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加入WTO催化中国公民社会崛起

tebiebaodao 2011-12-24 23:47:31 文/秦晓鹰 总第154期 放大 缩小

 

1994年12月23日,参加关贸总协定中国工作组第19次会议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回到北京。

中国加入WTO已经整整十年了。这是出现了许多“事先没有想到”的十年,是磨砺中国人意志和耐心的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们原本担心的许多事情,如农产品销售受阻、制造业严重萎缩、失业人口大增等等,并没有如“预期”那般赫然在目。相反,中国的经济却在外部压力陡然加大的情况下,跃居经济总量世界第二、进出口贸易世界第一和全球汽车销售量第一。

素来讲究“穷家富路”的中国人在巴黎、纽约、伦敦、东京等地的购买风潮让各国公众瞠目结舌、心生妒意,也使世界奢侈品产家和老板在经济危机的寒风中抱住了一个热腾腾的有中国特色的暖炉。难怪当年参加世贸谈判的中方代表之一的龙永图先生在回首往事时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入世,让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一个新的时期、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与世界“亲密接触”的十年再一次印证了“中国改革之父”邓小平先生留下的伟大箴言——“没有开放就没有改革”!

不过,就在眼下中外各届人士抱着各种心态来评断中国加入WTO十年历程的得失时,有一个问题却往往被忽视,那就是在这十年中,这一引来中国经济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对于中国的社会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其实,只要我们认真梳理,就会发现,中国入世十年所引发、所促进、所催生、所倒逼出的社会政治变化不仅客观存在,而且还在持续发酵,并且为中国未来的政治体制改革标定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与新的内容。

正所谓物质的力量转变为精神的力量,经济基础的变化势必导致上层建筑的变化一样。作为一种系统工程,当十年前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迈出这关键一步的时候,当在这十年里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依存度大幅度提高的时候,一种不可抗拒的社会政治变革的潜在力量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依笔者管见,中国入世十年其孕化并继续引发的社会政治变化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在法治建设方面(主要指商贸部分)与国际社会的对接。十年来,中国为了能够及时履行入世承诺,建立起统一的、符合世贸规则的贸易体制,经历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法律法规清理工作,对那些与世贸规则不一致的法律进行了认真地修改。瑞士伯尔尼大学世界贸易研究所所长托马斯·考第尔曾就中国的这一举措不无赞誉地说过:“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花如此大的精力来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并且为学习WTO规则投入如此大的财力、物力。”据了解,为了履行入世承诺,当时中国的法律清理工作涉及3000多个中央一级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19万件地方性法规规章。

其次,在商务信用方面,中国充分意识到,WTO的核心就是其确立和维护的一整套国际贸易规则。在分享全球经济一体化成果的同时,必须认真履行相关的国际义务与责任。为此,中国的平均关税水平从15.3%下降到9.8%,开放了10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引入了竞争,提高了市场化程度,增强了企业生存、适应和发展能力,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开放的市场之一。中国在履行世贸组织各项义务和承诺上的诚意与果决,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在这十年里,中国在运用国际规则,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积极应对WTO诉讼的过程的同时,也认真参与了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完善,为推动形成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体系做出了贡献。可以说,在不断应对来自美国、欧盟等的有关“双反”调查的风风雨雨里,中国基本完成了从世贸组织的新成员,到多边贸易规则的参与者,再到推动者的重大转变,成为世贸组织的一个较为成熟的成员。

WTO对中国政治的影响,不仅在于给中国带来了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也带来新的管理观念与社会生活理念。“经济一体化”、“政策透明度”、“国际化”、“可持续发展”、“信用体系”、“反垄断”等观念都在经贸活动中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和公众舆论的各个领域。仅以商业诚信为例,众所周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诚信一直是千百年来所尊崇的社会道德准则。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这种诚信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道德,是一种以维护家庭为生产单位的伦理意识。这种道德的纽带是家庭关系、宗族血缘关系和地域关系。换句话说,这是一种维系自然经济的家庭(或家族式)伦理道德,而不是一种割断了血缘与地域关系的现代产业社会所应有的交换准则、商业道德和社会公德。

加入WTO后的十年,中国人在广泛频繁国际化的经贸关系中愈来愈深刻地意识到: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商务道德与公务道德,是一个现代化、工业化、产业化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因此可以说,这十年,正是崛起的现代公德意识不断向传统的陈腐的私德意识挑战的十年。

经贸活动中的现代市场意识、现代公德意识、平等交换意识以及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服务意识的不断强化,其人格化体现就是现代公民社会的孕化与催生。笔者以为,中国加入WTO十年中,其最大的政治影响就是中国公众现代公民意识的萌生与迅速增强。这是一种意义深远的觉醒。中国普通百姓在中外经贸冲突的博弈中,不止一次地看到和听到外国政府在不断地打“民生牌”、“就业牌”,而中国领导人也不断地把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作为施政的目标和底线。这些都在无形中大大提高了中国公众的自信和公民自尊。

事实上,正是在这十年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公众在维护自身权益方面有了日益自觉的表现,也获得了更加有力的舆论支撑。从维护食品卫生安全到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急切,从对打黑除恶的强烈呼吁到对改善现有教育医疗住房交通条件的迫切呼声,中国公众再也不是缄默不语的芸芸众生。与此同时,中国各级领导机构和政策制定部门也在公民意识崛起的压力下,正向着服务型政府的方向加速转变。

从经济公平走向政治平等,从经济过程的透明走向政务的公开透明,从经济利益的维护到政治权宜的诉求,是中国加入WTO后出现的一种符合逻辑的历史过程。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没有完结的历史进程中,今天的中国人才会对时下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种种不符合WTO规则的现象表示强烈的质疑,提出强烈的批评,表达强烈的诉求。这其中就包括对一些高度垄断性的利益集团日渐坐大,坐享政策红利不满;对中小企业则缺乏公平竞争环境,生存日益艰难的担心;社会收入差距仍在拉大,消费拉动经济依然乏力的批评;对政府工作人员惊人的浪费与挥霍,政务公开推进艰难的抨击;对国家各级财政资金不合理配置的质疑等等。

足够的信心和准确的判断,使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正反两面的经验。在中国入世十年这个节点上,凝聚改革共识,大步踏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水区,仍然是中国的未来之路、希望之路。这既是中国入世十年的宝贵启迪,也是中国再图辉煌的新起点。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