度威胁推翻所有已达成的共识。

克林顿和朱镕基最终发表了《联合声明》。全文252字,包括了这样一句话:“美国坚定支持中国于1999年加入世贸组织”。

朱镕基在赴美前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进入世贸组织,我们之所以做出这么大的让步,“就是为了顾全中美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大局。”这个“大局”,其实已经远超出单纯经贸关系的范畴,更包含着中国今后长期发展的方向,以及中国的国际战略的深层次考虑。

胡锦涛在2011:华盛顿步入“北京时间”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11年1月19日在白宫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同意,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

胡锦涛表示,在政治关系上,双方应以对话增进了解和信任,以沟通减少误会和疑虑,以合作促进发展和繁荣,巩固共同利益基础。双方要尊重对方对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选择,尊重对方主权、领土完整和发展利益。

在经贸关系方面,中美应继续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寻求和扩大互利合作。中方愿同美方开展全面经济合作,相向而行缓解贸易不平衡。中方将一如既往为美国在华投资企业提供完全公平的国民待遇,也希望美方在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给予中国赴美投资企业公平竞争环境、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方面尽快采取积极措施。与此同时,双方应继续在中美能源环境合作十年框架内重点深化新能源合作,积极开展高速铁路、智能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使之成为两国关系新亮点。

舆论普遍认为,胡主席此访是中美双方承前启后、推进新时期两国关系的重大安排,将有力促进新时期中美积极合作全面关系发展,提高中美务实合作水平,增进两国人民了解和友谊,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必将产生重大积极影响。

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所长、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说,美中关系在过去两年中继续保持活力,双方在各个层次上保持接触。尽管两国都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但两国经贸关系仍然十分活跃,并且在其他一些领域和重要问题上也保持合作。

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和外交家、在中美建交时期曾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撰文指出,胡主席访问的成果或许超出“一般性的相互尊重的声明”。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