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那个春天改变我人生

tebiebaodao 2012-01-07 10:36:35 文/伊志刚 王刚 总第155期 放大 缩小

 

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成员斯威里斯展示自己保存的1971年访问北京时的照片。

小人物总是被猝然拽进历史的。1971年4月,23岁的美国密歇根州姑娘康妮•斯威里斯没有想到,仅仅因为乒乓球打得不错,她会成为新中国第一批邀请入境的美国人之一,继而成为替中美打开尘封20多年大门的友好使者。

40年过去了,12月10日,当康妮第四次以中美乒乓外交亲历者的身份出现在中国,她依然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偶然的事件其实都有着存在的必然性,所以庄则栋和科恩当年在名古屋那辆运动员接送车上看似不期而遇,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中美相互有走近的需要。春天到了,冰雪终究要融化。

康妮说,当她得知自己将与其他六名乒乓球运动员成为第一支访问新中国的美国代表团成员时,这种兴奋的心理难以言表。因为对那时的她和绝大多数美国人来说,中国是个完全陌生的国度,一切充满了好奇。她承认那时,她已有一种正在亲历重大历史事件的预感。

尽管当时已是美国女乒的全国冠军,但康妮依旧坚信,就乒乓球水平而言,“中国运动员在天上,而我们在地下。”美国队在当时与中国队的比赛中居然赢了几盘,她很清楚对手没有用全力,双方都知道比赛的意义根本不在于胜负。

就像每个初到中国的外国人一样,长城和颐和园让康妮印象深刻。但让康妮最难忘的是当时中国大街上到处都是自行车,以及中国老百姓似乎只有蓝、绿、黑这几种服装颜色。而穿着牛仔裤和风衣的他们走到哪里都是特别扎眼的一群人。那年,“乒乓外交”的当事人之一、与庄则栋邂逅的科恩留着长发,穿着红风衣,爱在北京到处溜达,他是个特别好动的人,尤其喜欢与具有中国特色的标语合影。

康妮认为,1971年在中国的六天是完美而令人难忘的,如果说有什么“意见”的话,那就是“总是在吃饭”。康妮开玩笑说,“一天要吃4-5餐,每餐都有8-10个菜。”康妮说,她知道这都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的,她们也充分体会到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

对于科恩和庄则栋这两位亲手缔造乒乓外交佳话的主角,康妮表示相信他们的相逢纯粹是偶然,但这样的偶然却预示着一些必然性。比如让中国人在公开场合主动与蓄着长发,崇尚嬉皮士的国外运动员打招呼,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而这样的场景真的发生了,而又被敏感的国外媒体捕捉到,美国人又急切地提出要求访华,那只能证明中美相互走近确实存在着彼此的需求。

康妮回忆起当她回到家乡密歇根的时候,“我似乎一下变成了名人,所有人都想跟我说话,无数个地方要求我去演讲。”从那以后,乒乓球不再只是她年轻时从事的一项运动,而成为了她的终身事业。职业是教师的康妮一直致力于乒乓球运动和中美文化交流的推广,退休后更是不遗余力。德尔•思威里斯,1972年美国乒乓外交团成员,此后也成了康妮的丈夫。

康妮承认,1971年的那个春天改变了她的人生,而不仅仅是她经历过的某个难忘的生活片段。

摘自《钱江晚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