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辽宁昌图:兴换热之都 造能源大县

zhuantibaodao 2011-12-16 17:48:35 本刊记者/高尚 总第153期 放大 缩小

 

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到产业基地视察

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到老四平工业园区视察

昌图新型能源产业基地之——风力发电

昌图县位于辽宁省北部,松辽平原南端,辽、吉、蒙三省区交界处,地处东经123°32′—124°26′,北纬42°23′—43°29′,东北与吉林省的四平市、梨树县、双辽市接壤,西与沈阳市的法库县、康平县及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隔辽河相望,南与铁岭市的开原市、西丰县毗邻。全县地形地貌呈“东山西水中平原,一分山水七分田,二分林路和庄园”的自然特点,辖区南北长104公里,东西宽73公里,幅员43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0万亩,占铁岭市的1/2。下辖39个乡镇(场),40个社区,425个行政村,总人口104万,其中农业人口84万人。

昌图县地处东北亚腹地,是“辽宁沈阳经济区”的北大门和承接吉、黑、蒙等省区经济辐射的桥头堡,是东北地区铁路、公路的重要连接点,吉、黑、蒙等省区通往关内和港口的重要通道,京哈铁路、102国道、四阜、京哈高速公路纵贯南北,303国道、平齐铁路横跨东西。境内有国、省、县、乡、村五级公路共594条,总里程3797公里,全县公路密度为88公里/100平方公里,达到37公里/万人,其中,国道2条、122公里,省级公路3条、142公里,县级公路11条、350公里,乡级公路100条、1148公里,村级公路478条、2035公里。425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村村通”。县城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130公里,距大连港500公里,距营口港300公里,距北京886公里。

昌图县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的中国东北黄金玉米带,属中温带亚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雨热同季,日照丰富,四季分明。全年日照时数2775.5小时,年平均降雨608毫米,年平均气温7°C,无霜期148天。

兴换热之都、造能源大县、建中等城市、强农产品基地

近年来,昌图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坚持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并举”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兴换热之都、造能源大县、建中等城市、强农产品基地,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综合经济实力快速提升。全县经济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三次产业比由2005年的47:17:36调整到31:35:34。二产首次跃居首位,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标志着农业大县正在向工业强县转变。全县经济实现了“五个成倍增长,两个显著提高”。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是2005年的3.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6亿元,是2005年的8.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3亿元,是2005年的2.4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0亿元,是2005年的13.3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6亿元,是2005年的7.1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达到81亿元,比2005年提高3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360元和7319元,比2005年分别提高6990元和3609元。今年9月份,辽宁省委常委会通过了对昌图县实行扩权强县试点的决定,赋予昌图县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这标志着全县经济社会将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昌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强化工业主导地位,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

昌图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以打造新型能源、换热设备产业、农产品加工等基地为重点,全面加强载体建设,全力以赴招商引资上项目,全县形成了以换热设备产业、新型能源、农产品加工、建材等主导产业为框架的工业新格局,工业经济地位明显提升,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转变,进入了工业发展的新时代。2010年,GDP实现200亿元,三次产业比由2005年的47:17:36调整为31:35:34,二产提高了18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60亿元,是2005年的13.3倍,年均增长68.1%,对GDP的贡献率达到35.2%。$nextpage$

打造工业园区 搭建发展平台

工业园区是项目建设的平台,是工业发展和产业集聚的载体。“十一五”期间,昌图县委、县政府从县域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依托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重点打造了辽宁省换热设备产业基地、八面城和银河工业园区,集中力量发展换热器产业、风电产业和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

辽宁省换热设备产业基地位于昌图县老四平镇,是沈铁工业走廊专业化产业基地,其前身是老四平工业园区。为了保证产业基地建设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委托国际知名的博为国际集团为产业基地编制了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产业基地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2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10平方公里,以换热设备制造为主导产业,兼顾上下游产业链条延伸,包括锅炉、鼓风机、空调设备等配套产业和大型机械加工项目。截至目前,共有远大、远东、东大等222家换热设备生产企业入驻产业基地。其中投产企业103家。产业基地在两年多的时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结束了昌图无工业产业集群的历史,翻开了昌图新型工业发展的新篇章。目前,产业基地已经建立了研发、检测、会展、科技和培训等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并先后被国家工信部和辽宁省政府分别授予“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2010年10月28日,首届中国换热设备博览会在换热设备产业基地成功举行,共有146家国内外生产换热设备及上下游相关产品企业参展,参展产品共64种、857台套。参观人数超过6000人次,现场采购设备153台套,交易额达到11.8亿元。通过这次博览会,产业基地的知名度空前提高,品牌已经在全国叫响,一座现代化的“中国热谷”正在崛起。第二届中国换热设备博览会于今年9月举行,吸引74家国内外换热设备高端企业参展。换热设备产业基地成为投资热点,外地客商投资总额达20.8亿元,其中超亿元企业8个。八面城和银河工业园区分别位于八面城镇和昌图镇,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业为主。目前,八面城工业园区累计引进落地项目24个,银河工业园区累计引进落地项目32个。以唐人神曙光农牧集团、盛德集团、国美牧业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大批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入驻两大园区。

依托自身资源 发展优势产业

昌图县风力资源丰富,为发展风力发电提供了广阔空间。“十一五”期间,昌图县陆续引进了一大批风电项目,构筑起了以风力发电为主的新型能源产业。昌图县风力发电规划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目前已有25万千瓦的风电机组并网发电,随风而转的“大风车”,已经成为昌图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标志。2009年,昌图县被评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计划到“十二五”末期,完成风电装机总容量100万千瓦;到2020年末,完成全部200万千瓦风电场开发,届时,昌图境内从南到北大风车将连绵不断,成为辽北一道非常壮观的风景线。昌图县玉米产量大,拥有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昌图县利用这一优势,引进了国能生物质发电项目,发展利用生物能发电的新能源产业。该项目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引进具有世界一流的丹麦BWE生物质能直燃发电技术,已于2010年并网发电,发电机组年可燃玉米秸秆13万吨,年发电量8000万度,实现产值6000万元。

昌图县委、县政府按照“以工谋农”的理念,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以牵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招商目标,着力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带动了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平安堡乡的胡萝卜、大洼镇的马铃薯、付家镇的花生等农作物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形成了产业化链条。以盛德集团、唐人神曙光农牧集团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链条逐步拉长,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由沈阳万顺达集团投资建设的昌图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已经投产,二期工程即将建成,全部投产后年可加工净化玉米60万吨,年产玉米淀粉40万吨,并于2007年成功上市。计划整合资源,总投资30亿元,在昌图县建设一个年加工玉米210万吨、年产玉米淀粉140万吨的玉米产业园。

构筑“五位一体”模式 由小城镇向中等城市转变

按照着力构筑以滨湖新城、换热设备产业基地新城、八面城、宝力镇、三江口镇为主的“五位一体”的新兴城镇格局,瞄准县城城区面积扩大到40平方公里,每年新开发房地产面积不少于200万平方米,到2015年县城人口增加到30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0%的目标。昌图县委、县政府以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为目标,大力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积极盘活城镇土地市场,吸引客商参与县城开发建设。在短短的几年内,昌图县城面积达到19.8平方公里,广场、商场、景观等建筑拔地而起,一大批惠民项目先后实施,一扫过去低矮平房、土路狭窄的状况,使城市品位迅速提升,县城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城在山下、水在城中、路网畅通、人景和谐”的景观已成为县城建设成果的真实体现。现在的昌图县城已经打掉了土气,换上了洋气,注入了灵气,增强了人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加快城区改造 推进城市开发

高度重视和谐拆迁,为县城建设创造条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为民”的原则,成立了县拆迁工作领导小组。在拆迁过程中,严格按规定进行详细的入户调查、登记和评估,并适时召开听证会,面对面做思想工作,听取意见,确保工作顺畅,为高速推进的城镇建设步伐扫清了障碍。其中,在家和美商城拆迁工作中,通过实行领导包局、局包户的办法,三个月时间顺利拆迁商户2800余家;在恒晟花园小区拆迁工作中,由于基础工作细致、最大化保障了群众利益,仅用120天时间就完成了378户居民的拆迁工作,均无一例上访案件,真正做到了阳光拆迁、和谐拆迁和人性化拆迁,为其他区域的拆迁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2011年新的房屋征收方案出台后,昌图县专门成立了房屋征收安置办公室,普及新的房屋征收法,指导房屋征收工作。

坚持向经营要效益,加快房地产开发建设。五年来房地产开发总面积达到340万平方米,建成了滨河俪城、山与城、银波水岸、地王金水园等22个高标准住宅小区。目前,昌图县房地产销售形势火爆,均销价在全市县(市)区中位居前列,房地产开发有效拉动了县域经济发展。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开发商业地产。2009年成功引进盘锦正和有限公司投资2.38亿元的家和美商城项目,对昌图农贸市场进行整体改造。商城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是一座集购物、休闲、娱乐、文化、餐饮为一体的现代化、一站式、全业态大型购物中心,商城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关注民生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两年来,完成2.19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其中,经济适用房1.89万平方米,廉租住房0.3万平方米,共解决了300余户低收入家庭的居住问题。制定了城镇廉租房分配细则和经济适用房销售办法,以政府文件下发,并按问价严格执行,真正做到了保障性住房的合理分配,达到群众满意,没有发生因分配不公引起上访的事件。

强化基础建设 完善城市功能

加快道路桥梁建设,方便居民出行。新改扩建街巷40条,并对改造的小巷全部摊铺了黑色路面;2008年投资700万元,完成了文化大街从政府大路至国道102线的扩宽改造工程,打通了1030延长米的交通干道;重点维修改造了站前桥,新建利民桥。到2010年底,城区道路总里程达到96公里,道路总面积达到166万平方米;城区内共有桥梁10座,其中立交桥3座。基础设施的改善,有效解决了城区内的出行困难,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落后面貌,极大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质量。另外,开通了3条县城公交线路,基本覆盖了全城,告别了无公交车的历史。

实施节能及环保改造,改善环境质量。为保障城镇居民温暖过冬,改善供热期内城区空气质量,昌图县在2010年底彻底取缔了城区内10吨以下的小锅炉,改善了城区分散供热的状况,并进行铁南热源厂一期建设,安装80吨/小时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2台,实现了集中供热,集中供热面积达到323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到96.4%。2010年筹措资金1.35亿元,对县城90万平方米的既有建筑进行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不仅达到了提高供热效果的目的,而且有助于节约能源。同时,建成了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县污水处理厂,启动了城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和污水源热泵的建设。目前,县城供热管网总长106公里,供水管道长159公里,排水管道长111公里,燃气管道长36公里,供气普及率达84.33%。

修建公共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对原有的北山公园进行改造和扩建,现已建成占地3.7万平方米,集文化、健身、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广场中建造了舞台、叠水、微缩水立方和鸟巢,汇集了文化艺术长廊、鸿运门、健身场和儿童游乐区,成为广大群众休闲健身的主要场所;建成了主题为“金色年华”的儿童公园,填补了儿童娱乐场所的空白。儿童公园占地3.1万平方米,其中陆地1.6万平方米,水域1.5万平方米。院内除进行高标准绿化外,还建有亲水平台、喷泉、眺台等景观,安装有摩天轮、旋转木马等大型儿童娱乐设备设施,为广大少年儿童提供了娱乐玩耍的最佳场所;建成了乒乓球馆,体育场馆、文图博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已接近尾声。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有效地改善了人民生活状态,提高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

改善人居环境 彰显城市魅力

实施园林绿化工程。为了给百姓提供优美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相继完成了政府路、文化大街、影院大街等多条街路的绿化改造;新开发的各小区内绿化覆盖率、容积率均达到规定标准;通过实施“扒仓房还绿地”工程,为县城新增绿地10万平方米;计划在102线桥西侧建设占地500亩湿地公园一座。到2010年底,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18%,绿地率达到33.33%。2010年被确定为省级园林城市,正在争创国家级园林县城。

实施街路亮化工程。2008年以来,投入资金800万元,加快县城亮化步伐。目前,城区路灯达到2万余盏,道路亮灯率达到98%;对主要街路两侧的机关楼和住宅楼进行了亮化。特别是县城文化大街和银河及其两岸亮化效果交相辉映,形成了“花灯璀璨迷人眼,流光溢彩不夜天”的醉人景色。

实施“扒仓房还绿地”工程。为了更好的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县城形象,昌图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采取政府投入、领导包片、部门包干、社会参与的办法,启动了“扒仓房还绿地”工程,先后多次召开全县大会安排部署、强力实施。共拆除仓房近4000个,并着手对109栋居民楼小区进行改造,打造生态小区。改造后的小区实行绿色覆盖,设置了休闲设施和健身器械。这项工程得到了县城居民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nextpage$

增加城市灵气 深化城市内涵

河流是城市的血脉。对贯穿城区东西的城关河进行了综合治理。并更名为“银河”。银河综合治理工程于2007年开工建设,先后投入资金3945万元,治理河道2.7公里,建成绿化带5.4公里。现在的银河,白日碧波荡漾,入夜波光粼粼,形成了“一条碧水穿城过,两岸绿柳舞清风”的生态景观,昔日的“龙须沟”已经变成了带状公园。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银河及两岸已经逐步成为集休闲、娱乐、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观光带和商贸区。

水是城市的生命。在做好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园林绿化等工程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强了城市水系建设。几年来,共净化、美化城镇规划区水域面积16.2万平方米,新增城市水域面积16.2万平方米。除此之外,还在各大广场及居民小区建有水系景观多处,如站前广场七彩喷泉、北山广场的叠水和水立方、儿童公园数控喷泉等。水系景观的建设,不仅净化了空气、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而且给城市注入了灵气。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不断加快城区开发和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城市发展和建设与本地文化相结合的途径。2009年,在郊区的天桥山脚下建设了画家村,成为美术爱好者创作和写生的最佳去处。在北山休闲广场建设中,通过文化艺术长廊连接东西两侧广场,长廊采用仿木、仿古建筑,枋梁上的作品全部为昌图籍书画家们现场所作,作品有书法、山水、花鸟、人物,风格各异,仪态万方,展现了昌图深厚的文化底蕴。

合理规划新城 拓展城市空间

为加快城市化步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08年底,昌图县委、县政府作出建设滨湖新城区的重大决策。新城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规划,建设方案在县人民代表大会上获得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得到省政府批准,位于昌图县城区西部,东起国道102线,西至原“八一”砖厂,南起京哈铁路,北至哈大客运专线,规划总面积8.03平方公里。

滨湖新城区建设已经进行了先导工程——月亮湖工程。月亮湖工程占地1.3平方公里,利用原八一水库开发建设,已于2010年2月开工。月亮湖南岸以原生态园林绿化为主,计划栽植树木500亩,现已完成350亩绿化任务,栽植16个品种的树木,共2.1万株;湖中已完成玉兔岛的堆砌和绿化工程。

滨湖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出台,吸引了兴隆大家庭、铁煤集团等企业抢滩登陆。在不远的将来,一座集大规模商业圈、四星级宾馆酒店、高标准住宅区于一体,基础设施完善的现代化新城将拔地而起;一座适宜人居、适宜创业、适宜休闲度假的生态新城将展示在辽北人民面前。

实行“四抓四促”方略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几年来,昌图县委、县政府以加快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主题,大力实施“以工谋农”发展战略,坚持依托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生产基地,培育引进龙头企业,突出抓好合作社经营,全面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了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跨越。2010年,全县农业产业化总产值达到112亿元,同比增长20%,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1%,其中精深加工率达到26%,农民人均从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中获得纯收入达到35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8%。

抓基地促产业。推进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基础。全县始终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优质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为核心,通过实施“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县年产粮食亿斤以上的乡镇达24个,花生播种面积超5万亩的乡镇达6个,蔬菜播种面积超2万亩的乡镇达4个;榛子种植面积10万亩,市级示范园区22个,县级示范园区25000亩;生猪饲养量超5万头的乡镇达25个,黄牛饲养量超2万头的乡镇达30个,肉鸡出栏量超500万只的乡镇达2个。通过发展示范园区和建设基地,做大农产品加工“第一车间”,为加快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抓龙头促加工。龙头企业具有带动基地、开拓市场、连接农户、深化加工,转化增值的重要作用。全县重点围绕粮食、畜牧、蔬菜、花生、榛子五项产业,抓好龙头企业建设,注重龙头企业培育和扶持,打造对内具有带动力,对外具有辐射力的龙头企业,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11年4月份,全县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10家,其中,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72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1家。全县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5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5家。2010年,新上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项目17个,投资额达到13.62亿元,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2011年1-4月份,全县新上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8个,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超10亿元项目4个,分别是湖南唐人神农牧集团有限公司(昌图)畜产品综合加工项目、辽宁辉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奶制品加工项目、宏伟淀粉有限公司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大连松源玉米生化有限公司玉米深加工项目。

抓合作促流转。为做好企业与基地的衔接,使企业与基地互相促进、互相发展,全县采取政策倾斜、资金扶持、典型示范、强化服务等措施,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县已成立了一批由龙头企业、致富能手、种养大户、村干部牵头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洼马铃薯、头道甜瓜、平安堡胡萝卜、宝力肉鸡等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867个,其中,养殖类418个、种植类327个、农机类102个、其他类20个。实现土地流转56亩,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抓市场促营销。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服务体系建设是关键。全县把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作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环节来抓。目前,全县拥有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及各类交易集市51处,其中,全省县级最大的综合性购物中心家和美商城于2010年12月份正式运营,商城投资2.83亿元,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金三角果蔬批发市场于2010年6月份正式运营,预计年交易额达16000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亮中黄牛交易改扩建项目完成后,年交易黄牛将增加到45万头,交易额10亿元;依托傅家地区年种植花生面积11.5万亩,年产量7500万斤,年销售总量3.5亿斤,销售额近10亿元的花生主产区建设的傅家花生交易市场,规划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将建成辽北最大的花生交易市场,预计到2013年,傅家花生市场将成为东北乃至全国的花生集散地。同时,八面城、通江口、宝力、十八家子、三江口的蔬菜批发市场初具规模;此路树镇老门、四面城镇仁里、三江口镇刘塘坊等村级农产品交易市场也异常活跃。此外,昌图县还计划2011-2012年投资5000万元在八面城镇建设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的昌北蔬菜批发市场,预计日上市交易蔬菜80万公斤,年交易量28000万公斤、交易额56000万元。

昌图县境内能源富集、矿产资源丰厚,有丰富的风能、煤炭和农副产品资源,铜、铁、锌等矿藏达20余种,其中石灰石储量1.2亿吨、花岗岩石5亿立方米;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粮食生产先进县、平原秸秆养牛示范县、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生态建设示范县、中国豁鹅之乡、科技示范县、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县、平原绿化模范县;是辽宁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示范县、退耕还林示范县。

今年9月8日,辽宁省委常委会通过了对昌图县实行扩大强县试点的决定。9月27日,省委、省政府在昌图县召开了扩大昌图县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工作会议暨新闻发布会,在市管县体制不变的情况下,省委、省政府扩大了七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即:昌图县享受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对昌图县实行省直接管县的财政体制,由铁岭市政府审批的事项全部下放给昌图县,由省审批的事项昌图县不需经过铁岭市可以直接报省,土地等资源分配指标由省直接下达到昌图县,昌图县直接参加省里的会议,省发市、县级文件直发到昌图县,昌图县委书记按副厅级配备。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