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重建亚洲安全秩序

liaowangzhisheng 2012-01-20 12:10:18 编译:晏如 总第156期 放大 缩小

  亚洲外交动态正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特别是在安全领域。事实上,我们正身处前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其回忆录中所称的“参与创世”的阶段。艾奇逊曾用这个词来描述二战后全球安全秩序的构建。如今,亚洲因其在世界事务中的新主导地位,开始步入区域安全秩序的重建过程,不过这一秩序最终何去何从尚未可知。

  安全正在上升为该地区日程中的优先事项,这不仅是因为中国的崛起,也是因为美国和西方在没有实现和平的情况下从阿富汗撤军,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亚洲安全结构。此外,美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还在持续恶化,伊朗和西方的关系也不容乐观,而最近发生的11月英国驻德黑兰大使馆遭劫事件便是明证。

  亚洲地区的各股势力正在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地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合作框架以加强区域安全。比如,澳大利亚劳动党政府同意向印度出售铀,改变了其自印度自主研发核武器以来所遵循的政策。几乎是在同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将在澳大利亚北部驻扎美国海军陆战队。没有人公开将这两大举动联系在一起,但它们显然具有战略关系上的考虑,因为澳大利亚正在寻求巩固其与美国和亚洲巨人印度的关系。

  印度和美国还强化了它们与日本的战略关系——不仅是双边关系,还包括独一无二的三边关系——美国副国务卿伯恩斯认为这可以“重塑国际体系”。伯恩斯以及其他许多美国外交政策决策者如今认为印度已具有广泛的地区影响力;其2011年早些时候宣布的“向东看”战略正在转变为“在东方行动”政策。

  目前,印度与日本和韩国的安全关系一直较为低调。但这种状况正在发生改变。在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A. K. Antony)最近访问东京期间,日本和印度同意在2012年举行历史上首次联合海空军演习。这一决定将双边防务合作提升到了主要国防工具的地位,对日本来说尤为重要,因为这扩展了其战略合作圈,使其能够跳出近邻的包围,告别了长期以来只有美国一个盟友的状态。

  事实上,日本和印度已同意在“海事安全问题,包括反海盗措施和航行自由问题”以及“通过与地区邻国的双边及多边维持海上运输线安全以保证贸易不受阻碍的活动”上进行合作。针对对象显然是中国。

  “日本-印度防务政策对话”将于2012年年初在东京举行,军队间对话将在日本陆上自卫队和印度陆军之间展开,同时日本航空自卫队和印度空军将开展人员交流。事实上,日本和印度正在开始构建与日本和美国之间的联系相仿的全面军事合作。

  毫无疑问,这会令中国不安。中国争夺地区领导权的举动正在越来越强硬。中国的魄力集中体现在近期对南中国海的主权主张中,这不啻一剂清醒剂,让人们见识到如若其具备实力将如何打造地区秩序。对中国的恐慌是如此之盛,以至于最近在巴厘岛举行的东亚合作会议上,18个与会国中有15个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举动视为威胁。

  核心问题是海事安全——不仅仅包括南海。美国作家卡普兰(Robert Kaplan)说:“印度洋是中美太平洋竞争与中印地区竞争以及美国的中东反伊斯兰恐怖主义战斗(其中包括遏制伊朗)的联动装置。”

  印度和中国都有被承认为地区势力的野心,也都有各自的能源安全要求,这使得两国都致力寻求更大的海事安全。不过,印度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因为最近的“向东看”政策表明,印度不但可以强化与美国的安全纽带,也可以强化与该地区其他重要力量(甚至包括印尼)的安全关系。

  著名印度分析家科恩指出,自从印度获得独立以来,其官员便在谆谆教诲1796年的华盛顿离职演说:“印度和美国一样,有其自身的地理环境,印度处于喜马拉雅和广袤印度洋之间,这既是优势,也种下了分裂的种子。在冷战期间,这意味着两不想帮;而现在,这意味着印度人视他们自己及自身的分裂状态为崛起的势力。”

  当然,问题在于中国也用类似的观点看待自己。那么,这两个亚洲巨人如何共存于睦邻协议,不相互渗透对方的空间?到目前为止,办法是打造一种没有中国参与的地区安全结构。

  这本非必须,但眼下亚洲安全外交背后的推动力不会发生改变,除非中国反思其对邻国的态度。否则的话,中国领导人将发现自己正在创造一个对自己完全没有好处的地区秩序。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