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实话实说

fengyanfengyu 2011-12-24 23:56:48 总第154期 放大 缩小

 

每当谈到“异地高考”这一话题,都会让人感到格外沉重,因为高考直接关系着孩子的未来和希望。读完《不公平的高考》,让我想到马丁•路德•金曾说过的那番话,“黑人并不是一定要在公共汽车上坐下来,我们只是要获得坐下来的权利。”孩子们并不是一定要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参加高考,他们只是想获得平等参加高考的权利。“妈妈,我们班的XXX被送回老家了,他也没有北京户口。”看到这样的话语总让人心痛,异地高考的艰难,早早地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歧视”和“隔离”的种子。因为没有“户口”不能在北京高考,因为没有“学籍”在老家也只能参加社会高考。诚然,开放异地高考问题重重,全国统一命题无法满足不同地区的教育特点,扩大高校自主招生会更大地减少贫困地区学生的录取率。在美国,为了保证黑人等少数裔能获得的权利,每一所大学都必须保留一定比例的名额面向少数裔招生。对于北京、上海这些外来人口庞大的城市,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专门划出一部分名额,面向外来人口的子女招生?其实,方法总是能找到的,关键是当政者有多大的决心来解决这一问题。

——河南读者 刘东

《自主招生与高考公平》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没人有会对现在的社会风气有信心”,自主招生从诞生以来就一直是被人们热议不止,而公平一直是热议的焦点。其实自主招生的本来初衷就是“择优录取”,就是录取高中生中有专门特长、独特才华的学生。但是这种“择优”的录取,必然是大城市的孩子更有优势,毕竟他们接受各种培训、教育、锻炼的机会远远多于贫困地区的高中。可以说“自主招生”这一制度推出的初衷就无关“公平”,只是为了“择优”。而对比之下,大城市的孩子可以通过高考也可以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好大学,而贫困地区的学生则只有高考这一条路,且不说不同地区招生人数的差异。我想教育部门在制定招生政策时,是不是也可以像“自主招生”一样制定一个专门面向贫困地区的特殊录取渠道,比如说“贫困学生特招”、“落后地区招生”等等,让贫困地区学生和大城市学生一样,在高考之外,也多一条进入好大学的道路。

——湖南读者 向华庭

《气候谈判何以陷入僵局》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法国暴君路易十五说过的那句名言:“我死之后,管它洪水滔天。”对于很多国家领导人来说,任期只有4、5年,连任的话至多十余年,而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可能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显现出来。比起为百年之后的子孙担忧,还不如想一想怎么把自己任期内的经济形势搞好,毕竟节能减排会直接拖经济增长的后腿。发达国家指责发展中国家技术落后导致碳排放增大,发展中国家指责发达国家肆意排放了上百年理应负起历史责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国际事务上哪里有“讲得清”的道理,政府的态度和经济利益才是一切争端的关键。记得以前听人说过,一直以来日本是“气候谈判”的最大推动国,因为日本是一个纯粹的岛国,如果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对于中国、美国这样的大陆国家来说,最严重的就是沿海城市全部被淹没,但是对于日本来说,恐怕就是“举国沉没”了。对于“气候谈判”我们能做什么?除了出门少坐车,多坐地铁之外,就只能等待了,等着各国领导人在争吵中达成共识,又或是洪水到来的那一天。

——广东读者 汪雨林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